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家庭溝通 2.睦鄰 3.和陌生人相處 4.做我真好 5.交友之道 6.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7.血濃於水 8.活得不平凡 9.和平工具 10.關心邊緣人 11.胸懷世界 12.散發靈氣的生命 13.寬恕、寬容、體諒 14綠色社會、綠色人生 15. 求同存異 16.尊師重道 17.普天同慶 18.善用傳媒 19.慶祝國慶,為國祈福 20.耶穌的母親;我們的母親 21.基督徒與社會主義 ***** ***** 寫在出版前 天主教接受了從耶穌而來的使命,要做地上的鹽、世界的光。但天主教在香港實際從事的工作,卻是以「辦學」為首,福利事業和堂區的牧民工作反而只居第二、第三位。 長期以來,不少有心人士都問:究竟天主教為什麼要辦學?天主教學校和其它非天主教學校有什麼分別?天主教應否,或能否藉辦學而傳教? 以上都不是容易解答的問題。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天主教學校不能只教人以謀生的技能,而不幫助人去探索生命的內容和意義。 本小冊子嘗試去回答這個問題。 天主教在教人謀生的同時,更注意人的培養,培養完整的人格、造就活潑而積極的現代公民。我們的學生本能地接受了社會上不同人士所主張的人生觀,其中當然是良莠不齊。天主教面對時代的召喚,可以,也應該表達自己的看法,並藉自己這二千年來的生活經驗,為這個消費至上、金錢至上、無厘頭、嘲諷道德的社會,提出一個「另類」的選擇,一種至少我們認為是健康的人生觀。 本小冊子所了解的「全人」包括個人成長、人際關係、社會責任、民族意識四部分。內容以經驗為主,由學生的具體生活出發,以聖經、中國文化為輔,參考現代人文科學的科研成果,結合香港一些由調查而得出的實際情況,以幫助學生正視問題、反省生活,為自己的未來,定出明確的路向。 正因如此,這本小冊子適合天主教學生及非天主教學生使用。 我們暫時定了一個四年的計劃,共有十六個不同的主題,總目標都是為了培育學生的完整人格。這四個主題分別是在開學、聖誕、復活、結業四段時間進行,務使學校能洋溢著重視倫理和道德的氣氛,使福音精神能滲透學校,並由此而影響家庭和社會。 香港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自成立以來,即肯定學生及教師「培育」的重要,並成立了「培育組」。這個組負責整個四年計劃的監察,每個主題的具體內容則由一個來自四、五間公教學校教師組成的臨時編輯小組商討,有關的研究及資料搜集由公教教研中心提供,總編輯由徐錦堯神父負責,公教教研中心則受委託負責一切製作及印刷事宜。 在這第一本小冊子的編寫過程中,趙飛鳳老師和康文海校長貢獻很大;我們也很感謝教育事務主教代表李永援修女不斷的關注。希望本小冊子的出現,標誌著公教學校福音精神的進一步提昇。 如何善用這本小冊子──代序 甲、蘊藏在這本小冊子中的幾個信念: 一、天主教辦學是為了教育──全人教育,人格的全面發展,塑造未來的公民, 提昇生活的素質。 二、上述的全人教育、提昇生活的素質等,是傳揚福音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全人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不分性別、階級、宗教。 四、全人教育是課程的構成部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非只是課外活動。 五、天主教的全人教育從現實生活和生活經驗開始,要回應學生的具體問題,汲取人類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和社會科學的智慧,而以福音的精神為目標和指導。 六、全人教育要針對學生的現實需求(Felt need),也要幫助學生準備面對未來,使他們有能力面對未來的挑戰。 七、要設計一種教育活動,既有福音的精神,又能使非天主教學生起共鳴,獲得真正的教育,學會面對人生的挑戰。 八、本小冊子基於上述信念和前提而設計。 乙、幾個運用本小冊子的模式: 一、每年四次──開學、聖誕、復活、散學──全校舉行,學生人手一冊。 二、小冊子的一小時禮儀:全校一起舉行;或分高中、初中舉行。可在禮堂或聖堂中舉行;也可考慮租用社區大會堂舉行,以示學校對此活動的重視。 三、小冊子的小組活動:可在課室中舉行(利用班主任堂或倫理/宗教堂)。 四、也可把小冊子的一小時禮儀部分拆開,在一個星期內的每天早會/早禱中舉行,但要提醒學生每天謹記帶小冊子回校。 五、一小時禮儀部分也可以採取座談會的形式舉行。 六、可以預先計劃每年有四個要上課而不屬於週次(cycle)的日子,在同一天內,先用一小時的時間在教室中作小組活動,稍事休息後再作集體的一小時禮儀活動。 七、有些小組活動、生活實踐等,可著學生回家個別完成。 八、聖誕和復活的小冊子,可以在聖誕和復活的前或後舉行。 九、在四個活動中,也可加插其他節目,例如在開學時加插學生會就職禮,在復活時加插饑餓午餐,在散學時加插頒獎禮等等。 十、本小冊子將出版十五冊(第一個四年計劃),由個人、人際、社會、到國家、民族、世界;值得讓學生擁有全套的資料。希望我們今日認為是新鮮的觀念,我們的下一代已能把它們當作是常識。 丙、在實踐中要注意的幾點: 一、證道:一個好的證道已可使聚會生色不少。證道不是講道,不是講理論,而是用實際的、自己個人的生活例子去說明道理,或去為福音作見證,以「證明」某些道理、原則、聖經的勸諭等等,都是可信的、可行的。內容可以包括正面的、成功的例子,也可以是反面的、失敗的例子;也可以引用別人的生活經驗。如果能從經驗中總結到一些教訓,一些用來指導自己未來生活的原則,那便更加理想。證道可以輪流由學生、老師、校長、神職人員擔任。講道可由老師、校長、神職人員擔任。 二、準備:每次活動都要有一小組人去策劃。小組可由老師、學生組成,也可以由天主教同學會負責。校長的關懷和間中的參與籌備是很大的鼓勵。 三、在一小時的禮儀中,如果有一至兩個活動是用較活潑的方式表達(如默劇、廣播、角色扮演等),也會使整個聚會變得更有趣。 四、在小組活動中,遇有選擇題需要統計時,老師可找出學生所選的最高三項,問學生為什麼選了這三項;也可以反問學生,為什麼全班都沒有選某一項(假如那一項你認為是重要的話)。 五、唱歌:在聚會中,大家一起大聲唱歌是很重要的,也可以增加氣氛。 六、靜默:適當的靜默,可以使訊息深入學生的心中。 七、反省:小組活動後必須有反省,也可以引用聖經去反省;要使學生能掌握到一些原則去面對生活,或提醒他們在生活中要注意之點。 我們希望藉著這本小冊子的活動,能有助於學校的傳福音工作,使非天主教學生及老師都能感受到公教活動對他們也是切身的、有用的和對他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第一冊:家庭溝通 聖誕佳音:「我也帶來好消息。」 (本活動可全校一起舉行,或分高中、初中進行) 一、惜緣 1.今日的故事:「差點被丟棄的嬰孩。」 教研中心有一位李姓兄弟,他年幼家貧、多病,父母對他十分失望,竟有一次把他放在樓梯邊,意圖把他丟棄算了。但最後還是心有不忍,把他再抱回家中。現在這位兄弟長大了,有一份好職業,有一個溫暖的家,父親已經去世,母親和他同住。如果這位李姓兄弟真的被丟棄了,現在他的年邁母親會與誰同住呢? 生、死、禍、福,有時只發生在一念之間。 在一念之間,李氏夫婦為他們的兒子帶來了「好消息」——「你可以回來與我們同住,和我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反省:1.你的家人曾否為你帶來好消息? 2.「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透過不完美的父母進入不完美的世界。做人的意義及痛苦的地方,就是既要接納自身及周圍的不完美,亦要追求完美。」 你對這段文字有什麼感想?(請靜默片刻) 2.念親恩 我們不是偶然生而為人,也不是偶然進入了我們每個人的家。佛教徒認為這是緣份,天主教徒則認為這是天主的聖意和安排。我們必需十分、十分的珍惜我們有父、有母。無論父母如何不完美,他們到底與我們有密切關係。何況天下父母,有誰不愛護兒女的?他們只是因能力所限或因愛護方式不同而使我們有時未能接納而已。 你有看到小耶穌睡在聖母懷中的幸福表情嗎?我們都曾經這樣地躺在父母的懷抱中。孔子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孟子也認為「父母之恩,昊天罔極」。這些話都在提醒我們要不斷懷念父母對我們的大恩,珍惜父母對我們所作的一切。就讓我們一起詠唱「是何嬰孩」這首出名的聖誕歌,同時欣賞聖嬰躺在聖母懷中的幸福,和父母對我們付出過的親情。 1.是何嬰孩躺臥安睡,在瑪利亞胸懷內?牧人正在看守群羊,天使歌唱是為誰? (重句)衪是基督我王,天使歌唱,牧人歡慶;快來向衪頌揚,救主、基督、至聖嬰。 2.為何衪在卑賤地方,牛羊驢馬之身旁?好基督徒衷心思量,主為罪人求解放。(重句) 3.奉獻黃金、乳香、歿藥,萬民承認衪為王;萬王之王恩賜救贖,心靈當尊衪為王。(重句) | 二、獨立自主 1.聖經的故事:「我們一直痛苦的找你。」 耶穌十二歲時跟父母上耶路撒冷過節,失散了三天,他的父母才找到他。聖經這樣說: 他的母親就向他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但是,他們不明白他對他們所說的話。他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路2:48b-51a) 青少年逐步邁向獨立自主,開始有自己的秘密、主見及私人的活動空間。這是他成長過程的一部份。這時,青少年自己固然要有所突破,但習慣照顧一切、知道一切、決定一切的父母親,現在開始驚覺對兒女有照顧不到、不知道、和不能替之作決定的地方,難免便會有恐懼和擔憂。如何可以既肯定自己逐步成長、邁向獨立,又能獲得父母的意見、諒解和支持,減少對父母的傷害,是成長的藝術。 在現階段,你在那一方面最想得到較大的獨立處事的自由?你會用甚麼方式告訴你父母你希望得到這方面的自由?你如何可以用成熟的態度,在「獨立」與「聽命」之間找到平衡? 2.證道/生活見證一 (由一位老師、同學或學校行政人員擔任) 三、共融與了解 1.歷史的故事:「我兒痛麼?」 聖母和耶穌之間有至情,人間又何嘗沒有?中國故事中有「岳母訓子」一段小故事,講述岳母如何在兒子岳飛背上剌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當時並沒有麻醉藥,刺起上來一定十分疼痛。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是母親怕兒子「肉痛」,另一方面是兒子怕母親「心痛」,短短的一段對話,便盡顯了母子二人如何各為對方設想的偉大情操,讀起來令人感動。請大家細心欣賞: 安人(岳母)便即帶了媳婦一同出來,在神聖家廟之前,焚香點燭。拜過天地祖宗,然後叫孩兒跪著,媳婦磨墨。岳飛便跪下道:「母親有何吩咐?」安人道:「做娘的見你不受叛賊(王佐)之聘,甘守清貧,不貪濁富,是極好的了。但恐我死後,又有那些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倘我兒一時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豈不把半世芳名,喪於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背上剌下『精忠報國』四字。但願你做個忠臣,我做娘的死後,就含笑於九泉矣。」岳飛道:「聖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母親嚴訓,孩兒自能領遵,免剌字罷!」安人道:「故說!倘然你日後做些不肖事出來,那時捉到官府,吃敲吃打,你也好對那官府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麼?』」岳飛道:「母親說得有理,就與孩兒剌字吧!」就將衣服脫下半邊。安人取筆,先在岳飛背上正脊之中寫了『精忠報國』四字,然後將繡花針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剌,只見岳飛的肉一聳。安人道:「我兒痛麼?」岳飛道:「母親剌也不曾剌,怎麼問孩兒痛不痛?」安人流淚道:「我兒!你恐怕做娘的手軟,故說不痛。」就咬著牙齦而剌。剌完,將醋墨塗上了,便永遠不褪色了。岳飛起來,叩謝了母親教訓之恩,各自回房安歇。(說岳全傳第二十一回) * 「我兒痛麼?」這一小段,雖寥寥數行,但兒子替母親設想,及母親對兒子關懷備至的真情,活現紙上。你渴望在你和父母之間也有這種至情嗎? 2.海市蜃樓? 天上、人間、歷史、現代,都有至情,這是真的嗎?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是否都有這種情?讓我們看看一些調查報告,正視一下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實。 以下數字是近年一些在香港針對青少年/中學生所做研究的結果,你自己的意見又如何? 1. 42%的被訪初中學生認為“在家裡沒有一個可以談心事的人”。 2. 其實也有70.8%的學生表示想與父母傾多些。 3. 當被訪學生遇上困難時,他們多數找「朋友」為傾談對象(佔41.8%);其次便是「同校同學」(31.1%),及「父母」(23.5%)、「兄弟姊妹」(16.9%)。 4. 當被訪學生感到不開心時,他們多數會「與同學傾談」(42.2%),及「看電視或聽收音機或看錄映帶」(41.3%)來解決其不開心情緒,其次的便會「睡覺」32.7%。「與父母傾談」只佔21.5%,「與朋友、老師或社工傾談」則佔21.1%。 5. 34%的被訪初中學生認為“父/母不瞭解他/她”。 6. 三分一的青年被訪者認為父母未能明白他們的內心世界。 7. 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尤其是上一代,不大喜歡直接或公開地表達情緒感受。中國人通常會在日常交往中或工作中附帶地涉及情感上的關懷;很多時也會在關心起居飲食中關心到子女的情緒。 3.聖經金句 1.弗4:29 一切壞話都不可出於你們的口;但看事情需要,說造就人的話,叫聽眾獲得益處。 2.瑪7:3、5 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呢?假善人哪!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纔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 4.證道/生活見證二 (由一位老師、同學或學校行政人員擔任) 四、促進親子和諧,建造幸福的家 幸福絕不是必然的;它雖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上,但也能在我們手指間的罅隙中溜走。有人說:愚蠢人放棄機會,聰明人把握機會,有智慧的人創造機會。幸福的家要由我們去創造,親子間的良好關係要由我們開始。但善意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方法,要按照正確的原則去付諸實踐。在探討這些方法之前,先讓我們唱一首聖誕歌:「齊來欽崇」 1.信友們快起來,一齊高聲歌唱,同歌頌奏凱音,前往白冷郡。耶穌聖嬰已誕生在馬槽中。 (重句)我們齊來欽崇他,我們齊來欽崇他,我們齊來欽崇降生的救主。 2.天上真主降生,童貞女作親娘,他原本是無始,真光的真光。他非受造物,與聖父同永生。(重句) 3.眾牧童喜盈盈,捨羊群忙趕程,到馬槽致崇敬,新生的救星。我今同喜慶,歌頌叩拜聖嬰。(重句) | 1.反省和決志: 「我也是一個好消息。」 和聖誕節聯結在一起的活動,最明顯的莫過於「報佳音」。佳音就是好消息。當我們說耶穌的降生和我們有直接關係時,我們強調的是:耶穌也給我們在場每個人帶來佳音、帶來希望。這個佳音就是:「我也是一個好消息,可以為家人帶來佳音。」 耶穌是和平之王、和平之主,他給世界帶來了和平,而那和平是在我們心中、在我們生活中、在我們家中的。這種和平是人類和平及世界和平的基礎;有了這種和平,才會有世界和平、永久和平。 我們自小被愛護和照顧。但是當我們日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時,我們未必能同時學會體諒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感受和需要。多少次,我們在堅持自己見解的同時卻曲解了家人的善意、忽略了他們的感受、傷害了他們的心靈。現在,讓我們每人都靜默片刻,檢視一下我們曾經有心或無意掀起的衝突,特別是我們對父母的誤解和傷害,讓我們給予自己機會去重建原屬於我們的親子關係。但真正懺悔必須伴以真誠的決志。你願意寫出一點你決心去做的事嗎?你可以參考「親子溝通十誡」或聖經的啟示,也可以為你自己「度身定造」一個具體的行動。請你將你的決志寫在下面。(播放「平安夜」的音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今天清楚而肯定的告訴我們,我們可以享受家中的和平、重建父母和子女間的親密關係,活在一個充滿天恩的溫暖家中。這真是一個值得我們高興的佳音。更值得高興的是:我可以將這佳音變成事實!讓我們一起唱「普世歡騰」。 1.普世歡騰!救主下降,大地接她君王;惟願眾心預備地方,諸天萬物歌唱,諸天萬物歌唱,諸天,諸天萬物歌唱。 2.普世歡騰!主治萬方,民眾首當歌唱;沃野、洪濤、山石、平原,響應歌聲嘹亮,響應歌聲嘹亮,響應,響應歌聲嘹亮。 | 3.親子溝通十誡 * 五個「做」: 1.每天、每星期或至少每月一定找一些時間與父母相聚、談話。 2.父母向我說話時,我一定會放下手裡所做的東西,雙眼注視著他或她和他們親切地談話。 3.欣賞父母勸勉、教訓、責罵說話背後的善意和良好動機。用「心」去聽父母的「話中之話」。 4.告訴父母自己的行蹤。 5.和父母談自己的前途、理想、選科等問題。 * 五個「不」: 1.在發怒時或情緒激動時不和父母頂咀。 2.不說負氣的、漫罵的或傷父母心的話。 3.不打算改變父母的思想、習慣、作風。 (沒有我們的合作,連天主也不能改變我們;我們許多時也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為什麼幻想著要改變別人呢?) 4.不讓自己和父母之間有任何「隔夜」的仇怨。 5.絕不作任何犯法或犯罪的事,以使父母傷心或蒙羞。 上述「十誡」必須基於互相尊重,和彼此坦誠。例如,有任何心中的不滿,應該說出來,不要只是壓抑在心中;但千萬不要只是指責對方,和數說對方的不是。 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心情和看法是一回事,把責任歸咎於對方是另一回事。 同時,如果有任何懷疑,也應設法弄清楚,用「核對」的方法澄清事實真相(例如說:「如果我沒有懂錯你的意思,你好像是在說……;對嗎?」不要只是猜測或悶在心裡,以免引起更大的誤會。 4.聖經金句: 1.羅15:1-2 我們強壯者,該擔待不強壯者的軟弱,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悅。我們每人都該求近人的喜悅,使他受益,得以建立。 2.箴15:1、4 溫和的回答,平息忿怒;激昂的言語,使人動怒。撫慰的言辭,有如生命樹;刻薄的言語,能剌傷人心。 5.證道/生活見證三 (由一位老師、同學或學校行政人員擔任) 五、許諾和祈禱(請起立一起誦讀) 上主,我們感謝你藉著父母賜給我們生命,又讓我們得以在他們的愛護和照顧下成長。他們是你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也是你賜給他們的禮物。求你祝福我們全家所有的人,讓我們能心意相通、親愛共融,彼此滋潤、互相豐富,時常在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中生活。我們許下,一定要建設一個可愛的家庭,並要努力由我們自己做起。我們願意效法耶穌的芳表,在追求理想和個人成長的同時,亦致力促進與父母的溝通,確立我們和父母間親密而正確的關係。求你祝福我們的努力,鞏固我們的善願。亞孟。 1.天主經 天主教相信天主是我們的父親,因此父母和子女之間,都有一種「兄弟姊妹」的關係,都要互相尊敬,同分享、共患難,像兄弟手足般的互相友愛和扶持。我們也相信,親情加上友情,是世上最美麗的愛情之一。我們一定要明白,不單我們需要父母,父母也需要我們。就讓我們懷著這種信念,一起向天父祈禱:(唸或唱「天主經」) 2.互祝平安 讓我們懷著一份喜樂和感恩的心,一起互相握手,互相祝福。並把這份喜樂和希望,帶回家中。願降生的基督的平安,充滿我們每人的心和每人的家庭。請大家互祝平安!(大家互祝平安) 3.平安夜——平安的家 耶穌是和平之王,他給世界帶來了平安,也使平安充滿我們的心和我們的家。但平安不等於沒有衝突、沒有不同,平安是能面對衝突,能以正確的方法面對不同。我們不怕和父母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但我們可藉良好的溝通而消除矛盾、化解衝突,而且仍能充滿著內心的平安。就讓我們一起唱「平安夜」,並欣賞上主賜給我們深邃的平安。 1.天主子,愛世人;輕萬樂,甘居貧;體本至尊,今降紅塵;獨選隆冬,棄卻三春;在白冷郡誕生,拯救世人沉淪。 2.小聖嬰,臥馬槽;天使慶,牧童朝;天地真主,竟成孩兒;牛驢致敬,似識真主;救主屈尊就卑,降生受苦受勞。 3.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照著聖母,照著聖嬰;多少慈祥,多少天真;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 | 六、修和聖事 天主教徒可領受修和聖事(告解),準備心靈善度聖誕節,領受聖嬰賜給我們的豐富祝福。 第二冊:睦鄰 序 天主教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它包括個人成長、人際關係,和社會責任;並使學生能在福音精神與文化薰陶中成長。 在實踐上,個人成長是我們最易感受到的一種「需求」。在人際關係中,我們與相熟的人之間的關係亦較易掌握,但我們與陌生人之間的關係便不易使我們產生共鳴。換句話說,我們並不感到有學習去和陌生人相處的「需求」或需要,它不是社會學上所稱的Felt need. 因此,鄰居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不是陌生人,完全靠我們如何去看待他們。 有些人選擇從來不去與鄰居來往,對他們來說,鄰居完全是陌生人,是與我們毫無關係的第三者。也有些人主動向鄰居伸出雙手,和鄰居建立了良好的鄰舍關係;對他們來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老話,不但具體、真實,而且很有需要。 這本小冊子,嘗試幫助學生去覺悟到好鄰居的需要,而自己也不要忘記去作好鄰居。 從睦鄰到「公民社會」的建設,是很重要的一步,這也是民主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 在這方面我們需要「逾越」,由自我中心、以個人的家庭為中心,逾越到有能力去意識到有鄰人、有第三者的存在,承認他們的權利,和他們作最基本的、有人情味的交往。 這個為逾越節而設計的活動,目的不是為「傳教」,而是為「傳福音」。希望我們的學生、全校的學生,不論是否相信基督,都能以福音的愛的精神去和鄰人交往,共建一個快樂、祥和的社區環境。 我們希望全校能舉行這個活動,而不只局限於天主教同學會;也希望其他非天主教同學,能從這個活動中,得到真正的啟發和幫助。 逾越喜訊——遠親不如近鄰 (這是一個大公性的禮儀聚會,可全校一起舉行) 一、 導言 有人認為,要在香港或在中國文化地區建設「民主社會」,第一步必須先建設「公民社會」。公民社會要求我們每人突破家庭框框,超越親情,學到如何去和不相識的社會大眾對話,謀求共同利益,在擠迫的環境中表現出「文明」的風度,使人人能在其中活得快樂和無恐無懼。 睦鄰就是建設公民社會的第一步。 我們相信,在「齊家」與「治國」之間,還需要有「睦鄰」和「建設公民社會」這兩個步驟。 但從個人到家庭,從家庭到鄰舍,就好像從修身到齊家,從齊家到睦鄰,我們需要跳躍、突破和基督從死者中的復活。因此我們也相信我們有能力戰勝自己,跳出自己既有的思想和既定的人生態度,甚至能改變僵化了的性格,而去建立起一種成熟的、恰到好處的、負責任的鄰舍關係。 禮儀即將開始,讓我們懷著突破自我的信心,一起唱:「上主已復活了」(見第26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上主祝福你們! 全體:也願上主祝福你! 主禮:各位同學,各位老師,今天我們聚集在這裡,一方面是在祈禱,另一方面也是在默想一個有關人生的奧蹟:究竟我們能否在生命的諸多限制中不斷的突破、不斷的逾越?基督復活了,他衝破了死亡、戰勝了黑暗,也戰勝了一切罪惡和黑暗的勢力;我們能夠嗎?我們有希望嗎?就讓我們一起靜默片刻,低頭祈禱,懇求上主祝福我們,賜給我們恩寵和力量。請大家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上主,你使基督從死者中復活,我們求你也賜給我們復活和逾越的恩典,使我們能克服生命中的一切無奈和無能的感覺;讓我們用全新的目光去看我們的鄰人,致力和他們建立一種互相尊重、能夠合作的關係。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 全體:亞孟。 二、 反省一:可怕的鄰人 下面有兩篇節錄的短文,描寫某些「鄰人」的嘴臉及某些現代人對待鄰人的態度。請大家留心欣賞,看看在自己周圍有沒有這種鄰人?自己又是不是這種鄰人? ★ 木獨 每次在我們大廈電梯裡遇見他,總覺得他像個啞巴。沉默無言,木無表情,好比一個放在櫥窗中的假人……我們總算是鄰居了,但我不論在閘口、停車場或電梯遇見他,跟他很禮貌的打招呼,他老是了無反應,臉孔硬繃繃,兩眼也顯得冷冰冰,永不會回應一聲…… 我猜想:是否他在這個小島居住太久,習慣了這種冷漠,對一切人也表現麻木?是提不起勁去回應一聲?瞧不起別人?遲鈍症?人際恐懼症?怕我和他相熟之後佔他便宜、問他借錢?為什麼他連點頭也省掉?…… 我進一步猜想:他會不會是冷藏庫或古董店的老闆?在凍肉公司當護衛?在殯儀館當死人化裝師?還是在永遠墳場旁邊替人刻石碑的? (節錄自李英豪:他終於開腔了) ★ 鐵扇骨旁的鄰人 前年我曾畫了這樣的一幅畫:兩間相鄰的都市式的住家樓屋,前樓外面是走廊和欄杆。欄杆交界之處,裝著一把很大的鐵條製的扇骨,彷彿一個大車輪,半個埋在兩屋交界的牆裡,半個露出在簷下。兩屋的欄杆內各有一個男子,隔著那鐵扇骨一坐一立,各不相干。畫題叫做「鄰人」。 這鐵扇骨每根頭上尖銳,好像一把槍。這是預防鄰人的逾牆而設的。 人類社會的設備中,像法律刑罰等,都是為了防範人的罪惡而設的;但那種都不顯露形跡。又如城郭門牆,也是為防盜賊而設的,這雖然是具體而又龐大的東西,但形狀還文雅,暗藏。更進一步,例如鎖,具體而又明顯地表示著人類互相防備的用意,可說是人類的醜惡的證據,但牠的形象太小,不容易使人注意;只有那把鐵扇骨,又具體,又明顯,又龐大地表出著牠的用意,赤裸裸地宣示著人類的醜惡與羞恥。使人一見可就想起世間有著須用這大鐵扇骨來防禦的人,以及這種人的產生的原因。 我在畫上題了「鄰人」兩字,聯想起了「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的詩句。雖然自己不喝酒,但想象詩句所詠的那種生活,悠然神往,幾乎把畫中的鐵扇骨誤認為籬了。(見第25頁)(節錄自豐子愷:鄰人) (反省) 1)在對鄰人「不設防」或「防備過嚴」之間,是否可以有中庸之道? 2)你認為「世間有著須用這大鐵扇骨來防禦的人,以及這種人的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_____ 競爭; _____ 壓力; _____貪婪; _____ 缺乏愛; _____非人化的社會制度; _____貧富懸殊; _____人性本身的醜惡; _____ 未能建立起鄰居間的互相信任;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自己的「大鐵扇骨」又是什麼?你同意下列句子嗎?(請以號表示同意) _____ 外面世界有很多對我不懷好意的人,有大鐵扇骨頂住,內心覺得比較安全; _____開放自己要冒險,我情願孤獨一點; _____對人不用太多疑;人基本上是善良的,值得信任; _____做人在小心謹慎之餘,應不怕冒一點點的險,逐步開放自己,與人交往。 4)如何可以在你和鄰居間創造「肯與鄰翁相對飲」的境界?請運用你的想象力,多想一些「突破性」的方法。 * (五分鐘證道) 三、反省二:里仁為美——中國文化的啟示 論語中有一句話:「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唐朝的王勃也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都是指我們要泛愛眾人。但愛必須由近及遠,所以大戴禮記說:「近者不親,不敢求遠;小者不審,不敢言大」;即是說,如果我們連在身旁的人都不愛,又怎能奢言愛那些遠在他方的人呢? 這就引出了水滸傳第廿三回所說的「遠親不如近鄰」了。鄰人不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去愛的對象,我們大家其實也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史記)。我們總不能常常懷著「隔岸觀火」心態,而不理會鄰人的安危,因為總有一天我們會嘗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滋味!後漢書說:「共輿而馳,同舟而濟;輿傾舟覆,患實共之」,即是說,同坐一輛車,同乘一條船的人,大家都必須互相關照,因為如果車、船有了問題,便大家都要遭殃了。 既是如此,我們便要「居必擇鄉,游必就士」(荀子.勸學);這也是孔子所說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里仁)知,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智慧。孔子認為,我們要選擇有仁人的地方去居住,才算有智慧。後來孟子的母親即為了選擇好鄰居而搬了三次家,這便是有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但如果我們能在自己居住的環境中,自己先做一個「仁人」,那麼,我們的鄰人,豈不是已經「里仁」了嗎?他不是已經有了好鄰人嗎?這和明朝馮夢龍所說的「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分鐘證道) 四、反省三:我們又如何? 公教教研中心曾於九三年末,向本港十間天主教中學的1040個中學生,就「睦鄰」問題作問卷調查,下面是一些值得我們反省的資料: 1)有74.3%同學遇到鄰居會打招呼,而遇到鄰居時沒有反應的原因中,多數因為「不熟不打招呼」(55.3%),或覺得「沒有需要」(31.2%)。會打招呼的原因,多數是覺得「做人應該有禮貌」(70.8%)。 2)如有人開HiFi太大聲,55%同學選擇沒反應,32%選擇勸諫、投訴。