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2014年08月03日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人有能力餵飽自己
讀經一:(依55:1-3):上主的言語是人的美食
讀經二:(羅8:35,37-39):沒有事情可使人與主隔絕
福 音:(瑪14:13-21):耶穌首次增餅
中國文化: 不患寡而患不均。
依撒意亞先知書這樣說︰「上主說,凡口渴的,到水泉來吧!沒有錢的,來購買這些不用花錢,不需付款的酒和奶吧!你們如果細心聽從我,就能飽吃美味,你們的心靈必因品嚐佳餚而喜悅。」(參考依55:1-3)
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在瑪竇福音中應驗了。當耶穌講道理的時候,群眾越來越多,很多人跟隨耶穌已很久,但他們還未進食。那時,耶穌看見這一大群群眾,便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到了傍晚,耶穌叫門徒給群眾食物,但門徒說,他們除了五個餅和兩條魚外,甚麼也沒有了。
耶穌便叫門徒給他把這五餅二魚拿來,然後便祝福了,再叫門徒分給群眾。聖經說︰眾人吃了,也飽了。然後他們把剩餘的碎塊收了滿滿十二筐。進食的人除了婦女和兒童外,約有五千。(參考瑪14:13-21)這就是很出名的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述天主的大能、天主的慷慨。他是宇宙的主宰,擁有一切。他有能力養活所有人,無條件地、白白地施恩給每一個人。「凡是口渴的,到水泉來吧;無錢的,來購買這些不用花錢、不用付款的酒和奶吧。」
投奔上主、接觸上主,我們便是到了恩寵的泉源,到了一個施恩的寶庫面前,上主會賞賜給我們最需要的東西。不過今天的故事講的,除了天主的大能和他的慷慨外,也在講人的慷慨。
五餅二魚,一定是屬於某個人的;若望福音便說這是屬於一個兒童的。他有五個餅、兩條魚,但群眾成千上萬。
當耶穌叫這個兒童拿出他的五餅二魚來的時候,我們的智慧會告訴我們︰耶穌的做法是愚蠢的。這五餅二魚,若一個人甚或一家人吃,可能只是剛剛夠。如果五千人、一萬個人一起吃,就根本無人會飽。
所以,與其無人會飽,為何不讓一個人、一家人、一小撮人得到飽食呢?耶穌的要求合理嗎?
不過,當時的確有人慷慨地拿出了自己的糧食。有人甚至這樣解釋這個「五餅二魚」的奇蹟:即是耶穌並未真實地顯了一個增餅的奇蹟,他顯的奇蹟是增加人的愛心和分享之心。就好像有些堂區在旅行時,會請大家都帶一些食物。到達目的地時,大家把自己的一分拿出來與其他人分享。那時,有帶食物的,當然可以吃飽,就連沒有帶、或帶得不夠的,都可以得到飽足。多次的經驗告訴我們,每一次這樣的堂區旅行,都會剩下不少食物。
耶穌見到這成千上萬的人,可能都隨身帶了一些食物,有多也有少,當耶穌感動、啟發、刺激、鼓勵這群人,拿出自己所有的一切來與大家分享時,於是便有很多食物剩了下來。
當然,我不是說耶穌沒有真的顯了增餅這個奇蹟。我想說的是,不論是增餅,或是增加人的愛心,都是「奇蹟」。
上主可以直接餵飽世上所有的人,但上主也可以感動人,讓人類去餵飽自己。
我看過一份八零年代的調查報告︰它說全世界約有四十多億人,要餵飽這四十多億人,每年只需要一百五十億美元左右便可。而這一百五十億美元,不過只是全球軍費的一個星期的開支。原來,我們祗需一個星期的軍火開支,便可以讓四十多億的人口,在一年內都得溫飽!
也有人統計過,列根在美國做總統的時代,用於國防上的經費,便足夠養活全人類一百五十年。
這些數字實在很值得我們反省︰若人類把用在殺人上的經費,改用來養活人,世界便不會再有飢餓。但事實告訴我們,現今世上有八億飢餓的人口,有八億人吃不飽、穿不暖,有很多孩子晚上要餓著肚子上床睡覺。為甚麼?是否因為世界沒有充足的食物?是否需要如舊約時代一樣,要天主直接降瑪納去餵飽人?不用!人有能力餵飽自己。
春秋戰國時代的孟子早已說過,貧窮和饑餓的問題,不是匱乏的問題,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問題。是因為我們不懂分配,不願分享。
我們需要的是愛心,需要的是一種分享的精神。若上主能直接餵飽人,這個當然是奇蹟;但若上主能感動人去彼此支持,我想這是更大的奇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