在沒反應的原因中,最多人選擇「做人要忍」(30%),或說「自己也會開大聲」(29%)。而在勸諫、投訴的原因中,大部份都認為「希望他以後有改善」(50%),或「為大家著想」(33%)。 3)如有人在升降機內吸煙、吐痰等,大部份同學選擇「無反應」(55%),其次是勸告、指責(27%)。而在無反應的原因中,多數是「投訴沒有用」(35%)、「多管閒事容易吃虧」(25%)、「做人要忍」(18%)。 4)如果懷疑鄰居有賊入屋行竊,大多數被訪者會「打999」(54.8%),或「通知管理處」(33%),而其原因多數為「幫助鄰人」(53%),或「為大家著想」(32%)。 5)大部份(76%)的被訪者都覺得需要和鄰居建立關係。認為值得參加互助委員會/業主立案法團的被訪者有62%,認為不值得的有32%。 6)中一同學比較其他同學較能「站出來」。例如:當鄰居開HiFi太大聲,中一同學會「勸諫」的比例為30%,中二至中六同學的比例袛有一半。 7)如果有人開HiFi太大聲,有34.4%被訪者認為應該抗議、投訴或勸諫,當中天主教徒較多選擇「希望他以後改善」作為動機(63.2%),同樣百份比在無信仰同學中為50.2%,基督教徒為43.6%。 承接著上面的調查結果,值得我們進一步反省的有下列幾個我們能否「逾越」的問題: 1.我們應否在謹慎之餘,多留一些空間,逾越到可以接觸鄰人多一點點? 2.在接觸鄰人時,我們可否把握適當時機,由禮貌性的打招呼,逾越到更深一層的關心和交往? 3.在鄰居有妨礙公眾安寧或有損公益的行為中,我們如何可以逾越到採取積極而友善的行動,既可以解決問題而又不傷和氣? 4.如果我會參加鄰舍的組織,我的動機是什麼? *(五分鐘證道) *聽完證道,讓我們一起唱「有一新誡命」,表達我們對鄰人的關愛。(見第27頁) 五、福音的突破 讀經一:恭讀若望一書第四章7-8,16b,19-20 可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天主是愛,那存留在愛內的,就存留在天主內,天主也存留在他內。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 ——這是上主的話。 全體:感謝天主。 讀經二:路加福音第十章25-37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恭讀聖路加福音。 全體:主,願光榮歸於你。 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傅,我應當做什麼,纔能獲得永生?」耶穌對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你是怎樣讀的?」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向他說:「你答應得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但是,他願意顯示自己理直,又對耶穌說:「畢竟誰是我的近人?」耶穌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並加以擊傷,將他半死半活的丟下走了。正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那裡,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裡,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餘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補還你。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那人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耶穌遂給他說:「你去,也照樣做罷!」 ——這是上主的話。 全體:基督,我們讚美你。 (反省)上述兩篇聖經的教訓很清楚: 1.要愛天主,便必須愛人;不愛人的人,不可能愛天主。 2.要愛人,便必須由「近人」著手。 3.要按近人的需要去愛他,幫他面對「他的」困難;不是按我們自己的需要。 4.愛人要有始有終,要徹底。 *(十分鐘證道) * 聽完證道,讓我們一起唱三次:「何處有仁,何處有愛,上主必常在」,以表達我們在主內愛鄰人,和在愛鄰人中去愛主的決心。(見第28頁) 六、睦鄰十誡 五個「做」: 1.早上見到鄰居笑一笑,說聲早。 2.見到鄰居遇困難(例如攜著過多東西),主動幫他一把。 3.遇到意外,例如火警,或有小偷,要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 4.多參與大廈互助委員會舉辦的活動,以增進與鄰居的友誼。 5.探訪鄰居,尤其是獨居的老人,或父母因出外工作而無暇留在家中照顧的小孩子。 五個「不」 1.不要無禮貌。 2.不要製造噪音,影響鄰居安寧。 3.不要作有損公德之事,如亂拋垃圾。 4.不要說粗言穢語。 5.不要搬弄是非,說他人壞話。 七、許諾和祈禱(請起立一起誦讀) 上主,你的聖子從死者中復活了,他戰勝了死亡和一切黑暗的勢力。求你也賜給我們復活和逾越的恩寵,尤其在我們和鄰人相處的時候,使我們能對他們付出更大的愛心,發揚彼此守望相助的精神。我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相聚,絕不是純粹的偶然。鄰人是你賜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也成為你賜給他們的恩寵。能夠和所有人一起快快樂樂地生活,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上主,求你教我們好好地珍惜這一切。亞孟。 八、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可創作四、五句為睦鄰的成功而祈禱的經文,每句後大家回應:「何處有仁」,見第28頁) 九、天主經 主禮:天主是我們的慈父,我們大家都是兄弟姊妹。讓我們為我們的鄰人祈福,我們也願意代表他們向我們的天父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十、互祝平安 主禮:讓我們懷著一份喜樂和感恩的心,互相祝福。並把這份喜樂和希望,帶回家中,和我們的鄰人分享。願復活的基督的平安,充滿我們每人的心和每人的鄰舍。請大家親切地互相握手,互祝平安!(大家互祝平安) 十一、最後的祈禱和祝福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靜默片刻,低頭祈禱(大家靜默片刻): 上主,你為愛我們世人,甚至不惜犧牲你的獨生子,讓他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他的死而復活告訴我們,我們也可以戰勝一切挫折,實現我們的理想。鄰人是你賜給我們的大禮物,在好鄰居中,我們才可以活得愉快。求你祝福我們和我們的所有鄰人,讓我們能同心攜手,一起去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在人世間,預嘗天國中相親相愛的美妙境界。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最後歌詠,見第29頁) 第三冊:和陌生人相處 (這是一個大公性的禮儀聚會,可全校一起舉行) 一、導言 從前的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絕大部分的人都住在鄉村或小市鎮中,這是一個典型的鄉土社會。在鄉土社會中,人口稀少,大家互相認識,彼此都有一種特殊的關係。大家碰到的不是家族裡的人,就是鄰里、街坊和朋友。因此「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實際上已包括了人一生應盡義務的主要範圍。在這樣的社會中很少陌生人,所以中國的五倫也沒有規定人應怎樣對待陌生人,沒有指出個人與團體,或個人與社會之間有甚麼關係。 今日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商業化、充滿了陌生人的社會。我們無論在走路、乘車、看戲、郊遊、上餐館或購物時,都會遇到陌生人,一群群的陌生人。我們應怎樣對待他們?應怎樣彼此相處?這便是第六倫的內容。第六倫就是所謂的群己關係,是指個人和陌生人之間,或個人和社會大眾之間的關係,也是指個人對陌生人和社會大眾應有的態度、應盡的義務。 在今天的聚會中,讓我們誠心祈求上主,使我們學到如何能成熟地、恰到好處地去和陌生人相處,特別使我們在暑期生活中,能藉著接觸陌生人,而擴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人生。 禮儀即將開始,讓我們一起唱一首短歌「賜我一個心,煥發更新」,我們會唱五次(見第27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上主祝福你們! 全體:也願上主祝福你! 主禮:各位同學,各位老師,我們今天聚在這裡,一方面是感謝,感謝上主在過去一年中給我們的各種恩典;另一方面也是求恩,祈求上主在即將來到的暑期中,與我們同在,和我們同行,使我們能善用暑期的光陰,開拓自己人生的領域和境界。請大家一起誠心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上主,你是一切恩寵的泉源,我們衷心感謝你在過去的一年中,不斷的保守和祝福我們,使我們能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我們懇切祈求你,使我們在這個即將來臨的暑期中,能掌握一切學習的機會,以成熟的態度去和一切人交往,包括陌生人在內。因我們的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二、反省一:活在陌生人中 (導言:每日,從起床到回家,你會遇到多少陌生人?他們是一些從你身旁「擦過」的「數目字」,或者也是你要珍惜、抓著的對象?你有注意到他們嗎?你有試過和他們作某些程度上的交往嗎?請你欣賞下面的故事,看看一個天天遇見許多陌生人的計程車司機怎樣去對待他的「陌生人」。) 我是一個計程車司機,我很喜歡我的工作,我尤其喜歡和我的乘客談話。我的計程車就是我的小天地,在這小天地中,我認識了外面的大天地。 每天都有許多陌生人進入我這小天地中。每當我有一個好思想時,我會主動告訴我的乘客。有時他們會同意,有時他們會不同意,當然他們有時也會不理會我的說話,甚至表現得不耐煩;我會適可而止。但總會有不少人以友善的態度回應。 我會盡量表現出誠懇的態度,待人親切,言之有物,所以許多人都給我作出十分善意的回報。這一切都不是可以用金錢買來,或者可以在學校中學到的。 我認為,如果我們只接觸「自己人」,或只認識一類人,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便會大打折扣,甚至變得貧乏。 所以我決心在我的小天地中,和人分享我的「領土」,分享我的思維、理想和情緒。與此同時,我亦藉此而進到外面這個廣大無邊的陌生人的天地中。 陌生人其實都是「人」;我們互相依存,彼此相屬。我們為對方的生命增添色彩,互相感染、刺激和啟發,擴大彼此的視野,豐富大家的經驗。 在這些互動與交流中,我深深感到人類原是一體,共屬一家。縱使我們彼此始終都是「陌生人」,但我們擁有同樣的資源,踏著同一的大地,在同一的天空下,呼吸著同樣的空氣;我們面對同樣的命運,接受同一的時代挑戰,邁向同一的九七;所以我們也必須學習如何一起生活、相處。 我多麼希望,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可以與陌生人一起活得和諧而快樂的世界! (反省) 1.如果你是乘客,你會回應一位善意的、言之有物的計程車司機的談話嗎? 2.如果你遇到適當的機會,你會主動和陌生人交談嗎? 3.你相信人類原是一體,共屬一家嗎?「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句話,為你有意義嗎? 4.「我們擁有同樣的資源,踏著同一的大地,在同一的天空下,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你對這幾句話有共鳴嗎?你相信我們可以和「陌生人」一起活得和諧而快樂嗎? * (五分鐘證道) * 聽完證道,讓我們一起唱「播種仁愛」,使這個由陌生人組成的世界,仍能充滿愛、光明,和希望。(見第27頁) 三、反省二:反面的教材 城市人的特點是每天都會接觸到陌生人。我的意思是,我們每天在城裡生活,見到的、接觸的都是以不相識的人為主。陌生人的存在,是城市生活的特色。面對這樣的環境,城市人的「法寶」是發展出一種視而不見的本領。所以,無論實際空間的距離如何接近,我們一樣可以保持「社會距離」──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沒有眼睛的接觸,各有各的世界。這是我們在繁忙時間的地鐵車廂,擠迫的升降機裡生存之道。(節錄自:東週刊,《從徵友欄看透城市人的寂寞》,呂大樂,22/9/93) 冷清並不一定寂寞,同樣,人多熱鬧也不一定不寂寞。寂寞是一種內在的空虛,是人感覺到跟別人缺乏有意義的接觸;當中更參雜了悲哀、灰心、孤立、不安、焦慮及一種強烈想被某人需要的感覺。所以每天在擠迫的地鐵車廂中,在繁盛的街道上,身邊擠著人群,但我們仍感到寂寞。我們需要別人;但沒有接觸,身在咫尺,心在千里。 人為了不致寂寞,不斷使自己沒有一刻閒下來。去唱卡拉OK,或去DISCO,唱夠了、跳夠了,滿足的回家,疲累的倒在床上。當中沒有心靈的交流,管它吧。身邊有伴,沒有交流,永遠有著沒有朋友的感覺。不是用「心」去找,而是用錢去找。「徵友電話熱線」的出現,人付出「六秒六毫」的金錢代價,還不是希望找到一個朋友?(節錄自:東週刊,《大都會製造寂寞人》,楊文輝,13/10/93) (反省) 1.你也感到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冷漠、無人味的社會嗎?你認為如何才能在這個冷漠的大都會中,使自己仍然保留一點「人味」? 2.你在熱鬧的人群中,在熱烈的慶祝會上,嘗過「身在咫尺,心在千里」的滋味嗎?為什麼我們會在熱鬧、人多的環境中,仍然感到「寂寞」? 3.你認為什麼才是有效的消除寂寞的方法?你自己又用過什麼方法? * (五分鐘證道) 四、反省三:「兒纜船」的故事 (導言:我們聽過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們也經常聽到人說:小心不要被騙!如果你見到別人,尤其是陌生人有難,而你又有能力去幫助,你會怎樣做?你會因為他是陌生人而袖手旁觀嗎?清朝譚嗣同寫過一首名叫「兒纜船」的詩,敘述一位十歲左右的小童捨身拯救滿船搭客的動人故事。這首詩有一篇小序,今全文照錄如下:) 序:友人泛舟衡陽,舟瀕覆。船上兒,甫十齡,曳舟入港(即把船牽入港口);風引舟退,連曳兒仆(跌倒)。兒啼號不釋纜,卒曳入港,兒兩掌骨見焉。 詩:北風蓬蓬,大浪雷吼,小兒曳纜逆風走。惶惶舟中人,生死在兒手。纜倒曳兒兒屢仆,持纜愈力纜縻肉(即把手掌肉弄傷);兒肉附纜去,兒掌惟見骨。掌見骨,兒莫哭;兒掌有白骨,江心無白骨(後一白骨是指屍骨)。 (反省) 各位同學,你們會笑這個十歲的兒童太老土,甚至太「食古不化」嗎?在一個無厘頭、自我中心、我行我素的社會中,他豈不是一個大瓜嗎?他不認識船上的人,所有船上人對他來說,不過都是與他毫無瓜葛的「陌生人」而已,為什麼要拼命去救他們呢?「兒掌有白骨,江心無白骨」,你認為他會後悔自己「掌見骨」嗎?或者,他會為此而自豪呢?(全體靜默片刻) 五、福音的突破 (聖經不單是基督徒生活的準則,它還有「指導」我們、邀請我們去按著它的精神而生活的作用。下面兩段聖經都表達出我們要怎樣的肯定和尊重陌生人,請大家留心聆聽和默想。) 讀經一:恭讀創世紀18:1-8 天正熱的時候,亞巴郎坐在帳幕門口,上主在瑪默勒橡樹林那裡,給他顯現出來。他舉目一望,見有三人站在對面。他一見就由帳幕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說:「我主,如果我蒙你垂愛,請你不要由你僕人這裡走過去,我叫人拿點水來,洗洗你們的腳,然後在樹下休息休息。你們既然路過你僕人這裡,等我拿點餅來,吃點點心,然後再走。」他們答說:「就照你所說的做罷!」亞巴郎趕快進入帳幕,到撒辣前說:「你快拿三斗細麵,和一和,作些餅。」遂又跑到牛群中,選了一頭又嫩又肥的牛犢,交給僕人,要他趕快煮好。亞巴郎遂拿了凝乳和牛奶,及預備好了的牛犢,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吃的時候,自己在樹下侍候。 ──這是上主的話。 全體:感謝上主。 讀經二:恭讀路加福音16:19-31 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中極其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裡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這邊來也不能。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裡,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這是上主的話。 全體:基督,我們讚美你。 (反省) 1.亞巴郎經常誠意接待陌生人,有一次卻無意中接待了天主;只要我們有一個正確的生活方式──重視、尊重、熱情接待「陌生人」──我們遲早會與天主相遇。 2.富翁的受罰,並不是因為他有錢,更不是因為他害過拉匝祿,只是因為他「不知道」門口有一個窮人!他太自我中心!請你欣賞下面的英文詩,並分享你的看法: Today a man died, He died because we killed him. We claimed we didn’t know that he existed, But that is why he died, Because we didn’t know he lived! * * * * * * * Today a world died And we killed it! 3.「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多付出一分愛心,這個世界就不會是這個樣子。」你同意嗎? * (十分鐘證道) * 聽完證道,讓我們一起唱「在基督的愛內」,求上主使我們能在一個陌生人的世界中,帶來喜樂和友誼,彼此扶持、相親相愛。(見第28頁) 六、面對陌生人十誡 五個做 1.在任何場合,都要設法好好運用「請你」、「謝謝」、「對不起」這三組詞語,使香港成為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 2.在適當的年齡捐血救人,與陌生人作生命的分享,或甚至在生前或死後自願捐出器官,讓生命得以在別人身上延續。 3.醒覺陌生人的需要;在需要時為其打電話求救,或作更好的安排。 4.在乘車時,如遇上年長或體弱的陌生人即讓坐,並扶他們一把。 5.把握適當機會去幫助陌生人,尤其是外地來的旅客;甚至和陌生人分享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信仰。 五個不 1.遇到陌生人受傷害,我不袖手旁觀,或完全不顧。 2.不抗拒陌生人的相助,但也不貪圖陌生人的餽贈。 3.不輕信甜言蜜語的陌生人。 4.不輕視外表老土、言詞粗魯的陌生人。 5.不自我中心或只顧自己的方便,以致忽略或侵犯了陌生人的權利。 七、許諾和祈禱(請起立一起誦讀) 上主,你要我們效法亞巴郎,熱情地接待陌生人;你也希望我們不要過分自我中心,以致好像那個富翁一樣,忽略了鄰人的需要。求你使我們明白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道理,跳出自我,以開放、熱情,但明智的態度,去和我們遇到的陌生人相處。我們願意這個由陌生人組成的社會,也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社會,因為我們都有同一的命運,都要面對同一的將來。上主,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八、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可創作四、五句為陌生人,及為自己對陌生人的關注而祈禱的經文,每句後大家回應:「求主俯聽我們」) 九、天主經 主禮:天主是我們的慈父,我們大家都是兄弟姊妹。讓我們為我們在暑假中將要碰到的陌生人祈福,我們也願意代表他們向我的天父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十、互祝平安 主禮:讓我們懷著一份喜樂和感恩的心,互相祝福。並把這份喜樂和希望,帶回家中,帶到社會中,去和一切我們遇到的人分享。願基督的平安,充滿我們每人的心和每人的鄰舍。請大家親切地互相握手,互祝平安!(大家互祝平安) 十一、最後的祈禱和祝福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靜默片刻,低頭祈禱(大家靜默片刻) 上主,在這學年將終的時候,我們再一次感謝你過去賜給我們的無數恩典。求你讓我們時常把握一切的機會,好使我們的生命得以成長。在未來的暑假中,是我們再次獲得你豐富恩典的好機會,求你使我們分外珍惜,尤其讓我們能恰到好處地與陌生人交往,愛他們、接受他們,也尊重他們,使我們從中獲益而不致受到傷害。求你祝福我們,保守我們。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請大家一起唱「方濟各的祈禱」,求上主使我們成為和平的工具,使這個陌生人的世界,能變成一個愛的世界。)(見第29頁) 第四冊:做我真好 序 我是誰?我是什麼?為什麼我要生存?為什麼我值得生存——而且值得付出一切代價,都要努力生存下去? 我們很難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從別人的口中、從別人的眼中,才能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有什麼價值。別人就是我們大部分人的「鏡子」;可惜有時那只是「哈哈鏡」,一個把我們的面貌扭曲的哈哈鏡。 從我們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要靠我們的父母,甚至要靠菲傭去告訴我們,我們是不是一個乖孩子,我們有沒有丟爸爸媽媽的臉……。 不幸的是,不少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消極的因素總是比較得到積極的因素為多。所以我們有很多受傷的童年、有不少自卑的成年人。 許多人都不喜歡自己、不肯定自己,或者是過分的溺愛自己、吹捧自己。他們缺少的,正是不亢不卑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尊重。他們對著自己並不感到舒服、自在、適意。 有些人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國家、文化、信仰、膚色,甚至自己的高矮、肥瘦、父母、家庭、學校,也不喜歡自己活在這一個時代,尤其要面對九七的這一個時代。他們會想,做一個現代人真慘,做一個現代的香港人更慘。 這本小冊子告訴我們:「做我真好」!天主教的感恩禮(彌撒)有一個假設,就是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時時感謝、事事感謝。孔子也教我們要「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達到人生更高的境界。 希望各同學善用這本小冊子,讓我們大家都能感受到:「做我真好」! (開學禮儀,可全校一起舉行,或分高、初中舉行。在開學禮儀中,亦適宜加上一些學校的特別典禮,如學生會幹事、風紀、班長就職禮等。) 一、導言 為什麼有些青年人厭世自殺?因為他們覺得生命沒有意義。為什麼有些學生自暴自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用,再努力也是徒然。為什麼有些人在別人面前總是抬不起頭來?因為他們自以為比不上人家,獻醜不如藏拙。 天主在微笑。 他笑我們看不到我們自己的獨特、我們自己的美麗、我們自己的才幹、我們那無可取代的身份。 是他創造了我們,所以他完全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是如何的美麗、如何的寶貴、如何的有用、如何的無可取代。 今天,就讓我們用神的眼睛去看看我們自己的真面貌,欣賞神在我們身上所作的一切。讓我們看到:「做我真好」。 禮儀即將開始,讓我們懷著虔敬的心,去接觸施恩的上主,同時一起詠唱:「歡欣」(見第28頁) 主體: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我們今天在這裡舉行開學的禮儀,是要求上主祝福我們,使我們今年能在他的祝福下,平安渡日,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求學。今天我們特別要反省的,是我們自己生命本質的問題:究竟「我」有什麼價值?「我」有什麼好?我值得為「我」這個生命而奮鬥嗎?我又怎樣看別人的生命?就讓我們靜默片刻,注視、回顧我們自己及屬於我們的一切,求上主使我們能更接納自己、更肯定自己。請大家靜默片刻,一起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上主,你創造了我們,也創造了這個美好的世界。你裝飾了田間的野花,養活了天上的飛鳥,你也愛了我們每一個人。世上沒有一片葉子是多餘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廢物。你接受了我們,肯定了我們,並為了我們而降生成人。求你使我們不單能自我肯定,也能互相肯定,使我們都能充滿自信心地去活出我們自己,感到「做我真好」。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 全體:亞孟。 二、「我」的禮贊 (我們有一幅完整的自我圖像嗎?我是誰?我是什麼?我有什麼價值?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下面兩首新詩,請大家欣賞。) *生命頌 主啊,科學家曾經告訴我們, 所謂的萬物之靈, 說穿了不過是一堆物質。 有一點氯,可以給五個游泳池消毒。 有一點脂肪,可以造十條肥皂。 有一點磷,可以造兩萬支火柴。 有一點鐵,可以造幾枚釘子。 有一點硫磺,可以除去一頭狗身上的跳蚤。 有一點甘油,可以爆炸一枚炮彈。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氮,一些水, 一些鈣,一點糖和鹽。 但是,主,你一定在這堆破銅爛鐵中 還加添了一些實驗室找不到、 顯微鏡看不見的特質。 在腦波的起伏中, 讓我們能夠思想,能夠研究, 能夠源源不絕地創作。 在血脈的躍動中, 可以愛,可以付出, 可以擁抱整個世界。 以及隨著肺葉的吐納, 不絕如縷的信心, 屢仆屢起的勇氣, 頑強如鐵的意志, 死亡也不能剝奪的尊嚴; 還有那一顆溫柔似蓮花, 堅如花崗石般的心。 使我們尊貴如人, 尊貴如你的兒子。(杏林子:生命頌) *我就是我 你有清麗的面容, 你有過人的智慧, 你有動人的聲音——這一切 我都沒有。我所有的 只有一樣,就是我。 不錯,就是我。 縱使我是這樣的平庸無奇, 但你能再找到一個我嗎? 既找不到,又怎能輕視這一個我的價值呢? 我敢以遲鈍的言辭示人, 因為我知道一切的言語、行動、只要是 一種真我的顯露,便有必然的價值。 我敢於除下我的面具, 以真我示人, 因為這是一個父母愛過的我, 一個師長、親友殷切期待過的我, 也是上主創造和救贖了的我。 別的「我」既有生存和發展自我的權利, 我這個「我」又何獨不然呢? 我,是無可替代的。 三、嫉妒者的心魔 (為什麼我們嫉妒別人?為什麼我們會把別人的成功當作我們的失敗?這與我們的自卑感有關係嗎?還是另有原因呢?下面的文章很值得我們反省。) 嫉,乃因別人比自己好而憎恨;妒,乃因別人好而忌恨。 別人好本與我何干?但偏生怨恨。 是因為別人好顯得我特別差?是因為別人得到而我們得的不到?這是「比較」惹的禍! 有了比較,相同處境,不同待遇,心中戚然。 「他如此懶惰,為何成績比我好?」 「我和他的表現不相伯仲,為何老師竟然讚美他而忽視我?」 「他平庸、自私、猥瑣,為何卻受同學歡迎?」 我妒忌甚麼,正是我重視甚麼!我妒忌他得到我想得到的,因為,我得不到。 善於嫉妒的人,明顯是沒有安全感的人。他無法肯定自己所擁有的,太愛與別人比較,就算不分高下,仍是相信自己不如別人。 既不知足,自信亦不足。 我們永遠妒忌那些與我們條件差不多的人,共通點愈多,妒忌機會亦愈大。因條件愈接近,可用作比較便愈見明顯。故我不會妒忌張學友在唱歌上的成就,卻會妒忌鄰坐成績與我差不多的小明做班長。 故善妒的人,內心永難平靜。因為可比較的目標何其多,打倒一個,另一個又接踵而來,內心永遠呈現不安的狀態。而且永遠比較,不易寬恕別人,更不易寬恕自己。無法享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樂趣。 天大地大,何用獨妒別人所擁有的?只欲搶奪別人,而不發掘自己潛藏的優點,那永遠淪為竊賊而已。 四、獨一無二的我—莊子的話 劃一化是現代社會的不良傾向之一,現代人甚至連人該有多高也要用所謂「標準高度」去量一量!但宇宙的主宰在創造萬物時,卻設計了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氣味,每一片葉子都有不同的形狀,每一隻鳥兒都唱出不同的歌聲。造物主並非工廠老闆,他不屑於製造千篇一律的東西。對於人,他更不會草率了事,不會只用一個模型,便鑄造出千千萬萬個一模一樣的人。所以我們生來便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別人可以比我好,也可以比我差,但無人可以取代我。 莊子說:「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短,性短非所續。」(駢拇),意思是:鴨的腳雖然短,鶴的腳雖然長,但你卻不可以加長鴨的腳,而割斷鶴的腳。因為鴨有短腳而鶴有長腳,對他們來說都是恰到好處的。 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一切,無論是高矮肥瘦,智愚美醜,對我們來說也是恰到好處的。這是我們生命的立足點,我們必須接納我們的一切所「是」和所「有」,才能邁步前進。 所以,我們必須成為我們自己。我們不可以活別人的生活,那實在不是我們;我們沒有理由要戴上面具,假扮著不是我們自己的人。 五、福音的突破 以下我們會選讀兩篇聖經,就是古經中有關天主對人的創造,和福音中有關天主對人充分的照顧。 我們每人其實都是很重要、很寶貴、很有價值的。但基於種種原因,我們漸漸看不出我們自己的價值。我們對自己充滿了憂慮。我們不能接納自己,也害怕自己在別人眼中沒有地位,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因此我們刻意打扮、努力「急弗」(keep fit)、拼命賺錢,盡心竭力去求取在事業上或學業上的成功。這一切都無非是為在人前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有時連我們勉力做個好人,也不外是想贏得別人的稱讚和欣羨。其實這種努力,背後是隱藏著一種自卑的心理。 聖經卻指出:我們是天主的肖像。 耶穌更指出,飛鳥在平凡中活著,自得其樂,牠們絕不會擔心被別的飛鳥看不起。我們比飛鳥更貴重,我們自有自己本來的價值,為什麼卻一定要有了別人的欣賞才能安心呢? 其實我們的真正尊貴,不必是從別人的肯定而來,而在乎我們自己能否接納、愛惜、尊重我們自己。何況,耶穌還說過,天主既愛了飛鳥,自然也會更愛我們這些比飛鳥「更貴重」的人。如果比我們更偉大的天主,接納和尊重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接納、不尊重自己呢? 齊克果說過,牧羊人無需重視羊怎樣看自己,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全人類誇讚我們?有天主看重我們,不就夠了嗎?何況,這個偉大的天父,他接納我們,完全不是為了我們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他無條件地愛我們,也願意照我們原來的樣子愛我們。我們每一個人,在這位慈父的眼中都是那麼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我們又何必擔心呢? 現在就請大家一起默想以下的兩篇聖經。 讀經一:恭讀創世紀第一章26 – 31 天主說:「讓我們照我們的肖像,按我們的模樣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牲畜、各種野獸、在地上爬行的各種爬蟲。」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天主祝福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事就這樣成了。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過了晚上,過了早晨,這是第六天。 —這是上主的話。 全體:感謝天主。 讀經二:恭讀聖瑪竇福音第六章25 – 33 為此,我告訴你們: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麼,或喝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難道生命不是貴於食物,身體不是貴於衣服嗎?你們仰觀天空的飛鳥,牠們不播種,也不收穫,也不在糧倉裡屯積,你們的天父還是養活牠們;你們不比牠們更貴重嗎?關於衣服,你們又憂慮什麼?你們觀察一下田間的百合花怎樣生長:它們既不勞作,也不紡織。可是我告訴你們:連撒羅滿在他極盛的榮華時代所披戴的,也不如這些花中的一朵。田地裡的野草今天還在,明天就投在爐中,天主尚且這樣裝飾,信德薄弱的人哪,何況你們呢?所以,你們不要憂慮說:我們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因為你們的天父原曉得你們需要這一切。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 —這是上主的話。 全體:基督,我們讚美你。 *現在請聽同學、老師及主禮者的證道。 *聽完證道,讓我們一起唱:「賜給我平安」三至五次(見第29頁) 六、「做我真好」十誡 五個「做」 1. 告訴自己:我許多事都「做得到」。 2. 欣賞自己的長處,學習愛自己,疼「錫」自己。 3. 向得勝的同學道賀,或當朋友成功時,衷心地祝賀他。 4. 常懷感恩心:為大自然的恩賜而感謝,為父母、師長、社會的賜與而感謝。 5. 惜福(珍惜所擁有的東西),惜緣(珍愛所遇到的人)。 五個「不」 1. 總不輕易說:我不能。 2. 不隨便與人比較。 3. 失敗時不怨天、不尤人。 4. 正視真正的自我,絕不文過飾非。 5. 不掩飾自己的感覺,敢於以真我示人。 七、許諾和祈禱(請起立一起誦讀) 上主,我們感謝你賜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更賜給了我們父母、師長、朋友,以及良好的社會環境,以幫助我們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為我們自己,及為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而衷心感謝你。求你幫助我們能接納我們自己,努力去做好自己,不為我們所沒有的而惋惜,卻為我們所擁有的而感謝。使我們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用我們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貢獻社會,造福人類。上主,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 此處可舉行學校其他的公開儀式,如學生會幹事就職、風紀宣誓等等。 八、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可創作四、五句禱文,求主幫助我們認識、欣賞和開放自己,每句後大家回應:「求主俯聽我們」) 九、天主經 主禮:天主是我們的慈父,我們大家都是兄弟姊妹。我們全校,不論是校監、校長、老師、同學、工友,每人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就讓我們同心同德,一起向我們的天父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十、互祝平安 主禮:讓我們懷著一份喜樂和感恩的心,互相祝福。並把這份喜樂和希望,帶回家中,帶到社會中,去和一切我們遇到的人分享。願基督的平安,充滿我們學校中每個人的心。請大家親切地互相握手,互祝平安!(大家互祝平安) 十一、最後的祈禱和祝福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靜默片刻,低頭祈禱(大家靜默片刻) 上主,在這學年開始的時刻,我們感謝你,你使我們能平安地渡過暑期,現在又能再次回到校中求學。求你祝福我們今年的學校生活,使它能幫助我們快樂地成長,充實我們的生命;讓我們互相支持,彼此肯定,同心攜手,共創美好的校園。我們以擁有我們的這個自我而自豪,並以身為本校的學生,及身為香港人與中國人為榮;我們亦為了能活在這個時代中而感謝。願你在我們求學與人生的奮鬥中常與我們同在,賜予我們綿綿的祝福。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請大家一起詠唱「我的靈魂頌揚上主」五次(見第29頁) 第五冊:交友之道 序 今日不少青年人的最怕,是不能打入朋友的圈子。換句話說,為了朋友,我們的青年人有可能會作出自己所不願意作的事——包括壞事在內。 因此,如何交朋友,交什麼朋友,是今日青年人的重要課題之一。他們不單要交朋友,要交「好」朋友,而且還要保存、加深、發展、鞏固已得的友誼。 也有些青年人願意交朋友,但成天喊著沒有朋友,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為此而付出過任何的努力;他們認為交朋友就像買衣服、選玩具那般容易。 近代名心理學家佛洛姆,認為愛是一種藝術,藝術需要三分天才、七分努力;交朋友也是一種需要三分天才、七分努力的藝術。 這本小冊子不是一本心理學名著,也不是什麼交友大全之類的東西。它只是提出一些讓大家反省的材料。我相信經驗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大家肯反思、肯討論,我們一定可以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答案。 (這是一個大公性的團體禮儀,適合各種宗教或有信仰同學與無信仰同學;可全校一起舉行,或分高、初中舉行。) 一、導言 中國有句老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見朋友的重要。 但交朋友並不容易。一要緣分,二要努力,三要代價。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能強求,也不靠取巧;真真實實而永久的朋友,更絕不會僥倖地、不必花工夫而獲得。 基督降生成人,做了我們的朋友。他在離開門徒,從容就義前的「臨別贈言」中,就曾親口對門徒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若15:15) 今天我們慶祝聖誕佳節,我們紀念基督在二千年前降生在世,成了我們的一員。我們感謝他選擇了我們做朋友,但我們今天更願藉著這個機會,反省朋友對我們的意義,不單希望能交到好朋友,我們自己也願意成為別人的好朋友。 禮儀即將開始,讓我們懷著虔敬的心,紀念基督的誕生,緬懷他對我們的友誼和愛情。請大家一起唱:「平安夜」(見第26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我們今天聚集在這裡,慶祝一個「神進入人類歷史」的事件,那就是聖誕節——基督降生成人。他雖然是天主,但也是一個百分之百的「人」,和我們一模一樣。他走過人的路,經歷過人生的一切。在這個角度下,耶穌也有朋友,也需要朋友。事實上,他被朋友熱情地款待過,也被朋友無情地出賣過和否認過。讓我們注目著這位降生成人的耶穌,求他幫助我們懂得交友之道。請大家靜默片刻,一起祈禱。(靜默片刻) 上主,我們全心感謝、讚美你!你使你的聖子降生成人,住在我們中間。他是真天主,又是真人;他經歷了我們做人的一切,無論是悲、歡、離、合,或成、敗、得、失,他都完全經驗過,而且接納了。他愛了一切人,願意和所有人做朋友。但有些人卻不接受他,甚至否認他、出賣他。我們都知道朋友的重要,求你幫助我們學到怎樣建立正確而持久的友誼關係,在人生路上找到更多互相照應、互相扶持的同行者。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二、千層糕 (你希望有朋友嗎?你希望你所有的朋友都是你的知己嗎?下面這篇文章告訴你,你最好是有不同層次的朋友,而且要懂得如何恰到好處地與不同類型的朋友交往。這樣,我們的社交生活才會更多姿多采。每個朋友都是知己有時未必是最好的。) 你吃過千層糕嗎?每層有不同的味道。它和其它糕點的不同之處,也正是因為它的多元化味道。我們交友的情況,有時也像千層糕。你可以有知心的朋友,也會有泛泛之交的朋友;每種朋友都有它的不同「味道」。 知心的朋友也就是中國人理想中的「人之相知,貴相知心」的那種朋友,他們對我們的了解和接納,有時甚至會比我們對我們自己更深入和深刻。這是我們一生難得一遇的恩賜。千金易得,知己難求,說的就是這種朋友。 講義氣的朋友指的是那種和我們有生死之交的朋友。大家因為曾經一同工作、奮鬥、同甘共苦,因而培養了一種難捨難離的交情,他們有時甚至願為對方作很難的事。 老友就是和我們相交了很久的朋友,他們有些還是我們童年的玩伴。老友相聚,可以無所不談,撫今追昔,暢論人生,在家中、茶室、海邊,談個沒完沒了。這種聚會有時是一種很愉快的經驗。 同儕、同工或同學,都是和我們天天相見的人,他們彼此相當熟悉,卻未必有深入的了解,可以互相幫助,卻未必肯付出太大的代價。 泛泛之交是我們擁有最多的「朋友」,他們可以和我們東拉西扯,也可以為了互相需要而暫時相聚,但大家互不拖欠,更不會彼此牽腸掛肚。各散東西以後,可以連名字和容貌都不復記憶。 如果我們能適當地和各種層次的朋友相處,我們便會有一種多姿多采的生活。我們需要有不同層次的朋友。 三、中國文化的啟示 (誰不想有好的、知心的、可以共患難的朋友?又有誰想在最需要的時候,所謂的「朋友」卻遠離我們,甚至拋棄我們?我們要交什麼樣的朋友?要遠離什麼樣的「朋友」?我們要如何「慧眼識朋友」?下面兩則中國人的智慧,都告訴我們好朋友的特質是什麼,讓我們在交朋友時,知所選擇和取捨。) ★ 益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朋友三種,有害的朋友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實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諂媚奉承的人交友,同當面恭維背面毀謗的人交友,同誇誇其談的人交友,便有害了。」(論語16.4) ★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 由於鮑叔牙的推薦,管仲在齊國執了政。後來,齊桓公成了霸主,多次把各國諸侯召集在一起開會、結盟,把天下引入正道,這都是管仲策劃的結果。管仲卻說:「當初我困難時,曾和鮑叔牙一起經商,每次分利錢,我總多分一些;可鮑叔牙不認為我貪婪,他知道我家窮。我曾替鮑叔牙出過主意而事情卻沒辦好,弄得他更為困難,可鮑叔牙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人的時運有時順利,有時不利……我曾經三次參軍作戰,三次逃跑;可鮑叔牙不認為我怯懦,他知道我的母親需要我照顧。公子紏失敗被殺,召忽為公子紏盡節而死,我卻甘受囚禁的侮辱;可鮑叔牙不認為我不知廉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不好為羞恥,而以不能在世上幹出一番大事業為羞恥。生我的是我的爹媽,了解我的卻是鮑子呀!」(譯自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 ●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朋友可以和父母相比,多麼震撼人心!而朋友的可貴,正是在於他認識你,又接納你。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充份看到鮑叔牙對管仲有一份深入透徹的了解,而最重要的是當他認識到真正的管仲時,他就接納了他——甚至為他犧牲了不少個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管仲也對鮑叔牙有極深入的了解,他深知無論自己怎樣做,怎樣表面上似乎是對不起老友,對方也會明白自己的情況,接納自己的行為。因此,管仲能夠接納從鮑叔牙而來的犧牲而沒有接受施捨的感覺。這種相知是多麼難得、可貴,彼此的心靈又何等坦蕩,他們的友誼堅韌牢固,不是環境、勢力可以拆碎的。 四、他山之石——我又如何? (別人——尤其同輩的表現——很多時都是我們的鏡子。下面的研究很值得我們三思:不好的努力去改善,好的則設法去實行出來。) 1.半數的青少年都有五個至六個的朋友或以上,卻有27.0%表示沒有可以講心事的知己朋友。而被訪學生遇上困難時,他們多數找「朋友」為傾談對象,佔41.8%;其次便是「同校同學」(31.1%) .你有可以講心事的朋友嗎?有問題時容易找到朋友傾訴嗎?你又會聽你的朋友傾訴嗎? 2.被訪者中非常同意或同意「失信於朋友未嘗不可,因為人是不可能面面俱圓的」佔(63.0%) .你有過對朋友失信的經驗嗎?朋友對你失信時,你感受如何? 3.被訪青少年心目中認為最重要的東西之中,「知己朋友」排第二位(24.2%)。此外,要求的朋友應「互相關懷」的有(53.0%)。 .你對朋友有什麼要求?互相關懷是否最重要? 4.被訪的中學生中有32.8%表示間中會擔憂打不入同學們的圈子,5.9%表示經常如此。 .你會擔心打不入同學的圈子嗎?別人要進入你的圈子時,你又如何? (無論我們的朋友怎樣對待我們,或我們怎樣對待我們的朋友,耶穌卻願意永遠作我們的好朋友。他親自降生成人,就是為了作我們的朋友。讓我們再唱一首聖誕歌,來慶祝我們這位朋友的誕生。請大家一起唱:「是何嬰孩」,見第27頁。) 五、聖經的啟示 ★ 約納堂與達味的生死之交 (撒烏耳是猶太人的君王,他十分妒忌他的一位屬下達味。撒烏耳有一個兒子,名叫約納堂,他卻是達味的知心好友。撒烏耳雖然三番四次要害死達味,約納堂卻設法營救。有一次,撒烏耳清清楚楚的告訴約納堂,假如達味不死,他休想繼承王位,因為達味就是他的勁敵。但約納堂認為友情重於權勢,在維護好朋友生命的大前提下,他視帝王之位如糞土。這是一種建基在純潔的愛、公義和真理上的「患難之交」。在西方的成語中,「約納堂與達味的交情」,足可比美中國人所稱頌的「管鮑之交」。下面便是聖經中有關這段可歌可泣的友誼的敘述。) 達味同撒烏耳說完了話,約納堂的心與達味的心很相契;約納堂愛他如同愛自己一樣。撒烏耳曾對兒子約納堂和臣僕提過,他願殺達味;但撒烏耳的兒子約納堂很愛達味,就警告達味說:「我父親撒烏耳想謀害你,現今請你明晨多加小心,躲藏在一個隱密的地方。我去陪我父親到你所在的田間,向我父親代你說情,看情形怎樣,然後告訴你。」 撒烏耳對約納堂勃然大怒,對他說:「娼婦的兒子,難道我不知道你同葉瑟的兒子一夥嗎?你要知道葉瑟的兒子活在世上一天,你連你的王位都不得穩當!如今你差人去,把他給我抓來,因為他是該死的人。」約納堂回答他父親撒烏耳說:「為什麼他該死?他作了什麼事?」撒烏耳就朝著他舉起槍來要刺殺他,約納堂便明白他父親已決意要殺達味。 僮僕走後,達味就從石堆旁起來,俯伏在地拜了三拜;以後他們彼此相吻,二人相抱對泣,達味哭得更甚。最後,約納堂對達味說:「你平安去罷!照我們兩人以上主的名所起的誓:願上主永遠在我與你之間,在我的後代與你的後代之間!」 (撒上18:1;19:1-3;20:30-33,41-42) ★ 細心關懷的瑪利亞 (下面是另一則聖經故事,敘述聖經中一位完型的女性——瑪利亞的細心和關懷。我們如果要交上好朋友,這是我們必須要具備的特質。) 第三天,在加里肋亞加納有婚宴,耶穌的母親在那裡;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婚宴。酒缺了,耶穌的母親向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女人,這於我和你有什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他的母親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在那裡放著六口石缸,是為猶太人的取潔禮用的,每口可容納兩三桶水。耶穌向僕役說:「你們把缸灌滿水罷!」他們就灌滿了,直到缸口,然後耶穌給他們說:「現在你們舀出來,送給司席!」他們便送去了。司席一嘗已變成酒的水——並不知從那裡來的,舀水的僕役卻知道——司席便叫了新郎來,向他說:「人人都先擺上好酒,當客人都喝夠了,纔擺上次等的;你卻把好酒保留到現在。」(若2:1-10) 反省: 1.瑪利亞的敏銳——她見人所不見;只有她知道、感覺得出將要出現的困境。這是女人特有的天賦:第六靈感、直覺力、心靈的感應……。 2.瑪利亞的行動——她不像有些人,這些人知道別人的困境後,反會惡意中傷,講是非、說長短、到處張揚。她知道別人的困境後,卻立刻行動,努力幫忙,設法解決。 3.瑪利亞與耶穌——她不與無關的人士閒談別人的困境;她找最合適的人去幫助解決問題,那就是耶穌。 4.瑪利亞的等待——她不急功近利,不揠苗助長;她懂得等待,她知道天主有他的時刻,一切隨緣。 5.積極的等待——瑪利亞的等待並不是無所事事、乾著急。她做一切能做事(例如她叫僕人聽耶穌的吩咐等),然後等待天主自己去行動;這就是盡人力而聽天命。 6.我們是否這樣對待我們的朋友?尤其當我們的朋友在困境中的時候? ★ (十分鐘證道) ★ 聽完證道,讓我們一起唱另一首聖誕歌:「聖誕佳音」,見第28頁。 六、交友十誡 五個「做」: 1.與朋友溝通,要坦誠地講出自己的心裡話,要開放地、專注地聆聽朋友所講的話。 2.與朋友交往,要慷慨地給予,也要大方地接受。 3.珍惜朋友的緣分,互相支持,多為對方著想;朋友有過,要努力尋求和解、寬恕之道。 4.在大是大非前,要勇敢地互相規勸。不要為了「友誼」而沉默。 5.守信重諾,一諾千金,讓朋友感到你的話及你的人格都值得信賴。 五個「不」: 1.不交「酒肉朋友」。 2.不在背後中傷朋友。 3.不會無條件、盲目地追隨朋友,也不要求朋友事事迎合己意。 4.不會單向地只拿不給,也不會只給不拿。 5.絕不有福自己享,有禍他人當。 七、許諾和祈禱(請起立一起誦讀) (中國人說:「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我們渴望有好朋友,也希望做別人的好朋友。我們沒有能力改造別人,但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使自己能『成為』一個好的、可堪信賴的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時難免要付出犧牲和代價。現在就讓我們向我們最好的朋友耶穌祈禱,向他許諾,求他幫助。) 主、基督,你為我們降生成人,成了我們最好、最值得信賴的朋友。我們求你幫助我們,使我們懂得交友之道,不要只求改變別人,而要努力盡其在我,勉力成為一個忠誠的、值得信賴的、對別人有益的朋友。求你使我們珍惜我們身邊的朋友,他們都是你給我們的好禮物。讓我們在一切人生境遇中,都能互相支持、彼此鼓勵,快樂地走上人生的旅途。基督,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此處可加插其它有關聖誕的活動 八、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讓我們也為一切有需要的人祈禱,求主福佑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同學和老師。在每句信友禱文後,請大家回答:「求主俯聽我們!」) 九、天主經 主禮:耶穌曾經說過:「如果我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我們中雖然有些人不是基督徒,但只要我們彼此相愛,我們都會成為耶穌的朋友,耶穌的門徒。其實我們有幸、有緣一起在這裡求學,我們便都是朋友,所以我們值得好好地加以珍惜。就讓我們懷著這種相親相愛的心,一起唱天主經,向我們的天父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您的名受顯揚,願您的國來臨,願您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您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您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兇惡。亞孟。 十、互祝平安 主禮:讓我們懷著一份喜樂和感恩的心,互相祝福。並把這份喜樂和希望,帶回家中,帶到社會中,去和我們遇到的人分享。我們要學習把一切人當朋友,以適當的態度去對待他們。願基督的平安,充滿我們每個人的心,並請大家親切地互相握手,互祝平安!(大家互祝平安) 十一、最後的祈禱和祝福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靜默片刻,低頭祈禱(大家靜默片刻) 上主,在這聖誕佳節裡,我們慶祝耶穌基督——我們好朋友的誕生。他是我們交友的最高典範,他甚至為朋友而死,回應了他自己所說過的一句話:「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上主,求你祝福我們,也祝福我們的一切朋友,願我們常常在愛中結合,在真理中互勉,在一切境遇中互相扶持。願我們在今世能相親相愛,來世亦能永遠相聚。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請大家一起詠唱另一首聖誕歌:「普世歡騰」,見第29頁) 第六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序 中國人自古就不熱衷於參與政治。 最好的統治者是無為而治;最理想的老百姓生活是山高王帝遠,進到一個「帝力於我何有哉?」境界。 中國人所歌頌和嚮往的人生圓滿典型——「八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做到最後兩點,大概也不認為人人都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九七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這要求我們香港人——大部分的香港人,都要關心政治,自己去塑造自己的未來。 有什麼方法可以動員大部分的香港人去關心香港事呢?參與選舉、投票,就是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希望未來的香港選民——今日的學生,對參與政治、投票等,有正確的認識,使香港和中國走上健康的民主路。 (這是一個大公性的祈禱聚會,適合各種宗教或有信仰同學與無信仰同學;可全校一起舉行,或分高、初中舉行。) 一、導言 香港原本是一個寂寂無聞的小村落,我們的祖先自願的或不自願的來到這裡。 百多年來,這些人的命運一直都是操縱在別人——殖民主義者——的手裡;他們從未學習過如何去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我們這一代人又怎樣呢? 我們的父母會向我們說:「你要好好的念書,將來要出人頭地……記住這條做人的金科玉律:各家自掃門前雪;不要強出頭,要明哲保身……我們只是一滴上、一粒沙,在這個大社會中,我們能作什麼?」我們的父母充滿無奈,我們似乎也只得充滿無奈。 連有些宗教家也會向我們說:「你要順從神的旨意、服從神的安排,凡事有天意,人不可強求;『閰王註定三更死,怎可留人到五更?』忍耐吧,天國近了,我們的賞報在天上……」 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嗎?我們又可以怎樣掌握自己的命運呢? 復活節又稱為「逾越節」,表示我們可以超過、越過、跨越。人生問題,主要不是無奈,而是沒有能力面對無奈;主要不是有困難,而是沒有能力,或沒有勇氣去面對困難。 基督的復活、基督的逾越告訴我們,我們可以逾越,我們有能力逾越;不單我們個人可以,我們的社會也可以逾越。 今天,在這個聚會中我們要一起祈禱和反省,求上主幫助我們獲得逾越的恩典,使我們不單個人,而且整個社會都能逾越,由無奈到積極,由任別人安排我們的命運到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今天聚會的內容也會比較嚴肅而深入,因為關心社會不是一件太輕鬆的事,我們需要多一些思考。所以請各位同學更積極一些投入和參與。 禮儀即將開始,讓我們懷著虔敬的心,紀念基督的復活,肯定和接觸那在我們心中的潛在力量,並請大家一起唱:「上主已復活」(見第26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復活的基督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老師,各位同學,相信在各位中,一定有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及其他宗教的信徒;當然也有不信神的同學。希望我們今天的聚會,對所有同學都適合。 我們今天慶祝基督的復活,其實我們也在肯定和接觸我們自己的力量。用我們天主教的術語來說,這力量就是天主賞給我們、潛藏在我們生命中的力量。 在今天的聚會中,我們會讀聖經、讀一些人間的有智慧的話,去提醒我們,我們確實擁有這力量。在我們的祈禱中,我們心求上主,使我們能在我們的生命中,發揮這力量。 就讓我們一起靜默片刻,低頭祈禱,懇求上主祝福我們,賜給我們這種恩寵和力量。請大家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上主,你使基督從死者中復活,我們求你也賜給我們復活和逾越的恩典,使我們能克服生命中的一切無奈和無能的感覺,讓我們以一個充滿希望的心,去面對人生的一切大小挑戰。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 全體:亞孟。 二、選舉的政治及社會意義和功能 (民主和選舉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只是新生的事物。在中國和在這個殖民的香港中,更是沒有經驗可尋。許多人因此害怕民主和選舉。今天就讓我們看看選舉的意義和功能,以減少我們對民主政治的誤解。) 選舉的意義和功能主要有下列數點: 1. 產生一個被人民認可、接納的政府和領袖,給政府以合法統治的地位。 2. 使政府對其政策及施政負責,成為一個向人民交代(Accountable)的政府,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尊重民意,保障民生。 3. 提供一個和平更換政府的方法,即用數人頭的方式代替砍人頭的方式,用和平的方法代替流血的方法,以維持社會的長期穩定。 4. 協助公民表達民意和凝聚民意,使人民從人言人殊的混亂狀況中,逐漸整理出一個頭緒來,使政府能體會到民意的「大體所趨」,而能按選民的意願行事。 5. 促進公民的主體意識、歸屬感和參與感;因為選舉是和平時期能夠動員最多公民共同參與的一種政治行動。透過選舉,亦能促使人民對政治及社會公共事務的關注,並對其選出的政府的放政較樂於接受和響應。所以選舉可說是最大規模的民主教育。 6. 培養自主、自決的公民,激發他們去思考家事、國事、天下事,培養他們的社會分析能力和政治態度,從而催生一個「公民社會」。 7. 定期的選舉能使執政者得到及時的更換,這是防止權力腐化的重要方法。 三、中國人看政治、選舉: 甲、 中國古時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太公六韜),及「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等的「民有」觀念(Of the People);也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的「民享」觀念(For the people);孟子那種為人民設想的王道觀念,也是民享觀念之一。孟子重視人民,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中國歷來的聖君賢相,也沒有不是要做民之父母,為人民的利益而著想的。太公六韜說:「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諸身,賦斂如取於己。」『為』人民服務、『替』人民設想,成了中國從前、也是今天從政者的金科玉律。 但在中國歷史上卻似乎未曾出現過「民治」(By the people)的觀念。 在這個角度下,中國文化可算是一種臣屬型的文化,人民無自我取向,也無參與取向,他們不考慮過問政治,也從沒有想過自己是政治的主體;他們最擔心的,是有沒有好的聖王,和在這聖王之下,有沒有「包青天」式的好官吏。 乙、 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君主政治。他倡導的三民主義,其中一項便是「民權主義」(亦即我們說的民主)。 他在民權主義的演講中這樣說:「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權……有了民權,平等自由才能夠存在,沒有民權,平等自由不過是一種空名詞……凡事都是應該由人民作主的,所以現在的政治又可以叫做民主政治……民權,要包括選舉權。」 (但民主並不可以一蹴而就,許多人曾經為此而奉獻了一生;我們也願加入這個創造民主的行列。就讓我們一起唱歌,祈求上主的祝福。請翻開第27頁,並一起唱「甘將一生交給你」) 四、香港的青年人怎樣看政治及選舉? (以下的數字來自幾份針對青年人的調查報告,其中有些資料顯得略有矛盾,你的意見和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1. 有75.8%被訪者表示在1997後仍以香港為家,同時有84.4%同學感到對香港的前途發展,有一份責任。69.1%同學認為對香港現時的變化,不會袖手旁觀,而77.4%同學表示會運用投票權參加選舉。 * 你會以香港為永久的家嗎?你肯為這家而付出嗎? 2. 接近半數被訪者對現政局感到無奈和憂慮,超過62.0%表示他們沒有什麼可以做,也不打算表達他們對問題的意見。不表達意見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興趣,以及覺得沒有作用。 * 你認為關社行動有沒有用呢?為什麼? 3. 被訪者中有65%以上表示會登記做選民,並會在未來的政治選舉中投票及鼓勵他人投票。 * 你將來會投票嗎?你現在會鼓勵你的父母投票嗎? 4. 六成已登記的年青選民將投票視作盡公民責任。 * 你認為投票是責任或是權利? 5. 四成六年青人反對降低投票年齡,四成四贊成,其餘沒有肯定意見。追查年青人反對降低投票年齡的原因,近八成半認為他們未夠成熟及未有分辨能力,其餘多認為他們的政治意識不足。 * 你認為你到十八歲時,會有足夠分辦能力去投票嗎? 五、聖經和天主教教會訓導的觀點 (香港主教胡振中樞機為鼓勵香港教友積極履行投票的權利和義務,曾於九零、九一及九四年發出牧函,引用教會的官方文憲來支持教友應去投票的觀點,以下是幾個例子): 甲、 教會重視民主政制,因為它保證人民有機會參與政治,及確保被統治的人民有機會選出對他們負責、向他們交代的統治者。(參閱若望保祿二世:百年通諭#46) 乙、 一切公民都有權利和義務自由地去投票,以促公共福利。(參閱梵蒂崗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75) 丙、 信友應負起改造世界的任務……務使基督精神(即一切真善美)不單能深入人們的思想和風俗習慣中,而且能影響國家的法律和制度。(參閱保祿六世:民放發展通諭#59)。 創世紀1:25 – 28 天主於是造了各種野獸、各種牲畜和地上所有的各種爬蟲。天主看了認為好。天主說:「讓我們照我們的肖像,按我們的模樣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牲畜、各種野獸、在地上爬行的各種爬蟲。」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天主祝福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 * 十分鐘證道 * 聽完證道,讓我們再唱一首歌「歡欣」,以表達我們對未來的肯定(見p. 28) 六、選舉十誡 A. 五個『做』 1. 提示家人朋友登記做選民並參與投票。 2. 提高自己的主體意識,相信參與政治同時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3. 培養自己對社會問題、民生疾苦及社會政策的興趣。 4. 主動去了解自己選區內候選人的政綱、閱歷和背景,監察獲選者的言行是否與競選時的許諾一致。 5. 肯定自己香港人和中國人的雙重身分,如果你是基督徒(或其他宗教信徒),你更要肯定自己香港人、中國人、基督徒(或其他信徒)的三重身份。 B. 五個『不做』 1. 不盲從附和,不作情面交易。 2. 不輕看一票的作用而放棄投票的權利和義務。 3. 不輕視與自己意見不同、立場不同的候選人及其支持者。 4. 不參予助選中揭人瘡疤或阻擾人發表不同政見的言論活動。 5. 不坐視候選人獲選後的失職表現,也不疏忽他們的良好政績。 七、許諾和祈禱 上主,香港正在處於過渡期中,中國人民也已醒覺到要站起來,去掌握自己的命運。你把這個世界放在我們的手中,把香港和中國的前途交托給我們,是要我們好好去關心和管理。我們願竭盡所能,去完成我們的任務。求你使我們多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今天好好準備自己,明天勇敢承擔責任。天父,求你因復活的基督之名,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八、團體祈禱 (讓我們也為一切有需要的人祈禱,求主福佑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同學和老師。在每句信友禱文後,請大家回答:「求主俯聽我們!」) 九、天主經 主禮:作為香港人,我們會以香港為永久的家;作為中國人,我們會北望神州,關心祖國;作為一位信徒或學生,我們會按我們的良心,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 我們主張關心、參與,並以投票方式,去表達我們對社會事務的參與和關懷。當我們放眼世界時,我們更看到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家庭,是上主給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所。讓我們懷著這份對世界的熱愛,一起唱天主經,為世界的共融團結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上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十、互祝平安 主禮:我們滿懷希望,我們的社會也充滿希望。就讓我們懷著喜樂和感恩的心,互相祝福。並把這份喜樂和希望,帶回家中,帶到社會中,去和我們遇到的人分享。願復活的基督所帶來的平安,充滿我們每個人的心,並請大家親切地互相握手,互祝平安!(大家互祝平安) 十一、最後的祈禱和祝福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靜默片刻,低頭祈禱(大家靜默片刻) 上主,在這個基督復活的逾越節慶典中,我們慶祝基督戰勝死亡,光榮復活。我們相信,善一定勝惡,真理一定會勝過錯謬,一切的痛苦和死亡都不再能束縛著我們。求你祝福我們,祝福我們的香港社會,使它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日趨繁榮和安定。願我們今天能相親相愛,來世也能永遠相聚。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請大家一起詠唱「主已復活眾歡欣」,第29頁) 第七冊:血濃於水 序 有一次,我們帶一些中學生去探訪一些「親中」的團體,討論對中國前途的看法。這些團體對中國、香港的前途,或對一國兩制的實踐都充滿信心,但有些學生們的反應是:「真的嗎?」懷疑與不信之情,溢於言表。 有機會到大陸旅遊的香港人,對中國及中國人的印象也可能只剩下:貧窮和落後,而不斷誇大的是香港的進步,和香港對中國的「幫助」。 「血濃於水」不純是一句感情上的話,它必須包括中港兩地的政府和人民間相互的認識和尊重,以平等和互惠的態度相處。 香港與中國若比喻為井水和河水,它們的關係不應僅止於互不侵犯而已,更應想想如何可以合流起來,匯成浩浩的江河,澆灌神州這片肥沃的土地。 上一代做不到的事,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可以做到。 (這是一個大公性的祈禱聚會,適合各種宗教或有信仰與無信仰的同學。) 一、導言 比起中國其他大部分地方,香港無疑是得天獨厚:繁榮、自由、安定、物質生活條件充裕……,我們會覺得做香港人真是上天的祝福。 我們的祖父母、父母,多是從中國大陸而來,他們或者是為了逃難,或者是為了找尋更好的生活環境。現在既然能在這裡定居,自然便會樂不思蜀。 百多年來的殖民地教育,使我們可能會認識世界史多於中國史,熟悉世界地理多於中國地理,接觸歐美文化的機會多於接觸中國文化的機會……雖然一切都可能只是那麼的表面化。 對中國的無知,會化作對中國的無情嗎? 但你們也許會問,為什麼我們要關心這個問題呢?我們的腦是一片的空白,甚至蒼白,我們只不過是偶然活在這個需要面對九七的時代中,我們只是無奈地做香港人、做中國人罷了。 各位同學,這可能是我們部分人的真實感覺,但無論如何,還有大約兩年,這也只不過是七百三十天的時間,香港就要回歸中國,一個既鄰近,又陌生的國家。無論我們喜歡與否,香港和中國的命運已經連結在一起了。我們要怎樣去面對這個事實呢? 在今天的禮儀聚會中,就讓我們認真去反省這個我們遲早都要正視的問題。首先讓我們打開我們的心,求上主使我們能認真而深入地去思考和反省今天的主題。 讓我們一起 唱三次「賜我一個心,煥發更新」(第27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上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各位老師,今天我們聚在這裡,要反思一個和我們很切身的問題:我們的中國人身份,我們和中國及中國人的關係。 「血濃於水」,不應只是一句老生常談的成語,而應是我們對同胞、對祖國應有的心情。事實上,我們也確實擁有一個這樣的心。 我們還記得在中國水災時為中國同胞熱情捐款,在奧運時為中國健兒熱烈歡呼,在六四時為中國國運誠心祈禱……這一切都在說明,我們對中國的心是熱的。 每當我們說要愛中國、愛中國文化、愛中國人民的時候,我們不是在無中生有,不是在勉強作一些我們不能做或不願做的事;我們只不過是設法找出那潛藏在我們生命中,被外物隱蔽著的心。有一道詩這樣說: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牢關鎖; 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這顆愛國、愛民的心,就是我們生命中的明珠,我們本來就有。可惜它被塵土蒙蔽塵封,像被關在牢獄中一樣,變得毫無光彩。只要塵土除盡,它就會發出耀眼光芒,照遍大地山河了。 各位同學,無論你們是不是天主教徒,我都誠心邀請你們和我一起祈禱。在今天這個簡單的禮儀中,讓我們祈求上主,除去我們心中的塵垢,使我們的生命明珠,恢復它的本來面貌,讓它放射出它原有的愛主、愛人,愛國家、愛民族的光芒。讓我們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上主,你是愛的根源,你就是「愛」。你創造了我們去愛,去讓世間充滿愛。我們本來就是香港人、中國人,求你幫助我們懂得去愛我們的同胞、國家、民族,就像基督愛了自己的同胞、愛了自己的民族一樣。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二、詩心.國魂 (我們可能很熟悉張學友、黎明、王菲等人的名字;但我們聽過中國古今詩人的名字嗎?我可能會哼上不少流行歌曲,但我們會唱多少首有國家、民族色彩的歌曲呢?詩歌最能表達我們的情懷,下面我們提供幾首詩歌,讓同學欣賞,希望我們能進到詩人心中的境界。) 1.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2.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陸游) 3. 漢家官闕斜陽裡,五千餘年古國死; 一睡沉沉數百年,大家不識做奴恥。 心死人人奈爾何?援筆作此寶刀歌; 寶刀之歌壯肝膽,死國靈魂喚起多。 願從茲以天地為爐、陰陽為炭兮,鐵聚六州; 鑄造出千柄萬柄寶刀兮,澄清神州。 上繼我祖黃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數千年數百 年國史之奇羞!(秋瑾) 4. 假如我是一隻鳥……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朧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 和哪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有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1938) 5. 民歌 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歌 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從青海到黃海 風 也聽見 沙 也聽見 如果黃河凍成了冰河 還有長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從高原到平原 魚 也聽見 龍 也聽見 如果長江凍成了冰河 還有我,還有我的紅海在呼嘯 從早潮到晚潮 醒 也聽見 夢 也聽見 有一天我的血也結冰 還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從A型到O型 哭 也聽見 笑 也聽見(余光中1960) (聽完這些愛國的詩篇後,就讓我們一起唱「播種仁愛」,讓我們的心充滿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小冊子第27頁) 三、正視現實,改變心境 1. 根據青年協會95年1月一項調查報告,香港青少年有近八成無法回答一國兩制是指那兩制,反而廣州和北京的青少年分別有九成及七成答對兩制是指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種制度。 ——你知道兩制是指那兩制嗎? 2. 根據同樣的調查,香港的青少年認為自己的愛國分數是57分(100分為滿分),而廣州青少年是90分,北京青少年是92分。 ——你給自己多少分? 3. 根據香港中國時報週刊92年一項名為「兩岸三地(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人民印象之調查」報告,有一些人值得我們反省的資料: *香港人都認為大陸人貧窮和粗俗;同時又認為香港人虛偽、驕傲和迷信。 *香港人自認為比大陸人勤勞、聰明、友善和有文化,但認為比大陸人驕傲。 *大陸人認為自己比香港人誠實、樂觀、勤勞、聰明、謙虛和友善。他們唯一認為自己不如香港的就是貧窮。 ※貧窮是一種偶然;輕視窮人是一種罪惡;關懷窮人是一種美德。你怎樣看這些句子?你又會怎樣看中國人貧窮的一面? 四、你說 你說我只會讀書、考試、 做功課、為project忙; 我確是如此, 因為這本來就是你對我的期望。 你說我只會打機、拍拖、 發白日夢、流連在球場; 我確是如此, 因為我根本沒有人生的目標、遠象和方向。 你說我膚淺、不認真、 不嚴肅、不會思想; 我確是如此, 因為這不過是你老早把我定型、我荒唐, ——就像父母罵孩子是蠢豬, 他就會變成了豬的一樣。 有一天,我忽然聽到人們在談國家、民族, 生命、理想,前途、信仰…… 我雖懵然不知所指,茫然不知所措, 但我仍禁不住淚眼盈眶; 因為我竟然感到我的心在激盪, 我原來還有一個 熾熱的心房!(徐錦堯1995) ※有不少成年人相信一個神話,就是今天的青年人已經不懂得認真,不關心社會事和國家事,不能或不肯嚴肅地面對問題。你認同這種講法嗎? 五、聖經和天主教的觀點 甲、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話 (天主教是一個普世性的教會,素來擁護大公精神;羅馬教宗更是一位有世界胸襟的人物。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波蘭人,但他卻多次毫不諱言:「我是波蘭子民,我實在多麼愛我的祖國!」以下是他在一九八一年途經馬尼拉時,向中國人說的話:) 我深信貴國每一位天主教徒一定會為中國的建設作出貢獻,因為真正而虔誠的基督徒,也一定是良好的『公民』。基督的福音並不是某一群人,或某一民族所專有……所以同時兼具真正的基督徒和真正的中國人的身份並無矛盾。 乙、香港天主教會的官方立場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七日,公教報刊登了胡振中樞機的「過渡九七之牧民指引」。在這指引中,胡樞機鼓勵香港天主教徒要肯定自己的三重身份:中國人、香港人、基督徒。同時要培養自己的中國情、愛國心,關心中國和中國人民,為中國作出貢獻:) 身為中國人、香港市民及基督徒,我們深信上主是歷史的主宰。我們承諾,特別在這後過渡期,要深化信仰使命感、教會感、香港心和祖國情。透過學習與接觸,加深對祖國的認識,增進對中華文化的修養,培養熱愛祖國同胞的情操;在祈禱及生活中,加強對祖國福祉的關注。 丙、聖經的話 (聖經也談愛國愛民的民族精神。天主的選民以色列曾經多次亡國、充軍,先知和詩人便譜出了最幽怨的「哀歌」,求上主拯救。這些哀歌一般都含有濃厚的愛國心,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哀歌是聖詠137首。聖經中的保祿很以作為猶太人為榮;耶肋米亞先知簡直就是猶太人的屈原;耶穌自己也十分愛自己的民族和人民,他在聖經的記載中很少流淚,但有一次他卻為了自己的人民將受的苦難而流淚。) 恭讀耶肋未亞先知書 我要為群山咷痛哭,為原野高唱哀歌,因為全都被焚毀,再沒有人往來,再聽不到牲畜的聲音;自天空的飛鳥至地上的走獸,都逃去無蹤。我慼慼憂傷,我心已憔悴。恨不得我的頭變成水源,我的眼化為淚泉,好能日夜哭泣我被殺的女兒——人民!(聖經:耶9:9;8:18b,23) 恭讀聖詠 當我們坐在巴比倫河畔,一想起熙雍即淚流滿面。在那地的楊柳間,掛起我們的琴絃。因那些俘虜我們的,要我們唱歌,那些迫害我們的,還要我們奏樂:快些來給我們唱一支熙雍的歌!但我們身處外鄉異域,怎能謳唱上主的歌曲?耶路撒冷!我如果將你忘掉,願我的右手枯焦!我若不懷念你,不以耶路撒冷為喜樂,就寧願我的舌頭緊緊貼在我的上顎!(詠137:1 – 6) 恭讀路加福音 耶穌臨近的時候,望見京城,便哀哭她說「恨不能在這一天,你也知道有關你平安的事;但這事如今在你眼前是隱藏的。的確,日子將臨於你,你的仇敵要在你四周築起壁壘,包圍你,四面圍困你;又要蕩平你,及在你內的子民;在你內決不留一塊石頭在另一塊石頭上,因為你沒有認識眷顧你的時期。(路19:41 – 44) *十分鐘證道 *聽完證道,讓我們再唱一首歌「在基督的愛內」,使我們以基督大公無私的愛去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小冊子第28頁) 六、「中國心、民族感」十誡 甲、五個「做」 1. 多看——留意中國同胞的生活實況。 2. 多聽——關心中國和香港的具體問題。 3. 多講——注重與朋友、老師分享對中國人與事的感受。 4. 多行——今日努力求學,將來用自己的真材實學貢獻國家。 5. 多愛——為中國的進步而自豪,為中國的落後而痛心,為中國的一切而祝禱。 乙、五個「不」 1. 不要因自己的香港人身份而自大。 2. 不要誇大中國人的缺點,輕視自己的同胞。 3. 不要誇大中國人的優點,自欺欺人。 4. 不要因為害怕而逃避回歸中國的事實。 5. 不要吝嗇時間,多接觸中國的人、地、事、物。 七、許諾和祈禱 上主,你創造了一個和諧,又多姿多采的世界。你願意人類在這個地球村中,快快樂樂地一起生活,但又顯出每個人和每個民族、文化的特色。我們要扎根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又向世界開放。我們要關心全世界的人,但首先關心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他們不僅是人類的一分子,更是我們血濃於水的同胞。求你幫助我們努力求學,使我們將來能為我們的祖國,為祖國的同胞而獻出我們的心力。因基督的聖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八、團體祈禱 (讓我們今天特別為我們的國家、同胞祈禱。中國有無數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我們相信天主是歷史之主,他必會讓我們的祖國踏上和平、快樂、幸福的坦途。讓我們一起誠心祈禱,並在每句禱文之後,請大家一起回答:「求主俯聽我們」) 九、天主經 主禮:我們是香港人,是生活在香港的中國人;我們和全中國的人都有一種血濃於水的同胞關係。其實,在我們天主教的信仰中,我們本來就是同一天父的子女,我們不管信什麼,我們彼此都是兄弟姊妹。就讓我們在彼此關心的情懷下,一起向我們的天父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十、互祝平安 主禮:平安是一種心境,一種人生態度;一個和平的社會一定是由一群愛好和平的人所組成。香港需要和平,中國也需要和平。就讓我們為香港、為祖國的和平祈禱,並求上主賜給我們永久而真正的和平,尤其是和平的基礎:內心的平安。請大家懷著這種信念,互相握手,互祝基督的平安。(大家互祝平安) 十一、最後的祈禱和祝福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靜默片刻,低頭祈禱(大家靜默片刻) 上主,暑假即將來臨,我們會有很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包括國內的同胞,或從國內來的新移民。我們或者會有機會到大陸觀光、旅行。求你幫助我們,能掌握機會,以增進我們對祖國及祖國人民的關心和認識。上主,你的慈愛瀰漫大地,我們堅信,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和福祉,都是在你的慈愛庇蔭下,在你無比的愛的汪洋中。願你祝福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請大家詠唱「方濟各的祈禱」,讓我們都有這位大聖人的心胸,從自己開始,學習主動、無私地去愛他人。小冊子第29頁) 第八冊:活得不平凡 序 每天看到學生上學,有些興緻勃勃,有些苦口苦臉。有些人活得健康、充實、積極、愉快,有些人確實活得十分無聊,他們每天都是「拖」著一個無精打彩的身軀踏進校園。 暑期完畢,本應帶著一個休息後活力充沛的身體,精神奕奕,去面對新一年的挑戰,但總是有些人有一種重回牢獄的感受。 不少學生都發覺自己在人生旅途上漫無目標,每天生活千篇一律,校園生活,尤其是讀書生涯,沉悶枯燥,苦不堪言。 你跟他說他可以活得「不平凡」,他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有冇攪錯?」因為自己既無出眾的樣貌,又無豐厚的家底;沒有偉大的成就,連渺小的成就都欠奉;沒有人讚美過自己,站在領獎台上接受歡呼的滋味更是未曾嚐過;流芳百世固然休想,要遺息萬年也決不能做得到……。 自己是什麼?什麼都不是!如果硬要說自己是一些什麼的話,頂多不過是人海中的一滴水,大地裡的一粒沙。其實,不少人連問自己是什麼都覺得十分無聊。平凡就是平凡,平凡到完全不起眼,問來幹什麼? 開學了。如果你懷著這種心境去面對未來的一年,包管你未來的一年如常痛苦,如常無聊,照舊煩腦。 但今年,你也許可以有一些突破。我們邀請你用一點點的時間,去想一想有沒有打破這個僵局的可能。 如果你能按著這本小冊子的方向去思考,去嘗試,也許你會忽然自己嚇自己一跳:我居然可以做得到! 是的,你會做得到。祝你幸運!祝你成功! (本活動是一個大公性的祈禱聚會,可以全校一起舉行,或分高低班進行。) 一、導言 我們都在活著,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懂得怎樣去生活——快樂地生活。 快樂本來就是一個很難下定義的概念。 有人認為必須有錢才可以快樂,否則即使曾經是恩愛的夫妻,也可以在貧窮時淪落到「柴米夫妻百事哀」的境況。 有人認為必須有權有勢才可以快樂。一切做過「官」,「管」過人的人,大概都會有這種經驗。 當然也有人認為必須活得轟轟烈烈、與眾不同、出類拔萃,才算得是不枉此生,那當然是快樂之最了。 我們做學生的又怎樣想呢?我們大概會認為被同學接納是快樂不可或缺的條件,孤獨是太可怕了;我們甚至不懂得如何面對靜默和獨處。 我們願意和別人一模一樣,我們不敢與人不同。問題是:我們見不到許多快樂的人,甚至見不到一個真正快樂的人,我們又如何知道怎樣才可以生活得很快樂呢? 其實我們都可以很快樂,在平凡的生活中就很快樂;因為我們可以活得不平凡,在平凡中就活得不平凡。 今天,就讓我們在這個聚會中反省這個問題:如何可以在平凡中活得不平凡的問題。讓我們首先唱一首歌「眾心的太陽」p.28(或其它適當歌曲)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上主的恩寵與平安,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這個開學儀式,是要一起祈禱和反省。我認為求學不單是為了獲得謀生的技能,更是為了明白生命的意義。因此,我覺得在開學的時候,有需要首先校正我們的求學動機和方向。 今天我們要一起探索的問題十分重要,就是我們要學到如何可以在平凡中活得不平凡,如何可以在別人感到無可奈何的時候,我們卻可以快快樂樂地生活。 快樂絕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品。天主所創造的人類本來就是為快樂、為幸福而生存的;在天主的計劃中,人人都可以享受快樂,可以快樂地生活。不快樂不過是人自己作了錯誤選擇的結果;他們選擇了一種活得不快樂的「生活方式」,又怎能活得快樂呢? 當然,我們基督徒同時也相信,天主是一切恩寵的泉源,我們可以求他,他也一定會樂於把我們所需要的恩典賞賜給我們。就讓我們靜默片刻,同心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天父,你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彼此都是兄弟姊妹。你願意我們快快樂樂地一起生活。但我們不懂得掌握快樂的真諦,有時也不讓別人快樂地生活。我們互不了解,互相傷害。求你寬恕我們、祝福我們,讓我們用你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你的心去愛同學,用你賞賜給我們的一切恩典,去裝備自己,去在平凡中活出一個更豐富、更充實、更有意義的生命。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二、快樂的孔子 在探討怎樣活得不平凡的時候,讓我們先看一看我們所尊重的萬世師表孔子,他如何面對生命。 孔子的形象應該是認真和嚴肅的,他比「道德」更道德、比「老師」更老師。但你知道嗎?他卻可能是世上最快樂的人之一呢!他有幾句話很值得我們時常仔細的回味(可選全部或選其中幾句):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1:1) *有機會讀書,能時常溫習;有好朋友,或有好朋友自遠方而來;能做到不介意別人看不起自己。這一切,為孔子都是一種喜樂。 2.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7:16) *只要你不貪圖不義的富貴,你便可以安貧樂道,在樸素的生活中,自得其樂。 3.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述而7:14) *孔子聽了好的音樂——韶樂,竟然有三個月不知肉味,那種音樂的「味道」是多麼的「濃」啊!孔子對欣賞好東西是多麼的全情投入!你也有一些能全情投入的優良嗜好嗎?音樂?繪畫?閱讀?遠足?體育?或者……?這些都是你使平凡的生活變得不平凡的重要因素。 4.有人以為孔子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他的弟子回答說:「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憲問14:13) *如果你能夠在適當的時候講話,人家就不會討厭你的多言;如果你能在真正快樂的時候笑,人家也就會和你一起笑。真性情加上真智慧,就是孔子快樂的秘訣。 5.孔子主張「樂道人之善」。(季氏16:5) *如果你有欣賞別人優點的胸襟,而世上又有那麼多的好人、好事,你能夠不快樂嗎?世上的一切好東西,不是都變成了你快樂的泉源嗎?這就是使平凡變得不平凡的「點金術」! 6.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雍也6:23) *我們可以為山水風光而樂,為上主所賞給我們的良辰美景而樂。全世界不是都成了我們快樂的泉源嗎?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6:20) *我們知道許多好東西,許多正確做人的道理,如果我們能喜歡這些東西,樂於把它們實踐在生活中,我們就一定會充滿快樂。 8.孔子的為人,「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述而7:19) *孔子不是沒有憂愁,他是用快樂去驅走憂愁。人生苦短,我們又何必把有限的光陰,花在憂愁之上呢? 三、「活得不平凡」小百科 (你會說,孔子是人間罕有的聖者,他當然可以活得快樂,活得不平凡。但我們都是「凡夫俗子」,「不平凡」又與「我」何干呢?下面我們列舉的例子,正是連「凡夫俗子」都可做到的事。你也不會例外。) 1.一個不平凡的的士司機 *他問候搭客; *他專注駕駛; *他盡量予乘客以方便; *他對其他車輛禮讓; *他讓你感覺到坐在他的車裡很舒服。 2.一個不平凡的「點心妹」 *她叫賣點心時好像在唱歌; *她時常滿臉笑容; *她十分喜歡自己的工作。 3.一個不平凡的學生 *他天天備課,又天天清理功課; *他很能合群; *他喜歡參加課外活動; *他有空就做義工或幫助同學; *他以身為某校的學生為榮。 4.一個不平凡的「凡夫俗子」 *他懂得享受人生:一杯茶、一碗飯、一個朋友、一朵花、一個微笑、一件小小的成就、一個美麗的回憶、一次日出、一次登山; *他把每一個經驗都當作是新鮮的、獨一無二的經驗:每一次鄉間漫步、每一次運動後洗澡、每一次和好朋友談話、每一次開車兜風; *他夠灑脫:他在名牌人士中不會自慚形穢、在失敗時仍能談笑自若; *他不怕冒險:他發掘新事物、找尋新資源,他不斷增益自我、不怕為了獲得而付出; *他深信以下的話:生命絕不枯燥,只有枯燥的人;生命絕不平凡,只有平凡的人。 四、生之頌 (生命平凡與否、快樂與否,往往只在我們一念之間。只要我們願意,今天我們就可以選擇去渡一個不平凡的生命。在學期開始的時候,這種選擇尤其重要。請大家欣賞下面這首小詩。) 我有權選擇活得像個奴隸, 我也有權使生命煥發光輝。 有人在風華正茂的時候其實已經死去, 只待風燭殘年才無奈地讓身軀埋葬、化泥。 死生成敗可能不在我的掌握之中, 生命的真假虛實卻是主要由我炮製。 我要昂首走向世界、生命的深處, 叫高山讓路,叫曠野天低。(徐錦堯1995) ※你要選擇活一個怎樣的生命?平凡與否,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讓我們再唱一首歌,求上主使我們能更新我們的生命。p.29「賜我一個心,煥發更新」,我們唱四次。) 五、聖經的啟發 天主不是一個工廠老闆,他不會製造出千千萬萬個一模一樣的人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 古詩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句;天低,隱喻天主來接近我們、幫助我們;這就是所謂天助自助者。 我們每人都有不同的天賦,有不同的貢獻。 我們每個人的不平凡處,就在於我們每個人的不同。你可以比我好,也可以比我差,但你不是我。沒有人可以代替我,沒有人可以活出我的生命,沒有人可以活出造物主為我安排好的生命。 所以這本來就是一個十分「不平凡」的生命,只要我能活出我自己生命的全部、我自己生命的圓滿,我就絕對是不平凡的了。 以下的塔冷通比喻,就是要說明這一點。塔冷通代表我們的天賦,有些人有多一些(十個),有人少一些(五個、一個),但在上主的眼中,我們的功勞就在於我們如何去善用我們特有的天賦:十個賺十個,五個賺五個,一個賺一個。這樣,在天國裡三個人的「功勞」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天主的「公道」。 就讓我們細心聆聽聖經瑪竇福音第二十五章,十四節至廿三節的話。 讀經員: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 :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讀經員:恭讀聖瑪竇福音。 全體 :主,願光榮歸於你。 天國又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托付給他們:按照他們的才能,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兩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立刻去用來營業,另外賺了五個。同樣,那領了兩個的也賺了另外兩個。但是,那領了一個的,卻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藏了,過了多時,僕人的主人回來了,便與他們算賬。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上前來,呈上另外五個「塔冷通」說:主啊!你曾交給我五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你曾交給我兩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五個「塔冷通」。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那領了兩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兩個「塔冷通」。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這是上主的話。 全體:基督,我們讚美你! ※你有多少「塔冷通」?你打算怎樣去善用你的「塔冷通」,以幫助你去活一個不平凡的生命? ※證道及講道 (生命確實是不平凡的,我們也確實可以活出一個十分充實的生命。就讓我們一起為生命歡唱。p.29「歡欣」) 六、活得不平凡『十誡』 *五個『做』 1. 時時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開拓生命無限的空間。 2. 時時享受——追求你所想擁有的,但先欣賞和享受你已擁有的。 3. 時時給予——在給予中豐富自己,在施捨中充實自己,在分享中為生命積福。 4. 時時寬恕——人生苦短,既不夠時間去愛,何必還花時間去恨? 5. 時時放下——拿得起、放得下,「御風而行、寢夢無驚」,活出一個瀟灑的生命。 *五個『不』 1.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2. 不怨天尤人,不委過卸責。 3. 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 4. 不輕言放棄——不成功不罷休。 5. 在任何情況下,絕不無奈地過活。 ※你認為還有更精彩、更能幫你活得不平凡生活原則嗎?請你寫出一個,將來與人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許諾和祈禱(請起立) 上主,你創造了我們,要我們快樂地生活;活出一個充實的、圓滿的生命。我們相信生命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它的意義和價值;無論是順境或逆境,興奮或沉悶,群居或獨處,我們都可以讓它發出光芒。你賜給我們的天賦才能,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願意努力去加以發揮和善用,為我們自己,也為我們所愛的人。求你幫助我們,玉成我們的願望。亞孟。 八、團體祈禱(信友禱文) 人類本來屬於一個大家庭,我們也是在一個互相友愛、彼此支持的團體中,才更易於完成自我。我們必須從小培養關心別人的情懷,使人人都能在一個彼此關愛的氣氛中成長。信友禱文就是培養我們對別人關心的一個好方法。就讓我們誠心為世界,為學校,為我們所愛的人、所關心的事祈禱。(念信友禱文,全體答:求主俯聽我們。) 九、天主經 我們的學校是一個大家庭。就讓我們手牽著手,一起唱天主經。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十、互祝平安 為使世界、人類合一,我們需要許多為合一、為和平而努力的人。我們就是和平的工具。讓我們懷著這種心情,互相握手、互祝平安。(大家親切地互相握手、祝福) 十一、最後的祈禱和祝福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天父,我們誠心感謝和讚美你,你賜給我們求學的機會,讓我們知道怎樣使平凡的生活放出異彩。我們從今以後,願意去欣賞、嘗試、努力,突破生命和環境給我們造成的一切限制。我們要重新掌握我們自己的生命,創造我們自己的前途,塑造我們自己的幸福。求你增加我們的信心、勇氣和希望,使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奮勇前進,堅持到底。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唱校歌) 第九冊:和平工具 序 我相信自從有人類以來,便已在追求和平;因為衝突和戰爭,從未在地球表面消失過。 加音和亞伯爾兩兄弟骨肉相殘,是聖經上記載的第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如果我們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也絕不為過。 中國人追求桃花源,西方人嚮往香格里拉,聖經充滿對天國的盼望,全人類在良心清明的時候,無不期待一個天下為公、大同盛世的來臨。這一切,都是在追求和平境界的實現。 多少人曾為和平而大聲疾呼?多少人曾為創造和平而鞠躬盡瘁?但和平的蹤影在何處? 在中、港的衝突中,在中、台的矛盾裡,我們不可以假設其中常有「奸人」在破壞。我基本上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是善良的,都不會置中華民族的前途於不顧。 但為何卻衝突頻盈呢? 可能我們是活在一種「戰爭的文化」中,我們的一舉一動,都無不在推動戰爭,只是未「開火」而己! 對和平的探求,永遠都是合適和需要的。 本活動可供全校一起舉行, 或分高低班進行。 一、導言 和平是什麼?沒有戰爭就是和平嗎?今日沒有戰爭,是否表示明日及以後都不會再有戰爭?現在的休戰,會不會只是為下一次更大規模的戰爭作準備? 和平其實是一種境界,一種可以永久維持的境界。 在個人來說,和平是一種內心的平安,一種無恐無懼的自由。 在人際關係來說,和平是平等、友愛,互相尊重、互相欣賞。 和平在國家的層面來說,就是國與國之間的平等相待,民族與民族間的互相容忍,文化與文化間的交流、互補和互相輝映。 和平是上述因素的總和,並由此而產生的真善美境界。在這境界中,人人都可以活得快樂,受到尊重。 聖誕節是一個讓我們想到和平的日子。 天使在向牧童報告耶穌降生的大喜訊之後,唱出了動人的和平之歌:「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在聖經中,依撒意亞先知預言說:「有一個嬰兒為我們誕生了……他被稱為……和平之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求耶穌--和平之王,把這珍貴的和平賜給我們。首先讓我們唱一首聖誕歌,迎接耶穌聖嬰降臨到我們中。請翻開第***頁「平安夜」。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新生的聖嬰賜給你們平安,並願上主豐富的恩寵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我們今天在這裡慶祝聖誕節,紀念耶穌--和平之王在二千年前降生成人,住在我們中間。 但二千年來,戰爭從來未曾中止過。我們不能不感傷地說,『永恆的』是戰爭,而不是和平。那麼,二千年前耶穌帶來的是什麼?這個和平之王的任務不是徹底失敗了嗎? 今天,就讓我們花一點點的時間去反思和默想這個和平的問題,它不單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也關係著我們每個人的快樂和幸福。祈求降生的聖嬰,和平之主、和平之王,把這個我們最需要的和平,賞賜給我們。請大家靜默片刻,同心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悲的父、全能永生的天主,你創造了我們,原本是為了分享你自己的生命--豐盛、快樂、和諧、平安的生命。但我們自以為是,我們過分自我中心。我們想不到別人,也不懂得去欣賞和尊重別人。所以我們衝突、分裂、爭鬥、不睦。 今日,你派遺了你的聖子降生成人,他要給我們帶來和平,使我們在平安中渡一個更和諧、豐盛的生命。求你使我們能開放胸懷,迎接這位救主,也獲得他所賞賜的真實而永久的和平。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二、不朽的戰爭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和平,但我們先要講的是戰爭;而且是「不朽的」戰爭! 有詩聖之稱的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詩《新婚別》,寫出了戰爭的可怕。詩中其中有幾句這樣說: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這首詩說一位守邊疆的戰士,晚上結了婚,第二天早上就要出征了。戰士生涯,生死難料,嫁給這樣的人,有什麼好收場? 這不只是一個發生在一千二百年前唐代的故事,它也發生在今天。 英國。一九八二年五月八日。廿二歲的兵士葛頓與十八歲的蓮西結婚。八小時後,新郎奉命往福克蘭群島戰場上陣。五月十日,福島上空一架直升機被擊落,葛頓殉難。(路透社電) 如果我們留意近十多年來的世界新聞,即使在我們眼中算是太平的現代,上述事件還是在世界各地不斷重演: 波斯灣、南斯拉夫、非洲、車臣……。 何處是淨土?和平可在望? 無論有多少反戰的詩篇,多少感人的反戰文章、故事、電影,一切都顯得那樣的蒼白無力,強而有力和永垂不朽的,似乎只有--戰爭。 戰爭本來就是常態,和平一定要爭取,而且要不斷的爭取,才可享有。你同意嗎? 三、可憐人類的一筆糊塗賬 *按1987年的統計,全球軍費每年是8000 億美元,即每日22億美元,每分鐘153萬美元(約等於一千二百萬港元);今日當然遠不止這個數目! *要讓全球五十億人吃飽,每年大約要150億美元,而這只不過是全球軍費一個星期的 開支。 * 世界軍人的數目,比醫生、護士、教師的總和還多一倍。 * 現在全球擁有的核彈威力,等於廣島原子彈威力的一百萬倍。 * 但人類的更大悲劇是:仍在花費更多的錢,製造更多的殺人武器! 我們什麼時候才會變得更聰明、更理性些? 如果你是政治家,你認為你會比上述的決策人作出更好的決定嗎?你會建議什麼? 四、中國人的智慧 你不是政治家,至少現在還不是。但種瓜得瓜,種荳得荳;有什麼青年人,就有什麼未來的政治家。未來世界的命運,就在我們今天的青年人手中。改變今日年人的素質,可以為未來真正而永久久的和平奠下根基。 我們今天提出了兩條路:中國文化和聖經之路。 中國人比較重內省,所以也比較相信要先修身,才可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在修齊治平之前,還要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工夫。 下面都是我們要做和平工具時必先具備的特質: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孟子) ‧你愛別人,別人卻不愛你,那你就要先反省自己對別人的愛是否做得不夠好。能這樣,就必會減少許多誤會和爭執。 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林逋) ‧對自己多些要求,不單可以製造和平,還是做領袖的重要條件呢!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長進。(明:呂坤) ‧這種看法不單有助和平,其實這也是客觀而正確的看法! 你認為這些人生態度有助創造和平嗎? 五、和平之王耶穌的方式 為什麼人人都要和平,而結果只有戰爭?為什麼我們窮無數代人的努力,而我們今天仍活在戰爭的陰影下?因為我們在一種戰爭的文化中生活。 這種文化在消極方面是不公道、壓迫、剝削、殘暴……積極方面卻是表面的公平、正義、平等……。是表面的,因為什麼叫公平、正義和平等,就已經人言人殊,最後亦只有藉強權或甚至靠戰爭去決定,誰「有權」為「公平」等等下定義! 耶穌怎樣面對這問題?讓我們先聽聽下面兩小段聖經,請起立。 主禮:恭讀路加福音和斐理伯書: 但是,我給你們這些聽眾說: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路6:27,28) 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上。(斐2:5-8) -- 以上是天主的聖言。 全體:感謝天主! 以上耶穌的態度,就是創造永久和平的基本態度。讓我們從日常的生活說起吧。 我們每人在心底深處都有或多或少的被人利用、糟蹋、不公平對待的感覺。 我們會下意識地反抗。 拿一個家庭來說。一家工作的分配,往往是不平均的、「不公道的」,過重的擔子可能落在家裡的一個人身上,而這個人經常是母親。 在她心裡,可能有一種情緒在滋長,一點一點,誰也覺察不出來。終於有一天,可怕的一天,心裡的毒瘤爆炸了,毒液流遍全身。 「我忍無可忍了!我受夠了!」她說,「我一直為你們做牛做馬,你們一點也不知道。為這個家,我犧牲了自己,而你們卻只知享受!」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點可能就是,她得不到家人的體恤。他們把她的犧牲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從來不注意到她的感受,也許他們根本不知道她有時也會默默流淚、飲泣。 歸根到底,這是一種受委屈,要求公平對待的感覺。 這種感覺可以發生在各種層次上:個人的、團體的、國家的、文化的、宗教的。而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耶穌提出了徹底的解決辦法。 正義、公平、解決剝削、消除仇恨、找出原因……全部都是必須的;但不夠。因為這一切都要繫於我們去解釋、去下定義。我們需要一些不需由人去解釋和下定義的方法,去補充上述的公平和正義(不是代替它們)。 耶穌來了,但他自己的人並不曾接受他;不只不接受,還把他當作代罪羔羊,送上刑場。 全部人都打擊他、嘲弄他、誹謗他。 耶穌,這個世上唯一無罪的人,在不義的打擊下低垂著頭。他最衷心的話就是:「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 從那時刻起,寬恕的法律就確立了,憐憫和愛超越了對公平的要求。 一個自願為愛而奉獻的表樣已經豎立。 雖然母親「有權」要求家中人人付出自己該付的一份,事實上,為建設一個溫暖的家,每人都要承擔自己的角色,但偉大的母親,已經可以越過公正的要求,去戰勝自覺被犧牲的心理。 在耶穌的感召下,我已經可以勇敢地面對痛苦,慷慨地對待我的兄弟姊妹,大方地善待那些我認為是造成我今日的不幸的罪魁禍首。 我已經把復仇的根--要求公平的另一形式--徹底的斬斷,也就是說,我已經斬斷了戰爭的根。 你認為我們可以學習耶穌的榜樣嗎? 你認為寬恕不是太吃虧嗎? 證道及講道 (耶穌為我們帶來和平的佳音,就讓我們一起齊唱「聖誕佳音」; 第**頁) 六、和平工具十誡 五個「做」 1.擴闊胸懷,接納異見;消除偏見,求同存異。 2.拿出勇氣面對衝突,找出方法化解衝突。 3.相信一個合理、公平、發展的社會是和平的基礎。 4.多做一些善事,多愛一些好事,多希望一些看似不可能的美事。 5.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多為和平祈禱。 五個「不」 1.不記仇,絕不含怒到日落。 2.不用「情緒」去處理衝突。 3.不勉強別人接納自己的主張。 4.身陷衝突中,不怨天、不尤人,不輕視個人參與的重要,更不只是等待別人的恩賜。 5.不做損人害己的事,不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也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你有「爆炸性」的好思想嗎?請你寫出一個來,和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許諾和祈禱--方濟各的祈禱(請起立) -- 天主,使我作你和平的工具! 在有仇恨的地方,讓我播種仁愛; 在有殘害的地方,讓我播種寬恕; 在有猜疑的地方;讓我播種信任。 在有絕望的地方,讓我播種希望; 在有黑暗的地方,讓我播種光明; 在有憂苦的地方;讓我播種喜樂。 我不企求他人的安慰,只求安慰他人; 我不企求他人的諒解,只求諒解他人; 我不企求他人的愛護,只求愛護他人。 因為在施捨他人時,我們接受施予; 因為在寬恕他人時,我們獲得寬恕; 因為在喪失生命時,我們生於永恆。 --天主,使我作你和平的工具! 八、團體祈禱(信友禱文) 聖誕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但今天在地球的某些地方,仍是烽煙四起,民不聊生。在我們的家中、學校中,仍是有不少的衝突事件。就連在我們心中,也不是常有平安。現在就讓我們把這一切都交託在上主的手中,懇求他賜給我們真正而持久的和平。 (念信友禱文;全體答:「求主俯聽我們」) 九、天主經 人類喜歡劃小圈子,所以出現紛爭。天主也劃圈子,不過這個圈子的界線卻是「穹蒼」,在這個穹蒼下,所有人都是兄弟姊妹,因為我們只有一位父親--在天的大父。就讓我們懷著這個信念,一起手牽著手,唱天主經: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十、互祝平安 為使世界、人類合一,我們需要許多為合一、為和平而努力的人。我們就是和平的工具。讓我們懷著這種心情,互相握手、互祝平安。 (大家親切地互相握手,互相祝福) 十一、最後的祈禱和祝福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天父,在這喜氣洋洋的聖誕佳節裡,我們歡迎和平之王耶穌來到我們中。 求你藉新生的聖嬰,把這珍貴的和平賜給我們,讓我們內心有和平、家中有和平、學校有和平、世界有和平。讓我們作你和平的工具,在你的助佑下,努力為和平而奮鬥。 並求你使我們有一天可以和天使一起高聲歡唱:「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讓我們一起唱「普世歡騰」,第**頁) 第十冊:關心邊緣人 序 邊緣人不單是站在社會邊緣的一群人,他們是被「推」到社會的邊緣。所以英文稱這些人為marginalized people。 被推到邊緣的人大多無力重返社會的核心,除非有人幫他們一把、扶他們一下。 耶穌和邊緣人在一起,走進他們中。人們都奇怪,為什麼他喜歡與這些被社會遺棄的人為伍。所以他們給了他一個不太客氣的稱謂:「這是個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路7:34)。 教會秉承基督的精神,關心社會上的邊緣人。天主教初來香港傳教時,主要照顧的多數是當時的邊緣人:孤兒、棄嬰、老人等;在教育上也多照顧低下層的人士,如辦天台學校、「工藝」學校等。 今日的天主教學校也承接著這種精神,要告訴自己的學生,愛最小的兄弟姊妹是一種偉大的情操,亦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可以談對基督、對天主的愛。 愛主和愛人本來就不能也不應分割。 (一個大公性的祈禱聚會) 引言 每一個群體都有邊緣人,正如每一個圓圈都有圓心和周邊(即中央和邊緣)。 在中國古代「三綱五常」的禮教下,人們認為「夫為妻綱」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丈夫便是圓心,妻子便是周邊;丈夫佔主導地位,妻子站在一個從屬的位置上。 當然,中國絕大多數的丈夫都愛妻子,在美滿的婚姻中,夫妻間更會「相敬如賓」、恩愛異常,所以三綱五常制度的負面因素通常都隱而不現。 但我們有所謂女子「遇人不淑」的講法,即嫁了不好的丈夫,就會誤了終身。我們很少用類似的成語去形容男人的遭遇。因為男人娶到不好的妻子,可以設法把她休掉。一切都操在男人的手中。 在這個角度下,即使是「邊緣人」,如果有愛,便不一定不幸福。 但站在邊緣而又得不到愛護、尊重,那就是名副其實的、不幸的「邊緣人」了。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這樣的邊緣人:窮人、失業的人、乞丐是經濟上的邊緣人;難民、無投票權的人是政治上的邊緣人;文盲、新移民是文化上的邊緣人;吸毒者、自殺的人是人生的邊緣人……。他們不單被推到群體的邊緣,也得不到人們的了解和尊重。人們甚至把他們當作「透明」、不存在。 就在我們身旁,我們便可以發現不少這樣的邊緣人。我們不是看到有些同學常大受歡迎,而有些同學卻常被排斥嗎? 如何關心這些邊緣人,尤其是在我們身邊的邊緣人、在我們香港社會的邊緣人,正是我們在今天這個簡單的聚會中要探討和默想的主題。 在開始禮儀時,讓我們先唱一首歌:「上主已復活了」,以表達我們相信一切都可以逾越,請看小冊子p.26。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基督的恩寵與平安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今天我們慶祝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給世界帶來了救贖和希望。願那些活在我們身旁的邊緣人,都能夠獲得關懷、希望和新生。 首先讓我們靜默片刻,想想在我們身旁,在我們的學校、社會中,誰是邊緣人?誰是我們的社會完全不理會的?誰是我完全不注意、忽視、不尊重的?讓我們誠心為他們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悲的父,全能永生的天主,你使基督戰勝痛苦、跨越死亡,從死者中復活。基督的復活告訴我們,我們再不必為世上的一切不幸而感傷,不必為生命的挫折而無奈。因為一切都有「逾越」的可能,有新生的希望。我們為世上無力的人、被鄙視的人、絕望人懇求你,使希望重新燃燒在他們的心中。願我們的社會能關心她的子女、我們的國家能保護她的子民,而我們每一個人也能成為你的好工具,把希望帶給無望者的工具。因我們的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邊緣人知多少? 甲、制度化的邊緣人: 1.中國元朝時的漢人,或者「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農民)、九儒、十丐」制度下的低層人士; 2.印度階級制度下的賤民; 3.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下的黑人; 4.殖民地中被統治的人民; 5.相對於「國教」的其他宗教人士; 6.在已發展國家(美、歐、日本等)主導的世界大勢下的第三、第四世界(尤其非洲的某些貧窮國家)。 乙、無形制度化下的邊緣人: 1.多民族國家中的少數族群、新移民; 2.富裕社會中的露宿者、拾荒者; 3.工業轉型中或經濟衰退時的失業者; 4.競爭社會下的失敗者:如D級的學生; 5.被視為道德墮落的人:如吸毒者、囚犯、邊緣青少年、妓女、愛滋病人、精神病患者; 6.被視為無用或負累的人,或因某些緣故被犧牲的人:傷殘人士、不受歡迎的胎兒、單親家庭的子女、無法或不願取悅上級的下屬、偏心父母下的某個子女……。 換句話說,我們的社會有很多邊緣人,我們自己也可能是邊緣人。又可能我們在某些情況下是站在核心,在另一些情況下卻站在邊緣。 想一想: 1.如果你是站在核心(被接納,被擁戴)-- *你會怎樣看邊緣人? 他們「抵死」,咎由自取?他們是犧牲品,值得同情?事不關己、己不勞心,這不是我們事?我無能為力,關心也無用? * 這些邊緣人會希望你怎樣對待他們? 同情?了解?接納?幫助?給予改過的時間?做朋友? 2.如果你自己站在邊緣(被取笑,被拒絕)-- * 你怎樣看自己? * 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 * 你怎樣才可以重獲信心、重燃希望? 要回答上述問題,下面兩個原則可能有用: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耶穌說: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瑪7:12) 耶穌的邊緣人之歌 我見到困苦的人,就會感同身受; 因為我就是你身邊的最小兄弟--邊緣人。 我餓了,你會給我吃嗎?為什麼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脂肪過多,而你的兄弟姊妹卻骨瘦如柴? 我渴了,你會給我喝嗎?為什麼 -- 那麼多國家的人民,缺少可飲用的水,而你為了自私的原因,卻污染我父所創造的江河湖泊? 我作客,你會收留我嗎?為什麼 -- 我從大陸來,你把我當作怪物;我在你家中傭工,你又把我當作奴才? 我赤身露體,你會給我穿嗎?為什麼 -- 我被迫出賣我唯一擁有的身體,你認為我無恥,使我連新生的機會都沒有? 我患病,你會看顧我嗎?為什麼 我患了世紀絕症,你認為我罪有應得;我身體殘障,你又掩鼻而過? --我在監裡,你會來探望我嗎?為什麼 我受到政治迫害,你和我劃清界線?我被誣告,你又不敢仗義執言? 為了你這一切,我不能不義正詞嚴地告訴你: 你的最小兄弟姊妹,就是我。 你的永恆救恩也將繫於 你如何對待你身旁的邊緣人。 (徐錦堯改編自瑪竇福音25:31-46) 邊緣者的新生 一個死囚的故事 Stephen,馮甲喧,在一個宗教團體工作,生活安穩,但他以前的經歷卻是荊棘滿途。 Stephen在升中一時,因與父親發生爭執而離家出走,曾到工廠工作。因年紀小,被人欺負,唯有向一些有黑社會背景的朋友求助,隨後加入黑社會,打架、賭博、吸毒,壞事做盡。後更因殺人而被判終身監禁,那時才廿二歲。由於看不到前途,Stephen在監獄中常搗亂、賭錢、打架,也曾想過自殺。 有一回他媽媽來探監,對他說,她一生最大的心願是看見子女大學畢業,但現在希望已幻滅。沒多久,Stephen因打架而被隔離禁閉一個月,在那裡他看到一本名著《天地一沙鷗》,讀到書中主角如何奮鬥、力爭上游,又想起了媽媽的心願,他便對自己說:與其拿出勇氣去自殺,不如用來還母親的心願。 那年Stephen已三十二歲,他雖然未唸過中學,但在苦讀下,次年已考獲中學會考英文科合格。自此他對讀書產生興趣,並用了五年時間,完成大學的函授課程,取得了社會科學學位。 這時Stephen在獄中開始接觸宗教,成為基督徒,明白到每個人都有他的生存意義。正因為他的改變,很多社會人士不停為他奔走,最後獲得特赦。 Stephen的改變,他自己的努力固然是決定性的因素,但母親及一班社會人士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又能否關心在我們身邊的邊緣人,給予他們鼓勵及支持,使他們能重拾信心,重渡新生? 沒有邊緣人的世界(大同夢) 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 皆有所養…… | 我夢見一個大同的世界, 一個屬於所有人的世界。 那裡人人為公益而獻身, 以公共利益為職志。 大家愛自己的父母、子女, 也愛別人的父母、子女; 那裡老人都得安享晚年, 青年、壯年都可貢獻社會, 兒童又可活潑成長。 沒有所謂無用的邊緣人, 人人獲得所需的照顧…… | (徐錦堯改編自《禮記》大同篇) 大同是夢,但如果我們大家都一起去做這個大同夢,而且願意用實際的行動去支持,那麼這個夢就會成真。懷著這個信念,讓我們一起唱「請眾高歌齊樂鳴」p.27。 天主教與邊緣人 1.在瑪竇福音中,耶穌把自己和邊緣人等同起來。(瑪25:31-46) 2.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現代憲章說:「我們這時代的人們,尤其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的喜樂與期望,愁苦與焦慮,亦是基督徒的喜樂與期望、愁苦和焦慮。」 3.南美天主教會已獲得一個共識,就是教會要「優先選擇窮人」,教會要走進窮人中,和社會上的邊緣人站在同一的陣線。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聆聽上面我們提過的瑪竇福音。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恭讀聖瑪竇福音。 全體:主,願光榮歸於你。 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他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那時,君王要對那些在他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罷!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罷!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那時,義人回答他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饑餓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你患病,或在監裡而來探望過你?君王便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然後他又對那些在左邊的說: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罷!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瑪竇福音25:31-46) -- 這是基督的福音。 全體:基督我們讚美你。 證道及講道 讓我們以一首愛的歌曲去回應上主愛的呼喚:「有一新誡命」p.28。 德蘭修女語錄 德蘭修女,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她奉獻自己的一生為邊緣中最邊緣的人士服務。她用十分特殊的方式去回應福音的邀請和召叫。以下是她對為最小兄弟姊妹服務的看法: 我們無法親眼看見基督,無法直接向他表達愛;但我們時刻見到我們的近人,我們大可為他們做點事。 我們不在乎做了多少服務,而在乎服務時付出了多少愛。 我們的服務看上去十分偉大,其實不過是滄海中的一滴水;但若因此不幹,這滄海便會少了一滴水。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 關心邊緣人十誡 五個「做」 1.醒覺:要注意到在自己的周圍有邊緣人。 2.了解:明白邊緣人的困難,他們本身也可能是受害者,所以不隨便定他們的罪。 3.同感:培養自己對邊緣人有「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的感同身受的心。 4.同行:要設法支持邊緣人,不要捨棄他們。 5.行動:一句慰問、一聲關注,都可為邊緣人帶來一點點的希望。 五個「不」 1.不袖手旁觀。 2.不妄下斷語。 3.不避之則吉。 4.不給予花名。 5.不落井下石。 你有更好的思想嗎?請你寫出一個來,和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許諾和祈禱 (全體同學起立一起誦念) 天父,我們相信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有同樣的尊嚴,有同樣要活出圓滿生命的渴望。我們在歧途中都希望得到援手,在跌倒時得到原諒。我們自己不希望被推到社會、人生的邊緣,我們也不希望有人被這樣對待。我們要竭盡所能,使一切邊緣人都能夠重新被接納、被尊重、被愛護。我們相信我們有「逾越」的能力,既可以肯定自己的價值,也可以肯定在我們身旁邊緣人的價值。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團體祈禱 (信友禱文) 復活節又稱為逾越節,表示一切都可以跨越、超過、戰勝。人類古往今來都分階級、分你我。我們要關注邊緣人,便要跨越這一道人為的鴻溝,讓我們可以去接觸這些被捨棄的人。但我們也不要忘記,我們自己有時也會自覺是站在邊緣,受到別人的疏忽和輕視,我們也需肯定自己、突破自己、重拾自我的信心。現在就讓我們誠心為自己,為別人,尤其為一切有需要的人祈禱。請於每句禱詞後,全體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天主是我們的父親,他愛世上每一個人,不分階級、性別、職業、宗教、種族、國籍……耶穌自己在世時,特別關心那些社會上的邊緣人,如稅吏、娼妓、麻瘋病人等等。讓我們也懷著上主的包容之心,一起手牽著手,唱天主經: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為使人類成為一家,使所有人,包括邊緣人,都得到社會的重視和接納,我們要成為上主的好工具、和平的工具。就讓我們熱誠地互相握手,互祝基督的平安!(大家握手,互相祝福) 最後的祈禱和祝福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天父,在這個基督復活的慶節中,我們相信一切都可以逾越、都充滿了希望。求你祝福一切邊緣人,使他們也能充滿希望。願我們成為你的好工具,也成為這些邊緣人的祝福。願藉我們大家的努力,一切的邊緣人、被遺棄的人,都感到人間的溫暖,因而能重新燃起心中對生命的渴望和追求。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見p.29) 第十一冊:胸懷世界 序 如果我們談移民問題,我們少不免會碰到「世界觀」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談到國家、民族等問題時,「世界觀」這個名詞,或至少一些相關聯的概念,也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究竟世界的胸襟是什麼?我們有民族感,或當我們愛國時,我們還會不會有世界的胸襟和視野? 我可以同時愛我的國家,又愛世上其他的國家和人民嗎?我反對移民,是因為我的胸襟太狹隘嗎?我移民,是因為我有做「世界人」的胸襟和條件嗎? 「世界文化」是什麼?文化有高低的分別嗎?我們要怎樣看第三世界的人民和文化?文明是什麼?野蠻又是什麼?我們要怎樣才能心胸不狹隘?怎樣才能使自己有欣賞其他文化的能力? 這些都是本小冊子要探討的問題,希望你也能在這方面貢獻你的識見和智慧。 (一個大公性的祈禱聚會) 導言 我們聽過很多名詞,如:民族感、世界觀、國家主義、本位化、本色化、大公精神……等等,究竟這是一些什麼觀念呢?它們之間是不是互相矛盾的呢? 今天,就讓我們在一種祈禱的氣氛中,去默想和探討這些觀念之間的關係,好讓我們在這個日漸趨向大同、合一的世界中,找到適當的處世之道。 在開始禮儀時,讓我們先唱一首歌:「方濟各的祈禱」,請看小冊子第26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很快又到散學的時刻。你們會在這個漫長的暑假中,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 你們也許會結交到新的朋友,甚至可能會有機會到別的地方或別的國家渡假、遊玩。但無論如何,你們一定會有機會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我希望你們能多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例如一些有關外國的風土、文物、小知識之類的書籍,以擴闊你們的胸襟和視野。 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中,認識這個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世界,我們便會對這個世界產生一分更濃的親切感。 現在就讓我們靜默片刻,收歛心神,同心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天父,你是我們所有人的父親。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我們的膚色如何,有什麼信仰,屬於何種階級,我們彼此都是兄弟姊妹。求你讓我們都有一個世界性的、大公的胸襟,使我們能扎根本土、放眼世界,面對所有人時都能彼此相親相愛,互相接納、互相欣賞,使這個世界變成一個地上的天國。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真、善、美、聖 大同是人類的夢想。這個夢用具體的形象表達出來,就成了我們熟悉的「香格里拉」和「桃花源」的故事。 但理想歸理想,現實就是現實,人類還是活在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中。我們欠缺的是一個遠象、一種胸襟、一種健康的世界觀。 就讓我們從真、善、美、聖這四個基本觀念去探討我們該如何去看這個世界。 真、善、美、聖要求我們多認識、多愛護、多欣賞、多超越,其結果則是:大家殊途同歸,人人擁抱眾生,世界變得更繽紛美麗,人類達到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 真--多 認識--殊途同歸 要有世界性的胸襟,首先應打破我們那種「真理霸」的心態。不要以為只有我們(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教會)擁有全部的真理,而別人的全屬異端邪說,或劣等文化。 真理是多元的、多面的、立體的。我們要承認自己對事物認知的有限,即莊子所謂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我們越能以虛懷若谷的心去多聽、多看,多從別的人、別的民族、或別的宗教裡學習,我們就越能豐富我們的知識,糾正我們的偏見,幫助我們發現更多、更深、更全面的真理。 我們相信,只要是真理,不論來自東方或西方,來自古人或今人,來自信神的人或不信神的人,最終一定會殊途同歸。 世界性的胸襟和視野,是我們獲得真理的重要因素。 請你想一想: 1.你有沒有「真理霸」的心態? 2.你說話時喜歡不斷的說「我、我、我」,旁若無人嗎? 3.你是一個專注的、好的聆聽者嗎? 4.你相信能懂另一國的語言,你自己就好像是變成了兩個人一樣嗎?(因為你會有兩種思想方式、兩種人生觀或人生態度) 善--多 愛護--擁抱眾生 世界性的胸襟也要求我們打破那種「風光這邊獨好」的自大和自限。 我們有時不懂愛人,因為我們只懂愛自己人、愛自己國家的人、愛自己教會的人、愛和自己同文同種的人、愛一些可愛的人,甚至只懂愛自己。 真正的善要「善與人同」,要如天地的覆載萬物,要像陽光、雨露的化育眾生,要像造物主的愛護所有人和每一個人。 多去愛,多擁抱眾生,這是一個「世界人」應有的胸襟。 請你想一想: 1.你愛可愛的人,但你也會嘗試去愛那些不那麼可愛的人嗎?你怎樣對待在你班中的「邊緣人」(例如新移民)? 2.你是怎樣看白種人和黑種人的?他們有什麼分別?你會給他們不同的花名(綽號)嗎? 3.「天無私覆,地無私載」,你呢? 美--多 欣賞--繽紛世界 世界十分多姿多采。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其實也是一個繽紛的、彩虹的世界。 我們的世界不只有漢堡包和可樂,也有魚蛋粉和龍井茶;不只有莎士比亞和林肯,也有屈原和甘地;不只有交響樂和結他,也有非洲音樂和二胡、琵琶;不只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也有小橋、流水、人家;不只有燈紅酒綠的享受,也有田園生活的悠閒和野趣;不只有荷李活的電影,也有京劇、粵劇和由各國各文化譜成的偉大史詩;不只有汽車和電腦等高科技,也有小艇的風情,和各式各樣的手工、藝術……。 如果我們只懂欣賞西方世界為我們提供和界定的「美」,我們的生活不是太過貧乏和單調了嗎? 請你想一想: 1.你對食物有固定的口味嗎?為什麼? 2.你是不是只固定聽一種音樂? 3.你嚮往西方文化或東洋文化並不是壞事,但你知道有其他的文化嗎?你願意接觸其他文化嗎?在香港的藝術節中,你會去欣賞西方及東洋以外的音樂、舞蹈、電影嗎? 聖--多 超越--天人合一 與自己修和,與別人溝通,在天地間逍遙來往、與萬化冥合……這是人心的最大渴望之一。用另一種說話來表達,那便是對天人合一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只有真正具備世界胸襟的人,才有望達到這種天人合一之境。 但這要求我們能夠度一種超越的生命。 超越,是為了進入。 例如子女超越父母的責罵而「進入」父母的心,父母超越子女的頑皮而「進入」子女的思想;朋友進到朋友的生命中並明白他的感受;一個信仰某宗教的人進入信另一個宗教的人的心中,並加以接納和尊重;一種文化進入另一種文化而產生互相交流和提昇的作用;一個人甚至可以在注視萬物時,而感到自己的生命已和萬物交織在一起……。 這種人甚至會進入上主的心中,並在上主內,進到所有人的心裡,達到民吾同胞、物吾同與的化境。 請你想一想: 1.當父母親教訓你甚至罵你,或者不答應給你所要求的東西時,你會進入他們的心中,嘗試去了解他們的動機、心情和感受嗎? 2.你願意超越你自己的局限,去探索生命的深度嗎? 3.當你在大自然中時,你會花一些時間去注視大自然的一切,並嘗試去欣賞大自然並和大自然結合在一起嗎? 這是我們的信念 1.放眼世界和愛自己的國家並不互相矛盾。 2.我們堅持立足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我們絕對可以「同時」做一個香港人、中國人、地球人;但最基本是做「人」。 3.我們認為下列各組名詞,例如:先進和落後,文明和野蠻,封閉和開放等,都含有偏見的成分,所以不適宜用來形容任何國家、文化或宗教。 4.世界觀絕不等於美國觀、歐洲觀、日本觀;有世界的胸襟和視野,也不等於接受歐、美、日本等的文化和價值標準。我們的世界還有佔地球三分之二的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主要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和人民。 5.學習別人並不需要貶低自己;反過來說,肯定自己,亦毋需否定別人。 6.我們認為任何形式的自大的、霸道的「沙文主義」,任何以「救世主」的心態去嘗試改變別人的宗教、文化、政治制度的行為,都是危險的,並會帶來動亂甚至戰爭。 豁達的人生 豁達的人生觀,是世界胸襟的基礎。下面引用的蘇東坡作品《漁父》,可以品嚐到這種豁達的味道(四首選二): 漁父飲,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為期,彼此不論錢數。 漁父要飲酒了,找誰好呢?大家拿錢出來買魚買蟹吧。可惜酒卻沒有多少了。但我們一 定是要不醉無歸的,誰人付錢又有什麼相干呢? 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 漁父酒醒了,正是春天江畔的中午時分。在醉夢中,不知已有多少的花飛花落。酒醒酒 醉又有什麼關係呢,世間的一切不是都可付諸開懷一笑嗎? 「彼此不論錢數」,「一笑人間今古」,這是多麼的豁達!如果人人都有這種胸襟,各國人民都能這樣的無分彼此,這個世界將會是多麼的祥和,多麼的太平啊! 聖經與教會的訓導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普世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他的世界胸襟和視野,沒有人會懷疑,但他卻曾經說過:「我是波蘭子民,我實在多麼愛我的祖國!」 他也曾經對中國人說:「如果各位在生活上服膺基督的信德,並堅守中國特有的道德傳統,各位必定成為傑出的、名副其實的華人基督徒,使普世教會大受其惠……我深信貴國每一位天主教徒一定會為中國的建設作出貢獻,因為真正而虔誠的基督徒,也一定是良好的公民。」 做好一個中國人,便會對世界有貢獻。這是教宗對中國天主教徒的忠告。 依撒意亞2:4 他將統治萬邦,治理眾民;致使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 當上主為王、人類再不分彼此、善良的人性戰勝世間的醜惡時,人便會將戰爭的武器轉變為生產的工具。這便是天國在人間的臨現。 瑪竇福音8:10-13 耶穌聽了,非常詫異,就對跟隨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在以色列我從未遇見過一個人,有這樣大的信心。我給你們說:將有許多人從東方和西方來,同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國裡一起坐席;本國的子民,反要被驅逐到外邊黑暗裡;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耶穌遂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就照你所信的,給你成就!」僕人就在那時刻痊癒了。 百夫長是羅馬人,是猶太人眼中的「外邦人」,沒有「信德」,甚至命定應受天主的罰。但耶穌卻認為這個無信者的信德比猶太人的信德還大。耶穌還因此而治好了他僕人的病。可見耶穌雖然是一個熱愛自己民族的人,但他的胸襟和視野卻遠遠超越了民族和國家的界限。 瑪竇福音5:43-48 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作嗎?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作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作嗎?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在這裡,耶穌顯然要他的門徒把眼光放大,要胸懷世界,包容所有的人,甚至包括自己的仇人。 證道及講道 為回應上主給我們的教訓,讓我們唱一首歌:「播種仁愛」,請看小冊子第27頁。 胸懷世界十誡 五個「做」 1.擴大生活空間──善用本地社會中的文化設施(如文化中心、圖書館、藝術中心等),去學習欣賞和感受各種不同的文化生活。 2.拓展生活視野──多從電視新聞、報章、書刊中透視世界,增加對中國、香港以外地方(尤其第三世界)的關注。 3.善用出國旅行或進修的機會,懷著不亢不卑的態度去認識、接觸和了解異國的文化。 4.鍛煉獨立思考和客觀批判的能力,避免盲目地讓世界主流的思想和文化牽著自己走。 5.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度簡樸的生活,選擇健康而高質素的生活方式。 五個「不」 1.不要封閉自己──不要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漠視世界性的問題。 2.不要限制自己──不要甘心走一條平庸蒼白的人生路,只喜愛流行次文化,只看佻皮雜誌和「八卦週刊」。 3.不要貶低自己──尤其不要自貶中國傳統文化的身價,盲目崇洋,被西洋或東洋潮流泛濫淹沒。 4.不要迷信自己──尤其不要迷信自己手中有的科技玩意,誤以為現代化設備,高物質享受多,就等於生活幸福和文明進步。 5.不要和地球作對──不要只顧追逐「方便」或追求高消費的享受,而肆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你有更好的思想嗎?請你寫出一個來和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許諾和祈禱(全體起立誦念) 天父,你創造的世界,是為所有人和每一個人。你也要求我們彼此相親相愛,好像兄弟姊妹一樣。求你賜給我們一個廣闊的胸襟,使我們能包容一切人、欣賞所有文化、接納不同意見,和各國各族的人和平相處。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團體祈禱(信友禱文) 讓我們今天特別為散居世界各地的兄弟姊妹祈禱。天主在創造之初,願意人與人、人與神、人與萬物皆和諧共處,無分貴賤你我。讓我們一起誠心為世界、為社會祈禱。請大家一起回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主禮:天主是我們的慈父,我們彼此都是兄弟姊妹。讓我們為我們在暑假中將會碰到的人和事祈福,並願意偕同世界各地的同胞一起向我們的天父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主禮:在天主內,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他的愛子愛女,讓我們懷著一份喜樂、感恩的心,互祝平安。也願透過我們,使一切我們遇到的人也分沾這喜樂。(互相握手) 最後的祝福和祈禱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天父,我們有幸生而為人,更有幸認識生命的真理。你讓我們能在這間學校中求學,更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恩典之一。 在這個學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特別求你祝福我們,讓我們善用這個漫長的暑假,使我們能藉著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擴闊我們的心胸和視野,使我們懂得扎根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在基督的愛內」請看小冊子第28頁) 第十二冊:散發靈氣的生命 序 人為萬物之「靈」,他和一般動物有很大分別。 孟子十分重視的一點,是「人禽之辨」,認為人絕對不可以行同禽獸。 我們有時也會形容那些徒具人的形狀,而無人的氣質的人,稱他們為「衣冠禽獸」。這是對人的極大侮辱。 相反地,也有一些真的具有靈氣的人,只要你和他接觸,你便會受到他的感染。 怎樣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散發靈氣呢?這就是這本小冊子的主題。 這裡舉出了不同的例子作我們的典範:有目不識丁的人,有知識分子,也有宗教人士。 總之,任何人都可以散發靈氣,可以影響和感染在他們身旁的人。 希望學校給學生的,不單只是謀生的技能,還有提昇生命、改善生命素質的方法。 (一個大公的祈禱聚會) 導言 又開學了。 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在這裡呢?難道只是因為人人都要上學,所以我們現在便得乖乖地坐在這裡嗎? 有人說讀書是為了求學問,有人說讀書是為了獲得將來謀生的能力。但是也有一些有心人說,其實讀書是為了學做人。 但要怎樣做人呢?要做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散發靈氣的生命」,一種能突顯出我們是萬物之「靈」的生命。顯然地,我們的希望也是要透過求學,而成為一群「散發靈氣的人」。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散發靈氣,讓我們的學校,也能成為一所有靈氣的學校! 在禮儀開始時,讓我們一起詠唱:「眾心的太陽」,請看小冊子第27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我們天主教是一個相信天主、相信聖經的宗教,但我們也是一個有大公胸襟的宗教。今天,我們要探討有關靈性生命的問題。我們相信各宗教、各文化在這方面,都會有它們不同而獨到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循各種途徑,去找出上主在這方面的訓示。在進一步探討上主的啟示前,讓我們靜默片刻,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我們的天主,你是最愛我們的父親,你為我們安排了一個最好的成長環境,使我們能在這個學校中求學,不單可以學到謀生的技能,也能獲得學問,懂得處世待人的方法。 我們求你祝福我們這個新的學年,讓我們能在互相支持、互相友愛中生活,活出生命的神釆,散發靈性的氣息。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散發靈氣的平凡人--祥仔媽 祥仔,就是我們熟悉的王均祥,一九八四年電視「天生我才」的主角。祥仔媽--麥群女士,一九八五年獲「崇德成就獎」。她自幼家貧,未上過學,廿二歲時嫁給了一個比她大十九歲的丈夫。四十二歲時丈夫中風癱瘓,兒子祥仔有「玻璃骨」症,女兒阿蓮弱智……。她就這樣活到將近八十歲,去年才息勞歸主。 以下是一位母親在和麥女士接觸後的感想。 因著祥仔,我認識了麥群女士,他的母親。 以前曾間斷的從親友、傳媒處得知祥仔媽的大半生都是在貧困、辛勞中渡過,悉心照顧和養活她癱瘓的丈夫、弱智的四女阿蓮、玻璃骨的祥仔,因而獲得崇德成就獎和傑出長者獎……,但,這一切都只不過是資料而已! 有一晚,我們有機會送他們三口子回家。途中,三人在車後座一直是玩作一團,你捏捏我,我扭扭你的,投入得就像一群大孩子! 噢!我們竟從未嚐過如此盡情、交融的歡樂!我感到羡慕、慚愧!也聯想起他們一家平日的愉快和幸福! 是的,他們的福,不在於世俗人的吃喝玩樂,也不在於舒適富足;而是在能彼此盡情地相愛,心靈充滿了超然、靈性的樂! 最令我在這位自覺平凡,奇怪會獲獎的偉大母親面前感到渺小的,是她能真的徹徹底底、義無反顧的愛!從未讀過書的她,似乎已掌握了最寶貴的生命鑰匙。儘管四週的人都認為她命苦,卻自得其樂;有人勸她把丈夫、子女交給某些機構照料,因為她著實太辛苦了!但,她卻認為那有比得上自己親手料理的好?! 因著她無比豐盈的愛、心胸豁然的樂,她的一對在外看來是弱智低能、毫無前景的子女,竟受了感染,成長得充滿愛心和活力、樂觀和自信,還有力去幫助別人!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從母親處得到了超越痛苦的能力,活得比我們更有朝氣! 因著麥群女士,我更認識生命的真善美,同時感受到一股生命的靈氣在迴旋激盪。(梁仙靈) 散發靈氣的生命就是一個快樂地面對人生的生命,一個有能力去熔化一切悲苦的生命。 * 如果你是麥群女士,你會怎樣面對一個看來是沒有希望的將來? * 如果有天堂,你會認為公義而仁慈的天主會怎樣評價麥女士的一生? 散發靈氣的讀書人--蘇軾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詩 不要管那穿林打葉的落雨滴答聲, 為什麼不可以吟著詩句繼續在雨中前行? 手拿竹杖、腳踏布鞋,比騎著快馬還要輕鬆。 怕什麼? 披一件蓑衣,我就能在煙雨中自在一生! 帶著幾分寒氣的春風吹去了酒意, 身上只不過稍微有點寒冷, 山頭上偏西的太陽正和我們相迎。 回看剛才遇雨的地方,樹林回復了一片平靜。 回去吧, 我本來就不怕什麼風雨陰晴。 好一個既瀟洒又豪邁,既堅強又沉穩的蘇東坡! 他曾被誣入獄,革職丟官,在身心震盪之餘,開始潛心思索生命的真諦。他努力對生命作內在的觀照反省,研究心靈平安的途徑。他信仰宗教,亦儘量與大自然融合。這是他在艱苦中,仍能興致勃勃地活起來的關鍵。 這首《定風波》就是他在被誣時寫的,這的確是他人生旅程上的一場暴風雨。 他無端入獄受審時,不知有多少了解他的人在精神上支持他,他的風骨神采更令獄卒對他禮遇有加。所以,儘管風雨交加,東坡內心深處還是有一個使他可以瀟洒而行的空間。當他要退回到沒有馬來代步的環境時,他卻能從另一角度去發現「竹杖芒鞋」自有它的恬適處。一陣急雨有什麼可怕呢?它總會過去的;退一萬步來說,簑衣一襲,不是也可以撐起一場淡泊的人生嗎? 雨終於停了,來自人間的料峭春風驅走了酒意。是有一點冷的,何況迎面而來的竟是依依的夕照--已是四十七歲的人了,餘下的人生顛峰尚有多少?回頭望向一路走過的痕跡,所有的風風雨雨,已逐漸歸於平靜,平靜得叫人覺得有一種蕭瑟的清涼,一種醉後的清醒。 星流雲散,也該是歸去的時刻了。 所謂的風雨和所謂的晴朗,又有什麼了不起呢?還要斤斤計較、執著什麼呢? 經歷了風雨的東坡,終於接觸到生命的真諦,同時也為自己找到了心靈安頓的地方。 散發靈氣的生命就是一種瀟灑而豪邁,能自我安頓的生命;可以騎馬,也可以徒步;在富貴中活得正直,在貧賤中活得有骨氣…… *要有怎樣的心境才可以豁達到把天天坐名貴房車上學和天天擠巴士上學看成是一樣? * 信仰宗教、並和大自然契合,這兩者都是蘇東坡生命力量的泉源。你如何看待你自己的宗教信仰?你和大自然的關係又如何? 散發靈氣的禪者 從前有一位修行者在野地裡行走,突然發現身後跟著一頭餓熊。他拔腿就跑,熊就在後頭追。修行者看到前面是一個斷崖,自知無路可逃,只好縱身跳下。霎時發現懸崖底下有一隻猛虎。他緊急攀住懸崖的樹枝,正慶幸自己沒有落入虎口時,卻發現所攀的樹枝,有一隻老鼠在咬它,搖搖欲斷。就在危機重重之際,他發現身邊的崖上長著許多上好的野草莓。他看了看,伸出手摘了一顆紅透的果實放入口中,對自己說:「哇!味道真好啊!」 這個故事好比人生。生活有許多苦難,最後的結局是死亡,而現在的身體,也逐漸在脆弱中走向衰老。這情境跟修行者的遭遇並無兩樣:前有埋伏,後有追兵,此刻又是岌岌可危。你說,這樣的人生怎麼辦?禪者的答覆是:「照顧當下」。我們不能因人生有許多挑戰而不去生活;我們更不能等到所有的困境過了才去生活。我們要在辛苦的工作中、忙碌的作業中、各種挑戰中才能活得燦爛,才能散發靈氣。 一個有靈氣的人能專注當下、享受人生,並在快樂活潑的學習中,尋獲開啟生命智慧之鑰,發放生命的靈氣。 * 當你在「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時,你仍能享受你的「野草莓」嗎?你要具備什麼條件,才可以有此能耐? 散發靈氣的基督 保祿宗徒致斐理伯書2:5-11 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 天主教徒相信耶穌是神、是天主的獨生子;但這位天主子也是人,是百分之百的人。 他雖然擁有整個宇宙,卻生於貧窮、活於貧窮、死於貧窮,真正到了貧無立錐、居無片瓦的地步--「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 他一生行善濟世,傳道訓人,把生命的真理、宇宙的秘密告訴人。但人卻把他的話當廢話、當「耳邊風」。 其實他要告訴人的一切,都是他的天父告訴他的。他的天父,就是創造天、地、神、人、萬物的大主宰。這個造物主不單創造一切,也為一切定下了規律--生命的規律。 人生和萬物的幸福與圓滿,就在按照這些生命的規律去生活和運作。 日月星辰按上主定的規律而運行,四時按他的設計而變化;人類成長、人際關係,甚至社會學和心理學等人文科學中的規律,也全是天主所預設在我們生命中的規律。 只要我們熱愛生命、默想生命,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一切規律--天主所定的規律。 所以人的最重要任務是發現自己、洞悉生命和宇宙的秘密,好能活出一個更有意義的、更豐富的生命。 基督用的方法是空虛自己、聽命至死。 他空虛自己,所以他有最大的心靈空間、最大的思想空間,去明白和容納他的天父對他的要求,並容納所有的人進到他的生命中。 他聽命至死,所以他有最平和、最寧靜的心境,去面對該當來和必要來的一切。 「聽命」可以是最大的懦弱,也可以是最大的智慧。即使是「欲與天公試比高」的人,最後也必須學到對天主順服,對生命接納。 亦只有這種人,才能以最大的虛懷若谷的心靈,去進入別人的心中,也讓別人進入他們的生命內。 對天主的順服、對生命的接納,其實就是自我完成的最好方法。耶穌這樣做的結果,是天主對他的舉揚、對他的肯定。 當我們完全虛懷若谷地接納生命、以平靜的心境去面對生命中必要來臨的一切時,我們就會散發靈氣、感動我們身邊的人。 * 耶穌是天主又是人,但他不會用自己的天主能力,去使自己的人性好過一點。因為他要在各方面都和我們相似。你也願意做一個完完全全的人,而不幻想可以藉神的力量去減少自己人生的挑戰嗎? * 你願意虛懷若谷地去和人、和神交往嗎? 一個未完的故事 八仙嶺山火中,張潤衡是面部燒傷得最嚴重的一個,身體皮膚六成面積燒傷,鼻子也遭切除。他清醒後,要知道自己的容貌。他媽媽安慰他,說容貌不是最重要的,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 如果你是張潤衡,你會怎樣看自己? 你認為什麼態度會使張潤衡活得很苦? 你認為張潤衡也可能活得有意義和快樂嗎? 這需要什麼特殊條件或不同的人生態度? 請完成下例句子:如果我是張潤衡,我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證道及講道 為回應上主給我們的教訓,讓我們唱一首歌:「黑暗絕非黑暗」,第28頁 「散發靈氣的生命」十誡 五個「做」 1.花點時間靜修、祈禱──寧靜可以致遠,修心可以悟道,在虛懷若谷中,積極地期待上主的充滿。 2.花點時間做好事讓每日最少有一個人因我的緣故而快樂。 3.花點時間閱讀──去陶冶性情,滋養生命,擴闊視野,充實生活。 4.花點時間體察人間疾苦──培養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胸懷。 5.花點時間接觸大自然──去感受行雲流水的逍遙,和雀鳥同飛翔,和萬物共歡唱。 五個「不」 1.不迷信人,也不迷信神──「天助自助者」,凡事盡人事而聽天命。 2.不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掛在嘴邊因為我們可以掌握命運,也可以突破困境。 3.不害怕未來,不擔心世事的變化──路是人行出來的,光明的前程就在腳下。 4.做事不匆不忙──學習掌握當下,在專注的工作中欣賞自己、欣賞自己的生命力。 5.不讓信仰僵化,不使宗教成為教條──卻讓信仰成為開啟生命智慧的鑰匙,去釋放出自己生命的靈氣。 你有更好的思想去作為他人的暮鼓晨鐘嗎?請你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許諾和祈禱(全體起立誦念) 慈愛的天父,你給了我們生命,一個寶貴的、有靈氣的生命。我們所以異於禽獸,因為我們可以愛、可以分享、可以寬恕、可以欣賞、可以進步、可以突破、可以掌握命運、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可以活得偉大。求你使我們有一個散發靈氣的生命,讓我們的存在,能成為世界的祝福。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主耶穌基督說過,他來是為使世人有更豐盛的生命。現在讓我們彼此代禱,求主祝福世界各地的兄弟姊妹和指引我們生命的道路。在每句禱文後請大家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天主經是基督親自教我們的經文,它教我們不要為日常的事而擔憂,不要為小事而氣憤。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同心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人生相聚有一分緣,我們既然能在同一間學校一起學習,這便是我們的緣分。讓我們彼此祝福,珍惜我們所擁的這一切。請大家互相握手,互祝平安。 最後的祝福和祈禱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天父,你讓我們今天重新聚集在一起,在這個新學年中一起求學、交朋友、學做人,我們衷心感謝和讚美你。 我們原本有一個靈性的生命,但這生命好像在沉睡中,並受到很多外物的束縛。求你使我們能擺脫一切的障礙,除去一切束縛著我們心靈的東西,使我們的生命能健康地成長,而且充滿靈氣、散發靈氣。 求你祝福我們的學校、老師,和所有的同學,讓我們能在一個互相支持、友愛的校園環境中生活、休息、嬉戲。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賜我一個心」,請看第28頁) 第十三冊:寬恕、寬容、體諒 序 我們都或多或少受過傷害,有來自仇人的,有來自親人的,也有來自我們自己的。 我們需要寬恕。或者是寬恕別人,或者是被別人寬恕,或者是自己寬恕自己,「忘盡背後,向前奔馳。」(斐3:13)為過去的一切劃上句號,然後揭開生命新的一頁。 一個成熟的人間社團也需要寬恕:家庭、學校、教會、國家、民族……都需要寬恕。 仇恨、衝突的發生,有時是因為一方對,另一方錯;有時是因為雙方都有錯;但也有時是在雙方都對時,產生了仇恨。寬恕的重點未必一定是為了針對錯誤,而是為了達到更美好的共融。讓愛的花朵可以開得更燦爛。 聖誕節給人類帶來的是喜樂和希望。我們最大的希望,是人間沒有消除不了的仇恨,而我們所有人和每一個人,都要在互相接納和寬恕後,無恐無懼地生活。 (一個大公性的祈禱聚會) 導 言 聖誕節是一個普天同慶、人人同享歡樂的日子。但有時我們卻感受不到普天同慶的喜樂,因為我們沒有普天同慶的基礎。 睜眼看一看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仇恨: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信徒與非信徒之間。我們為大事而衝突,也為小事而衝突。固然有人有能力化大事為小事,但也有人專門化小事為大事。人類為不同道而衝突,也有同道而爭戰的,這就是所謂同根相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可能有普天同慶? 仇恨、鬥爭的根是因為大家不能寬恕、缺乏寬容、不能體諒。今天,在這個基督為世界帶來喜樂與和平的聖誕佳節中,就讓我們看一看,如何可以找到喜樂與和平的永久根基--寬恕、寬容和體諒。 在禮儀開始前,讓我們先唱一首歌:「聖誕佳音」,請看小冊子第27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降生的基督、他的恩寵和他的平安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聖誕節除了有它的歡樂外,也是一個默想、靜思的節日。它刺激我們認真地思考一些和我們切身有關的問題。 基督二千年前降生成人,給人類帶來了喜樂與和平的希望。但二千年來,世界各地烽煙四起、戰爭不斷。就在我們家中、在我們的校園生活內,我們也發現和平有時好像是一種幻想,一個美麗的夢。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基督在騙我們嗎?真正的喜樂、永久的和平真的是不可能出現的嗎? 今天,就讓我們花一點點的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讓我們從現實生活中、在古人的智慧裡、在聖經的啟示中去汲取靈感,去找出這個問題的根,然後設法去補救。現在就讓我們靜默片刻,低頭祈禱,求上主光照和啟導我們。(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你是和平的施與者。求你賜給我們和平,人與人之間的和平,我們內心的平安和喜樂。求你幫助我們在今天的聚會中,能得到你的光照,找到建立和平、獲得喜樂的永久方法,就是時常能以一種寬恕、寬容、體諒的心,彼此相處。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仇恨就在我們身邊 當我們說仇恨、戰爭時,我們不要認為這是很遙遠的、與我們無關的事。它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傍,甚至發生在我們身上。 下面的故事,發生在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六日。以下是節錄自當日香港的一份報紙: 「一名生長在破碎家庭的十六歲少女,因與母親關係長期惡劣,昨晨在尖東海旁用利器在右手前臂刻上『一世恨老母』(母親)五個字後,再企圖割脈自殺。該少女以前亦曾多次用界刀割花自己的手臂。」 請你仔細想一想下面的問題,看看它們對你有什麼啟示: * 為什麼一個做女兒的會選擇一生一世去恨自己的母親?如果你能設想在黑夜的無人之處,突然聽到這種哀號,你會不會感到不寒而慄? * 這個女兒會有什麼心情,什麼感受?你會否感到這是一種多大的痛苦和絕望? * 這個做母親的又會有什麼心情,什麼感受?她的心情比起這個做女兒的會好過一些嗎? * 這對母女還可能互相寬恕嗎?她們要怎樣才可找到出路?你能給她們出出主意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忍、忍之外--忠恕之道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孔子說:「參,我平日所說的許多道理,是可以用一種道理來貫通的。」曾子說:「是的。」孔子出了講堂,同學們問曾子:「老師說的什麼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理,不過『忠恕』罷了!」 子貢問道:「有一個字可以一輩子照著做的嗎?」孔子說:「那該是『恕』吧!自己所不喜歡的,就不要加在別人身上!」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就是孔子千言萬語、大小道理中最主要的一個重點。恕,就是了解孔子全部道理的一個關鍵概念,進入孔子倫理思想的一條鑰匙。 後來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貢,也是受了孔子的啟發,而立志要「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語出《公冶長》,意思是:我不希望別人加到我身上的事,我也不會加到別人身上。) 忍是好事,是美德。但忍不是長久的解決問題之道。忍得太久,也可能會爆炸。 我們需要一個更徹底的、更全面的、更永久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恕。 由個人的成熟到團體生活的成熟,我們需要恕,要懂得易地而處,要能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這就是體諒。 在原諒別人之前,我們先要學會體諒:母親這樣對我,我感到很委屈;但我這樣對母親,她又會有什麼感受呢?她會開心嗎?難道她不會有委屈的感覺,好像我一樣嗎? 能夠體諒,就更容易寬恕,這才更公平啊!青年人不是有正義感的嗎?為什麼我可以作的事,別人卻不可以作呢? 恕加上忠,那便更為完美。孔子認為要「責己以忠,待人以恕」,即對自己要嚴一些(忠),對別人要寬一些(恕)。人人能這樣,世界就會太平了。世界太平,最後真正得益的是全體人和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 * 你怎樣了解「忠恕之道」?你認為它適合今日的社會嗎? * 如果你有一個十分令你討厭的同學,你願意嘗試這個忠恕之道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寬 + 容 = 超越公平 由忍到寬,由寬到體諒,由體諒到寬恕,這可以是十分複雜,也可以是十分簡單的事。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就可以立刻寬恕,可以隨時寬恕。 耶穌由於正直不阿,被人誣告、冤枉,無理地被判死刑。但當他身懸十字架時,他說了一句很少人會說的話:「父啊,寬恕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 他一直都主張慈悲、寬大、不斤斤計較。他認為天父的慈悲就像天上的太陽和時雨,不分善惡,普施濟眾,澤及蒼生(瑪5:44-48),而我們也須「成全如同天父」(瑪5:48)。現在請大家聆聽這段福音。 恭讀瑪竇福音 5:44-48 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作嗎?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作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作嗎?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這是基督的福音。 全體:基督我們讚美你。 這個天父會無條件地、全部地接納和寬恕回頭的蕩子(路15:11-32),也接納和寬恕在犯姦淫時被人捉住的婦人(若8:1-11)。面對犯奸的婦人,除了寬恕之道外,事實上也是無人可以自誇無罪而有資格拿起第一塊處死這個婦人的石頭(若8:7)! 在這裡,聖經提醒我們一個在學習寬恕時十分有用的原則,就是體諒。世上的是非對錯,有時不是黑白分明的。如果我們多問一下:他這樣做是不是有苦衷的?是不是無心的?是不是存在著誤會?我自己是不是也有錯?他發我的脾氣,是不是因為他遇到了極大的困難而不能控制自己?他是個無理取鬧的人,或者是一個正在受苦而需要我的安慰和支持的人?我在他的處境中會比他表現得更好嗎? 到了這個地步,聖經已毫不猶豫地要求我們寬恕別人到七十個七次,即無數次地、無限量地寬恕(瑪18:21-35)。聖經甚至要求我們要寬恕仇人(瑪5:44)。 * 用孔子和聖經所提的恕道、體諒和寬恕之道,你認為前面所說的那個「一世恨老母」的女孩子,可以寬恕母親和獲得母親的寬恕嗎? * 如果你是前面所說的女孩子,你會如何抉擇?你會怎樣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道及證道 為回應上主給我們的啟示和教訓,讓我們唱一首歌:「寬恕」,請看小冊子第28頁。 寬 恕‧寬 容‧體 諒 十 誡 (內心與外表可互為表裡,也可互相提昇。發諸內形諸外固然最好,但努力由外表的行為,去培養內心的情緒,也是個可行的途徑。) 時時「試做」 1. 時時從容--表現在外的是笑口常開。 2. 時時接納--表現在外的是專心聆聽和欣賞。 3. 時時體諒--表現在外的是注視別人面色和心情的變化。 4. 時時寬恕--表現在外的是為得罪你的人祈禱、祈福。 5. 時時包容--表現在外的是多說:「算了吧!」 嘗試「不做」 1. 嘗試不要習慣對人挑剔。 2. 嘗試不要記仇;要學習寬恕和忘記。 3. 嘗試不要只表面上寬恕而尋求秋後算賬。 4. 嘗試不要與人爭一日之長:退一步,海闊天空。 5. 嘗試不要吝嗇一句道歉的話。 你有更好的思想嗎?請你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許諾和祈禱 (全體起立誦念) 慈愛的父,你要我們彼此相親相愛,互相欣賞、互相接納。我們願意學習包容、體諒,和寬恕。我們需要別人體諒和寬恕我們,所以我們也願意這樣去對待別人。求你賜我們一個寬廣的心胸,能包容一切,也寬恕一切,並且要立刻,並由我們的學校和家庭做起。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上主愛世人,甚至派下自己的獨生子,將救恩帶給世人,並讓他與世人同居共處。我們也要愛這個世界,並為世界祈禱。現在就讓我們把我們所愛的人,所關心的事,都交託在上主的手中。讓我們同聲祈禱。在每句信友禱詞後,請大家回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天主經對寬恕有很強的要求。我們求上主寬恕我們,因為我們也願意寬恕得罪我們的人。其實我們在主內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姊妹,互相寬恕,寬容相待,本來十分平常。就讓我們懷著這種心境,一起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聖誕節是普天同慶、充滿和平及希望的日子。就讓我們用互祝平安的方式,去表達我們對和平的嚮往,並決心以時常的寬容、寬恕和體諒,去確保和平的果實能永遠常存。請大家互相握手,互祝基督的平安。 最後祝福和祈禱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慈愛的天父,我們感謝你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給我們聖嬰耶穌,給我們和平的希望,給我們互相寬恕的能力。求你讓我們擁有一個寬容的、體諒的心,使我們能包容、能欣賞,也能感受到別人的感受。讓我們能在我們的家中、學校中,享有真正而持久的和平。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播種仁愛」請看第28頁。) 第十四冊:綠色社會、綠色人生 序 環保是一個易於掛在我們口邊的名詞,不少人喜歡談論環保,參加環保研討會,甚至參與環保「活動」,如去參觀綠色農場、響應環保日、偶然還買一些「自然」的健康食品等等。 但這一切都只是一種「活動」,活動過後,一切回復「正常」:如常的不環保! 綠色代表的是一種人生觀和人生態度的改變,把自己變成人類、宇宙、大自然的一分子,不再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變得更加有情,對人、對世界、對物、對歷史都有一分很深的「情」。在有情之餘,我們還有一種敬畏、尊重之心去對待一切。 如果是這樣,我們還敢污染世界、糟蹋大地嗎? 本小冊子希望能在學生的心中植下綠色思想的種子。開花結果,期諸異日。 (一個大公性的祈禱聚會) 導 言 一直以來,環保都是一個很時髦的術語,環保人士代表的是一種社會良知,一群愛地球的人。 近來,我們聽到了「綠色」這個名詞,它代表的是一種更深刻的概念,它比環保更環保,它觸及的是我們的人生觀,我們對地球和對大自然的基本信念。 今天就讓我們在一個祈禱的氣氛中,去默想「綠色」這兩個字,並看看它們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在開始禮儀時,讓我們先唱一首歌:「誰造」(見附上歌紙)。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復活的基督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基督的復活標誌著我們的復活、人類的復活、大自然和整個世界的救贖。 但今天,正好像聖保祿宗徒所說,人和大自然都一同在嘆息,為生命的支離破碎、為世界的污煙瘴氣而嘆息。 我們要把今天的這個聚會,變為一個深沉的默想,想想我們的世界,想想我們的前途,想想我們人類還有多少時間或多少年可以平安、舒適、快樂地生活下去。 懇求復活的基督賜給我們一顆新的心,一種新的精神,使我們樂於活出一種新的生活,一種可以和整個大自然一起和諧地活下去的綠色新生活。 讓我們一起低頭祈禱。(全體默禱片刻) 慈愛的天父,你有能力使基督從死者中復活,你也有能力使我們重新活在一個和諧、友愛的世界中。在這裡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污染。世界變成了我們的朋友,大自然變成了我們的知己。我們要活得純樸、清潔、自然、豐盛、快樂。讓我們擺脫從前虐待地球的生活方式,使我們重獲生存的智慧。讓諸天述說你的榮耀,讓我們感謝你賜給我們生生不息的大地。因我們的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牛山濯濯 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才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孟子:《告子上》) 孟子說:「牛山的樹木曾是很茂盛的,因它生長在大都市的附近,便常被斧子砍伐,這樣還可以茂盛嗎?當然,它日日夜夜的生長,雨水露水在給予潤澤,不是沒有嫩芽長出來的,但緊跟著就放羊牧牛,所以變成光禿禿的樣子了。大家看見那光禿禿的樣子,都以為這山未曾有過大樹木,這難道是山的本性嗎?」 如果古人用刀斧、用人手可以使一座美麗的山變成光禿禿的牛山濯濯,那麼動用大量的、殺傷力極強的機器去砍伐樹木,又會有什麼結果呢? 如果古人只是養那麼的一小群牛羊,也可以導致牛山濯濯,今日人們一大群一大群的放牧,又會有什麼結果呢? 你知道你吃的每一個漢堡包大概有四安士牛肉,而提供這些牛肉的牛,大多是在開墾熱帶雨林所得來的牧場上放牧的嗎?為了獲得這四安士牛肉,55平方尺(約等於六分一個課室)的熱帶雨林便要被破壞了。 如果一些全球性的連鎖店(如麥當勞等)能成功推動人們大量吃漢堡包的話,不但一座山會變成牛山濯濯,我們的地球也會變成「牛球濯濯」了。 *你知道山也是有「性」的嗎?你知道山的性是充滿綠樹的嗎? *你知道你可以在不知不覺之間,成為牛「球」濯濯的幫兇嗎? *對於吃漢堡包你有什麼看法?你每星期會吃多少漢堡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沒有皮,毛可以依附什麼呢? 這個故事本來是講春秋時代晉國和秦國的故事。 晉國曾答應給秦國五座城,但沒有遵守諾言,而且當晉國鬧飢荒時,秦國還幫了晉國的忙。有一年,輪到秦國收成不好,要向晉國買糧。晉國的其中一個大臣希望晉國能回報秦國,但另一個大臣則認為不必。因為五個城是大問題,好像「皮」;賣糧相對來說只是小問題,好像「毛」。不守信用把五個城送給秦國,是大大地得罪了秦國,不是賣一些糧食可以補償的。這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來源。 如果沒有皮,毛便無所依附、不能存在。那麼: 沒有如茵的綠草,你如何知道春天已經來到? 沒有晴朗的藍天,星星、月亮、太陽如何可以閃耀? 沒有乾淨的沙灘,你的後代子孫要在什麼地方暢泳? 沒有樹木,飛鳥棲息在哪裡? 沒有清潔的海水,魚、蝦靠什麼生存? 沒有清新的空氣,你怎樣呼吸? 沒有一個安全的地球,你住在哪裡? 在肆意糟蹋大地的時候,你有想過上述的問題嗎? 在你自己活得很不環保的時候,你知道你已成為毀滅地球的幫兇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綠的聖經 有人指控聖經,認為聖經是基督徒不環保的理論基礎。 他們引用的是創世紀上主對人所說的話:「你們要治理大地」。因此基督徒,或以基督文化為核心的西方人,才會肆無忌憚地「統治」大地、奴役大地、剝削大自然。 其實,這些人是完全誤解了聖經。聖經是這樣說的: 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天主祝福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天主又說:「看,全地面上結種子的各種蔬菜,在果內含有種子的各種果樹,我都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各種野獸……我把一切青草給牠們作食物。」 (創1:27-30) 聖經說的「治理」,其實就是「護理」,是代天主去照顧和保護他所創造、祝福的大地,而不是叫人去任意糟蹋、污染它。 這個上主創造的大地,是天主給我們的禮物,我們要愛它,珍惜它,就像珍惜父母、好朋友送給我們的禮物。 我們要對物有情。 這個上主所創造的大地,不是一個生物受到人類威脅而迅速消滅的世界,它是青綠的,充滿了「魚、飛鳥、爬行的生物」,而且還有豐富的「蔬菜、果樹、青草」,以作人和各種動物的食糧。 天主說自己是牧人,耶穌也自比為善牧,一個愛羊、認識羊的聲音,甚至願意為羊而自我犧牲的善牧。 耶穌講道時,經常以撒種、飛鳥、野花、收割、葡萄園等等大自然的東西為題材。 聖經充滿了綠色的思想。 直到工業革命以前,天主教從來不是一個剝削大地的宗教,西方人也沒有為世界帶來污染。 讓我們還聖經以本來的面目,按照天主的旨意去「護理」大地,把情感灌注在大地之上,讓大地重獲青蔥。 講道及證道 (為回應上主給我們的啟示,讓我們唱一首歌:「三聖童頌」見26頁) 「綠色社會、綠色人生」十誡 五個「做」 1.惜福:珍惜、欣賞自己擁有的東西。 2.學習過簡樸的、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 3.多嘗試廢物利用,或舊東西循環再用。 4.多關心有關污染的趨勢,多學習有關環保的知識。 5.學習大自然靈修,培養對大自然的感情。 (參考下面的「大自然靈修」) 大自然靈修 環保是一種外在的行為,綠色是一種精神,一種人生態度。 綠色精神使我們能看到我們和大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使我們感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分子,是在萬物之中,而不是在萬物之上。 大自然靈修是一種操練,使我們把上述理想,變為行動,變成我們的生活習慣。 為操練大自然靈修,我們可以注意下面幾點: 1.多接近大自然。 2.放鬆自己。 3.眼:多注視大自然中的一切,如白雲、樹、花、草……而且要懷著深情去注視。 4.耳:多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包括風聲、水聲、虫聲……。 5.鼻:深呼吸,感受到大自然注入你身體的澎湃動力。 6.皮膚:感受和風在你周圍的吹拂,享受大自然給你的輕撫。? (進一步的資料請參閱徐錦堯著《正視人生的信仰》p.141-142, 146-149; 徐錦堯編《祖國大地的沉思》p.7-8) 五個「不」 1.不貪婪:不再追求無限量的擁有,不添置不必要的東西。 2.不浪費:不用或少用即用即丟的物品,在家、在校都不浪費能源。 3.不用或減少用膠袋。 4.不揀飲擇食,也不糟蹋食物。 5.不購買不環保或制造過程不環保的物品。 許諾和祈禱(全體起立誦念) 上主,創造宇宙的主宰,你為我們安排了大地作居所,你讓我們活在這個青綠、美麗、充滿生機的地球上,你用花草樹木點綴我們的環境,你使鳥兒為我們歌唱。我們感謝你。 求你在這基督復活的逾越慶日中,使我們所有人,都能跨越我們自私的局限,擺脫不環保的生活習慣,而學習活在一個願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精神中。因我們的主基督。亞孟。 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環保不單可以提高我們生活的質素,也是人類能否持續活下去的關鍵。而環保不是單單要更正一下我們的某些行為,也在乎我們能否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和人生態度。現在就讓我們誠心祈禱,為上主賜我們力量去改變自己,渡一種復活的、逾越的生活。在每句信友禱文後,請各位一起回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天主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大家都是兄弟姊妹。其實,我們和萬物都有一種互相依存、唇齒相依的關係。就讓我們和天下所有人,甚至和所有的受造物一起,向我們的天父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平安是一種境界,一種和諧、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愛的境界。當我們互祝平安時,我們就成了和平的工具。我們要許下,從今以後要去創造和平,而不製造分裂。願這平安,能由人類團體開始,一直擴展到整個世界,惠及所有的動物、植物、和一切的無靈之物。請大家互相握手,互祝平安! 最後祝福和祈禱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我們感謝你,在這基督復活的日子裡,賜給了我們逾越的力量。求你保守我們,讓我們能徹底地更新和改變自己,在大、小事情上,都能以綠色的精神,去處理我們和大自然的關係。使我們對物有情,對整個世界都能加以愛護和照顧。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播種仁愛」見第27頁) 第十五冊:求同存異 序 香港回歸祖國是現代中國人及香港人的頭等大事。我們能見證這個大時代的歷史轉變,確實是天主的祝福。 今年的散學禮剛好在回歸的前後,天主教香港教區將在這重要的日子發動教友為祖國祈福。這本小冊子也希望能在天主教學校中致力推廣這種為祖國祈禱的運動,略略填補百多年來香港人的國家、民族教育空缺。 成年禮是我們的新嘗試。這是一個青年步入成年的重要關口,一個人生的重要階段。我們不應只是在靜悄悄中渡過! 希望這本小冊子能提高這些人的意識,讓他們醒覺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從而肯定和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成熟的、成年人的責任。 同樣地,九七的交接也許會在群眾的無意識中,在一片喧鬧聲中渡過,也希望這本小冊子能喚起人們一些反省、回憶與憧憬。 「踏入成年」與「回歸」,兩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們都該設法使之成為恩寵。 一個全校性的大公祈禱聚會 導言 香港即將(已經)回歸祖國,一國兩制這個概念我們已經聽過許多次。 有人說,要一國兩制成功和發展,中、港雙方,和中、港兩地的人民,都需有求同存異的識見和胸襟,否則,這制度便會淪為空談。 但究竟什麼是求同存異呢?讓我們在這聚會中深入地探討一下。 在禮儀開始時,請大家先唱一首歌:「奇妙救恩」見第27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十三年前,當中、英聯合聲明草簽時,香港開始了回歸祖國的「過渡期」。當時人心惶惶,外面也有所謂「九七大限」的傳言,香港瀰漫著一片末世的氣氛。 感謝上主,在過去多年來的風風雨雨中,香港不單沒有墮入大限,中國也在不斷的更新、進步。 但正如導言的同學所說,要一國兩制成功,或要中、港兩地一起進步,我們需要有求同存異的精神。 因為「兩制」代表的是多方面的不同: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傳統和習慣。 而求同存異的意思正是:在不同中找出共同點,並保留不同點。 但求同,須先有共同合作、相處的良好願望。然後去尋求、追求和探求。 存異,則須有接受不同意見、欣賞不同處事方式的胸襟,並把我們認為不順眼的、不同意的東西讓它存留、淡化、降溫。 兩個人要平安相處,要有求同存異的精神;兩個國家、民族、宗教要和平共處,也要有求同存異的精神。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更需要有這種精神。 現在就讓我們誠心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感謝你在過去十三年中,不停的保護我們,為我們消災解難,讓我們和我們的香港能安然地面對所有的考驗。 今天,我們對中國和香港的要求,不單是共存,還要共榮,不單要五十年不變,還要天天發展。我們這些香港人,要和廣大的中國同胞團結在一起,為塑造我們共同的前途而努力。 我們知道我們之間由於歷史的阻隔、文化上的疏離,已經不容易互相溝通和了解。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不同。 求你賜我們求同存異的精神,學習去找出我們共同的理想和路向,並把我們不明白的、不了解的、不同意的,暫時放下,以期待後來共同再去面對。 你接納了我們,我們也願意彼此接納。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異中求存、異中求同、異中求進 我們是知識分子,我們要學會講理。 我們是成年人,我們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樣,不顧後果地任性而為。 我們活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中,我們要和所有人和平相處。 我們活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我們要和廣大的中國同胞,同心同德地建設中國。 這一切都需要--求同存異。 在求同存異的精神和實踐下,我們下面舉出來的,都是一些突出的成就,是世界大同的種子: 北魏孝文帝用求同存異的方法,促進了胡、漢的共融; 清康熙帝用同樣的方法化解了滿、漢的矛盾; 國民黨和共產黨因求同存異而一起合作(國共合作),在中國八年抗戰中聯手抗日; 美國和蘇聯在求同存異下和解了,中國和美國也做了朋友;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求同存異精神下一起祈禱,並在崇拜中交換講壇(交換講道); 香港六大宗教亦因此找到共識,並連續多年一起發出新春聯合文告; 中英找到雙贏的方法,共同砲製了中英聯合聲明,為香港確定了一國兩制的方向; 魯迅說出了「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名言,讓微笑化解仇恨。 原則、理想、堅持都是重要的,但有時我們要超越原則、理想和堅持,才能找到方向。這就是異中求存、異中求同、異中求進。 你同意嗎?為什麼?你能聯想起你經驗過的一些生活例子嗎? 中國人的求同存異 你不必全懂下面的說話,你只須以欣賞的心情,去默想、領會這些話的含義,這些都是中國人做人的智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偉大不是夠大,夠強;能夠容納的,才算偉大。 和其光,同其塵--和光同塵:讓自己智慧的光芒變得柔和而不刺眼,不致咄咄迫人,並願意和凡人、塵俗同居共處。越偉大的人,越能夠謙虛而不刻意自我表現。 容天下難容之事,恕世間不恕之仇--這樣,你就會成為世上最快樂的人,達到莊子所謂「至人無夢」的境界,因為你的內心已經完全的坦蕩蕩,和無牽無掛。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要看你用什麼態度去看「不同」而定;我們為什麼要因為不同而爭吵,而不因為不同而互相研究、切磋、學習呢? 道不同,正好為謀--這比「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境界不是更高嗎? 你認為上述的話適用於: *夫妻、朋友、親子之間的關係嗎?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嗎? *不同宗教之間的關係嗎? *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嗎? --為什麼? --你可以為求同存異創作一句你的名句嗎? 聖經/天主教傳統中的求同存異 天主教也曾經是一個不易容忍別的思想和宗教的教會。梵蒂岡大公會議以後,天主教才認真的面對「求同存異」的問題,而採取大公、包容的胸懷,去面對「不同」。 香港樞機胡振中主教在他一九八九年的《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中,就曾經強調「不同」是生活中的必然事實,而且我們還可以化不同為祝福,讓我們在不同中學習、長進。 求同存異精神也是世界大同的基礎。以世界大同為己任的宗教,本身更須學習求同存異。 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5:44) -- 只有無限的包容,才算無限的偉大。 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呢?(瑪7:1) --有自省能力的人,也不會對別人太苛刻。 我原是自由的,不屬於任何人,但我卻使自己成了眾人的奴僕,為贏得更多的人……對軟弱的人,我就成為軟弱的,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格前9:19) --這就是老子「上善若水」的另一版本;超越自我、俯就眾人的人,才能贏得眾人。 就如身體只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所有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若是一個肢體蒙受尊榮,所有的肢體都一同歡樂。(格前12:12) --香港和中國之間,也有一種互相依存的、榮辱與共的、血濃於水的密切關係。 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弗4:2) --我們要努力、爭取、辯論、據理力爭,但不忘在一切事上,以愛德為根基。 在肯定的事上要一致,在存疑的事上要多元,在一切事上要有愛德。(奧斯定) --用這種方法去處理爭拗,爭拗就不單不會傷感情,還可以幫助人互相學習、一起進步! 你知道別的宗教也有主張求同存異的名句嗎?請你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道及證道 (為回應上主給我們的啟示,讓我們唱一首歌:「方濟各的祈禱」見第28頁) 求同存異十誡 五個「做」 1.培養浩然之氣,擴闊自己的胸襟視野。 2.相信莊子說的「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承認人人都有不足之處。 3.多接觸及認識不同宗教和黨派的看法。 4.多針對事而不針對人。 5.多沉著氣聆聽不同的意見和聲音。 五個「不」 1.待人處事不採「一刀切」的二分法(世事未必非黑即白)。 2.不黨同伐異。 3.不先入為主。 4.不因人廢言。 5.不強迫別人依從己見,也不委屈自己一味順從別人。 愛的許諾(全體起立誦念) 上主,我們的香港正步進一個新里程,雖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但我們知道一切都不可能不變。 但我們要變得更好! 今天我們已有了一個明確的中國人身份,我們許諾今後要致力做一個好公民、好國民。為自己、為香港、為中國創造更好的明天。 求你讓我們培養一個求同存異的廣闊胸襟,能衷誠地和任何人交往和合作,以促進和諧的人生,建設祥和的社會。因我們的主基督。亞孟。 團體祈禱 (信友禱詞) 求同存異是一種理想,古往今來能完全達到這理想的人並不多,因為我們大多自我中心、自以為是;個人如是,團體、國家,甚至宗教也莫不如是。我們要求上主改變的是我們的心,讓它大一些、寬容一些,才可以談求同存異。在每句禱文後,請大家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天主是宇宙的主宰,他的心比宇宙還大。他愛我們所有人和每一個人,讓我們亦懷有上主的胸懷,去愛所有的人。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平安是一種境界。心中寬廣,就會有平安。求同存異的人,能夠容人,也能夠容物,因此就會有很大的平安。讓我們也把這平安傳給人。請大家互相握手,互祝平安! 最後祝福和祈禱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我們感謝你,讓我們得以參與和見證香港回歸祖國這個偉大的時刻。求你幫助我們不斷的裝備自己,好能在建設香港和祖國的事業上,也能作出我們每一個人的貢獻。 我們把我們自己和整個香港、整個中國的前途,都交托在你的手中,求你不斷的保護和照顧我們。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我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唱校歌) * * * * * * * * * 成年禮暨為香港回歸祈福禮 (本禮儀適合全校學生一起舉行:高年級同學行成年禮,其他全體同學為祖國祈福,並為裝備自己邁向九七過渡而祈禱、反省。) 一、(某某)中學成年禮暨為香港回歸祈福禮,典禮開始。 各位同學,我們今天舉行高年級同學的成年禮,同時也願意在這個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性時刻,為祖國祈福,並為準備我們自己邁向九七過渡而祈禱、反省。 成年禮的同學是邁進人生的另一階段,今天的香港也正在邁向一個全新的階段。對兩者來說,我們都要有充分的準備。 我們相信要盡人力而聽天命,亦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我們今天為成年禮的同學祈禱,也為祖國祈福,並把祖國的未來,交在上主手中。 我們也願意反省一下,要使香港繼續繁榮、進步,我們大家可以作什麼?要有什麼態度?要怎樣準備自己? 現在請全體肅立,唱校歌(或其它適當歌曲)。 二、行成年禮同學跨成年門、就位(由校友、或家長、或副校長帶領進場) 三、主禮人就位(校長或其他主持人) 四、嘉賓就位 五、點燭、燃香(禮賓生) 六、上香、祭祖(主禮人持香,率全體師生向祖先行三鞠躬禮;台上可設中華民族列祖列宗之位,表示我們願意承先啟後) (此兩項可因應不同的傳統、習慣,而決定是否採用或如何採用) 七、讀祝告詞(主禮者) (可採用文言文或語體文形式) 今月吉日,咸加爾服; 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敬爾咸儀,淑慎毋慝, 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這是一個美好而吉祥的日子,為你們加上了整齊清潔的成年服裝; 希望你們從此收拾起貪玩的童心,表現出成熟人的品格和修養。 今後要注意自己的儀表行為,小心謹慎不要行差踏錯; 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一直到老,為未來的美滿人生勇敢努力開創。 八、傳承 * 歷史的傳承 (由歷史或中文科老師讀出《異中求存、異中求同、異中求進》見第3頁) *信仰的傳承 (由宗教/倫理科老師讀出《聖經/天主教傳統中的求同存異》見第7頁) *生活的傳承 老師不單是「經師」,也是「人師」,教我們如何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去做一個百分百的人。今天我們要由校長、老師手中接受一份禮物,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並要把學校教給我們的精神,傳承下去。 (由校長向行成年禮者致送紀念品,並由各班主任向自己學生致送紀念品,鼓勵學生面對新環境和新挑戰) 九、回顧與前瞻(成年禮同學及全校學生代表) --成年禮學生代表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由青少年步入成年;從一個完全依靠父母和師長的日子,而迎向一個嶄新的、充滿挑戰的生命。 我們從今天起,要負起自己的責任,掌握自己的命運,並藉朋友的幫助、社會的保障、上主的護佑,去走出自己的路,創造自己的前程。 我們為過去一切的缺失,尤其為過去未能善用所有給予我們的黃金機會而誠心懺悔,亦為未來一切可能有的新機會而歡欣鼓舞。 我們堅信生命的美好,也堅相香港和中國一定會有光明的前途。我們願為自己的幸福,和為中國人民的幸福而獻出我們的心力。 願上主福佑我們,在我們一生的奮鬥中,與我們同行。 --全校學生代表 我們今天為香港的回歸祖國而感謝。 我們不會忘記過去不大愉快的歷史,但我們更會望向無限燦爛的將來。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將會為香港和中國帶來上主的祝福。 但為使一國兩制得以成功,我們都須要具備一些條件:要有求同存異的胸襟和精神。 過去我們對中國疏離和不了解,往後我們要彼此誠懇地交往;過去我們各走各路,往後我們將同舟共濟。我們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異的地方。相同的是我們共有的遺產,相異的是我們每人有不同的貢獻。 我們不單願意以求同存異的精神去和中國相處,也要以這樣的精神去和一切人交往。 我們要以感恩的心去接受香港給我們遺下的一切,並以無比的決心,要把一個更美麗的香港,傳給我們的後人。 十、嘉賓致訓勉詞 十一、愛的禱詞(為中國、為香港、為將來而祈禱:由老師及/或學生創作。每句禱詞後,全體答:「求主俯聽我們」) 十二、愛的禮讚 春雨奉獻給大地,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爹娘? 草場奉獻給牛羊,江海奉獻給魚蝦;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師長? 藍天奉獻給飛鳥,星光奉獻給長夜;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香港? 愛心奉獻給人民,微笑奉獻給生命;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祖國?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不停的問,我不停的找,不停的想。 十三、愛的許諾 上主,我們的香港正步進一個新里程,雖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但我們知道一切都不可能不變。但我們要變得更好! 今天我們已有了一個明確的中國人身份,我們許諾今後要致力做一個好公民、好國民。為自己、為香港、為中國創造更好的明天。 求你讓我們培養一個求同存異的胸襟,能衷誠地和任何人交往和合作,以促進和諧的人生,建設祥和的社會。因我們的主基督。亞孟。 十四、愛的交換(互祝平安) 我們慶祝了一些同學進入成年禮,我們全體也在這個政權交接中,一起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要社會安定、進步,我們必須成為和平的工具,為社會、為國家帶來和諧,而不是帶來分裂與混亂。讓我們彼此握手,互祝平安! 十五、校監/校長勉語 十六、奏或唱國歌(或其它適當音樂/歌曲) 十七、禮成 附註: 1.教會已准許中國人用祖先的牌位,學校不妨設計一個「中華民族列祖列宗」的祭台,上香行禮。這一切都是教會容許的。 2.程序十二「愛的禮讚」之後,可由成年禮同學獻上一、兩件象徵性的禮物,並解釋其含義,以表達同學們的理想和志向。 第十六冊:尊師重道 序 今日教師的地位如何?他們是專業人士嗎?他們的地位比得上醫師、律師、工程師嗎?他們的工作重要嗎?他們的工作成果可以衡量嗎?社會可以沒有他們嗎? 今日社會風氣的敗壞,不是因為學校教育出現了問題嗎?學校有問題,教師不是要負上最大的責任嗎? 我們的學生今天還當教師是一回事嗎?學生及他們的家長不是可以動徹控告教師嗎?教師如何可以自衛呢?學生們太過頑劣,老師又有什麼辦法呢? 以上不單是社會大眾對教師的討論(或批評),有時也是教師們的自我形象。 尊師重道云云,又從何說起呢? 這本小冊子肯定了老師的價值,也認為只有在尊師重道的氛圍中,「道」才能更易傳授。希望這對我們的社會,能帶來一些啟發。 一個全校的大公性祈禱聚會 導言 在一個人人都講民主、人權、自由的時代,尊師重道有時會被一些人誤以為是落伍,甚至「封建」。 尊師?那麼學生的「地位」又要擱在哪裡?重道?什麼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道」呢?過去能給未來指出道路嗎?成年人的經驗對青年人有實際的用途嗎? 今天,有人認為父子的關係也應如兄弟般互相友愛,老師和學生也要如朋友般互相尊重。尊師重道云云,不是太過迂腐、太過單向嗎? 各位同學,我們現在就要探討這個問題,究竟今天我們還要不要「尊師重道」? 在禮儀開始前,讓我們先唱三次下列短誦:「賜我一個心」見第26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禮:亞孟。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在這個新學年裡,我們重新進入校園,重新投入求學的活動中,我們每天要花很多時間與同學和老師交往。 我們除了繼續發展和同學的關係外,對於老師們,我們又應如何呢?對於他們所教授的一切,我們又應有什麼態度呢? 讓我們一起誠心祈禱,祈求上主光照我們,啟發我們,讓我們努力建設良好的師生關係,在老師的協助下,愉快地學習。 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默禱片刻) 基督,你是道路、真理、生命。你教導真理,賜給生命;你也是通向真理和生命的道路。 我們都是慕道者,都是找尋真道的人;而我們的老師正是尋道的先行者。 我們願意和老師一起,參考他們的經驗,並在他們的陪同下,一起踏上這個探索人生的偉大旅程。 上主,求你使我們尊敬我們的老師,因為他們教的正是生命中的各種真理;也使我們重視他們的教導,因為他們教的正可以導引我們去活一個更多姿采的生命。 讓我們的學校充滿尊師重道的精神和風氣,使我們學得開心,我們的老師也教得快樂。 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你同意嗎? 一、我們可以站在老師的肩上 有人說:「站在巨人的肩上,小孩子也高過巨人。」是的,當我們懂得站在前人肩上的時候,我們便會比前人更高、更大、更進步。 踏著前人走過的腳步,我們便不致迷路,或者至少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讓我們也懷著感恩的心,站在老師的肩上! 二、我們可以把老師當作工具 尊敬不等於盲從,盲從也未必是尊敬。我們可以不同意老師,而一樣可以尊敬他們,正如我們可以不同意父母的某些觀點,而一樣孝愛他們一樣。 那麼讓我們把老師當作工具,在他們身上學習學問;把他們當作鏡子,看出人生的不同模樣;把他們當作人生路上的伙伴,有問題時問問他們……他們其實是上主送給我們最好的其中一份禮物! 三、我們要飲水思源 中國人有「父母之恩,昊天罔極」的說法,意思是:父母給我們的是生命之恩,這是最根本的。其他的,不過是裝飾生命的恩典。所以父母的恩典是最大的,如天之高,如海之深,怎麼也不能完全報答。 在這個角度下,先人之恩、老師之恩也是屬於這一類。他們把一個世界交給我們,把一套知識和一種人生態度傳給我們。 他們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正在默默的作著承先啟後的工作,他們在盡心地「教化」我們的時候,亦正是在「贊天地之化育」。 尊敬老師、懷著受教的心從他們手中接受他們交給我們的一切,這就是對傳統、對文化、對民族、對過去的尊重。 當然,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在這基礎上去改良,以求民族和文化的不斷更新。但一切要從尊師重道開始。 你知道嗎 ? 老師們大多數是愛學生的。那些不愛學生、對學生沒有感情的老師,除了他們本身的問題外,有時也是由學生所造成。 在大多數學生的不尊重下,誰又能持久地保持內心的熱誠和活力呢? 相反地,學生的尊敬和對老師教導的積極回應,肯定是老師不斷精益求精的動力。 有一首小詩,表達父親對兒子的感情: 我也曾經養我兒,我兒今又養孫兒; 我兒餓我由他餓,莫教孫兒餓我兒。 當老師們對著一群頑皮的學生,自己在生氣的當兒,他們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我也曾經教過你--我的學生, 你不久便要教你自己的學生了; 你--我的學生不聽我也還罷了, 我不希望你的學生也同樣不聽你 --我的學生。 你可知道,你的老師也可能是這樣的呢? 中國人的智慧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老子27) 不尊重自己的老師,不珍惜老師提醒我們引以為戒的經驗教訓,即使天資聰穎,還是會迷失方向。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24) 自我表現而偏執的人,看不明事物;自以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自吹自擂的人,成就不了功業;自高自大的人,很難長進。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古人求學一定要有老師。老師可以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除疑難。 以上三段說話都告訴我們要尊師重道。因為老師確實有知識、有經驗可以傳授給我們,而且我們如要進步,也不能存有自滿和自以為是的心態,對老師加以輕視。 本來尊師重道主要指的是一種心態,即我們要以尊敬的心對待老師,重視他們所教的「道」,而不是指我們要無條件地同意老師的一切。 中國人說「不患無才,難於拒師(和老師辯論問題)」(王充:論衡),希臘人也說:「我愛老師,但我更愛真理」,這裡指的,是在對人生、真理的看法和詮釋上,我們可以和老師有不同的見解,有時也必須表達我們不同的意見,但這絕不影響我們尊師重道的誠意。 我們絕對是可以和老師意見不同而又尊敬他們的! 聖經的啟示 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要知道:每人都該敏於聽教,遲於發言,緩於發怒。(雅1:19) 你應當傾聽智者的訓言,應專心致意領會我的知識。喜聽有益生命勸戒的人,必得列於智慧人的中間。避免教導的,是作賤自己;聽從規勸的,必獲得機智。(箴22:17;15:31) 他賜與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傳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師,為成全聖徒,使之各盡其職;為建樹基督的身體。(弗4:11-12) 耶穌就同他們(瑪利亞和若瑟)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路2:51) 耶穌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瑪5:17) 綜合上述各段聖經,我們可以清楚獲得下列啟示和教訓: 聖經希望每人都要以受教的心,去聆聽、學習有關智慧和生命的道理。 上主的聖意是要世上有不同的人,大家各盡其職,各作不同的事,其中也有作教師的,但最終的目的是為建設一個友愛、共融的人類大家庭。 連天主子耶穌自己也甘願受人管轄,受教於「人」。雖然他的智慧和識見比人高出無限倍,但他仍是從已有的開始,接納已有的、不圓滿的,然後加以聖化和使之趨於成全。 我們作學生的,又應如何尊師重道,接受老師們的教導,找尋生命的智慧,並使之日趨成全呢? 講道及證道 (為回應上主給我們的啟示,讓我們再唱一首歌:「方濟各的祈禱」見第27頁) 尊師重道十誡 五個「做」 笑一笑、說聲早,這是良好師生關係的開端。 在上課時嘗試給老師一些回應,讓老師感到你對他的授課是有興趣的。 接受老師的教導和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嘗試在課餘時和老師閒話家常,或討論一些時事,以增進彼此的認識。 記著:學生的成材是老師的最大喜樂和成就,所以要以行動報答老師。 五個「不」 不要對老師存有敵意,以為他一定是弄權、喜歡操縱學生的人。 不自大,要虛心聆聽老師的話語。 不存偏見,要接受師長的教導。 不背地裡批評老師的樣貌、身型,或他們的特別行為和說話方式。 不要要求老師是完美的,以免在發現到他有缺失時,便對他失望。 愛的許諾 (全體起立誦念) 上主,你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世界,這個世界也是要靠人類和你合作才能繼續發展的。 我們的老師在這個世界的持續發展上,承擔了無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我們願意和老師們合作,尊敬他們,接受他們的教導。 但我們也要在他們教導的基礎上,努力創新和改進,以求世界能獲得更圓滿的發展。 求你福佑我們,也福佑我們的老師。亞孟。 團體祈禱 (信友禱詞) 尊師重道原本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聖經的精神。但在今日這個「師道無存」的社會中,我們的老師愈來愈感到教育工作的壓力。 如果連學生都不尊敬老師,輕視他們所教的一切,我們的老師一定會更加難於喜愛他們的工作。 就讓我們一起為我們所敬愛的老師祈禱,也希望我們的香港社會,能重振「尊師重道」的精神。 在每句信友禱文後,請大家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 主 經 天主是我們的父親,他照顧我們,也透過老師來輔導我們,讓我們一起向他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平安是一種天賜的恩典,也是我們所有人合力創造的成果。我們全體同學,願意和全體老師合作,一起創造一個更愉快、更有學習氣氛的校園,讓我們學得更多,我們的老師也教得更快樂。讓我們向老師們親切地、誠懇地祝福,我們也彼此握手,互祝平安。 最後祝福和祈禱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我們感謝你,你讓我們在這個學校中求學。這雖然不是世上最好的學校,但我們仍以身為這所學校的學生為榮。 在這裡有我們敬愛的老師,他們辛勤地為學生們的前途而努力。 求你祝福他們,使他們能在順境中滿懷感恩,在逆境中仍能繼續努力。讓我們所有學生都能努力求學,成為老師們最大的安慰和報酬。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唱校歌) 第十七冊:普天同慶 序 聖誕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這是我們自小便聽過的。 但我們今天要問一問:聖誕節真的是「普天」同慶的嗎?這一天,是否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會歡樂?有什麼東西會阻擋著聖誕節給「所有人」帶來歡樂呢? 這本小冊子強調不要把宗教的價值變得太過廉價,更不要讓它淪為空洞的口號。 普天同慶有它的內容,有使它兌現的方法。說出宗教理想的人,同時也應是為這理想而奮鬥的有心人。 天主教學校每年都隆重慶祝聖誕節,希望這本小冊子能幫助學生們明白聖誕節的真正而深層的意義。也希望這本小冊子在這個聖誕節已經完全俗化的香港,能給人們說出那個聖誕節的原來故事。 一個全校的大公性祈禱聚會 導言 聖誕節原是一個基督徒的節日,但在今天,它已經是一個超越宗教的、世界性的慶節。 許多地方將這個日子定為假日,如果不稱它為「聖誕節」,也會用一個其它的名稱,使這一天成為假日。 聖誕咭、聖誕歌、聖誕老人、聖誕樹、聖誕大餐、鹿車、馬槽、聖母瑪利亞、報佳音的天使、耶穌聖嬰……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和聖誕節有關的人、物或活動。 我們中有誰沒有參加過這些活動,或從沒經驗過和聖誕節有關的事呢?的確,這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 但我們今天要探討一下的是:這真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嗎?在這節日中,普天下的人都感到快樂和開心嗎?我們可以使這節日成為真正「普天」同慶的日子嗎? 在開始探討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唱一首聖誕歌:「聖誕佳音」(第26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今天我們慶祝聖誕節,無論各位是不是基督徒,我都誠意邀請大家一起默想和反省一個問題:聖誕節對我們、對我們今日的社會還有意義嗎?我們可以做到普天同慶,或者說讓普天下的全人類,都可以享受到聖誕節的歡樂嗎? 事實似乎是,聖誕節已經變了質:聖誕節的主角已經是聖誕老人,而不是我們慶祝他生日的耶穌;慶祝聖誕的地點是燈紅酒綠的地方,而不是教堂;聖誕節的歡樂是狂歡、甚至縱慾,而不是心靈的喜樂與平安;聖誕節未必是我們經驗上主恩寵的時刻,有時反而是某些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陷阱……。 為什麼神聖的聖誕節竟會帶來這些可怕的後果呢?它怎樣才可以成為我們生命中恩寵的時刻呢?它又怎可為世界帶來真正的歡樂呢? 就讓我們靜默片刻,一起祈禱,求上主給我們啟示和光照。(全體靜默片刻) 天父,我們感謝你,你為了愛我們所有人,派遣你的聖子降生成人,住在我們中間。 他曾使盲的人看見,聾的人聽見,啞巴可以說話;他驅逐魔鬼,粉碎邪惡的勢力;他使社會上的邊緣人、受壓迫的人得到解放;他給世界帶來和平,賜人以真正而永久的喜樂。 我們今天歡慶聖誕佳節,求你將聖誕節的恩寵賞給我們,賞給我們所有人和每一個人,讓聖誕節可以成為真正「普天同慶」的日子。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一個古老的故事 聖誕節變了質,因為我們已很少聽到,或沒有從心裡去默想過那個最古老的、最原始的、原來的聖誕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以欣賞的心情,去聽一聽這個聖誕節的原來故事: 若瑟和瑪利亞在那裡的時候,她分娩的日期滿了,便生了她的頭胎男兒,用襁褓裹起,放在馬槽裡,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 在那地區有些人露宿,守夜看守羊群。有上主的一個天使站在他們身邊,上主的光耀環照著他們,他們便非常害怕。天使向他們說:「不要害怕!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這是給你們的記號:你們將要看見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 忽有一大隊天軍,同那天使一起讚頌天主說:「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2:6-14) 普天同慶 聖經說天主子的降生,是一個「全民族的大喜訊」,使人「在世享平安」。但這一切似乎離開今日世界的真實情況很遠、很遠。 世上仍是烽煙四起,有錢的人「日食萬牛,尚怒鼎小」(鼎是載食物的用具),而窮人則貧無立錐,無隔宿之糧。我們的心裡也並不擁有真正而持久的平安。 其實耶穌來,是要傳報喜訊,宣告一個和平之國的來臨,正如路加福音所載: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的喜年。(路4:18-20) 這個「上主恩慈的喜年」就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年,所有出賣了的土地要物歸原主,一切奴隸要重獲自由,人人都可以重獲新生,重新再來一次。(參考肋未紀25:9-10,23-28,39-43) 這是猶太人、上主的選民、信上主眷愛的人--基督徒的前身--的夢。 中國人的夢 中國人也有一個夢,夢想著有一個普天同慶日子的來臨,一個人人安居樂業的日子,那是一個《禮記》上說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世界。 那是愛國詩人杜甫夢想的世界,一個: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世界。 那也是陶淵明夢寐以求的桃花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那裡土地平坦、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園,美好的池沼,和桑樹、竹子這一類民生所需的東西;田間縱橫都有道路,雞鳴和狗叫都能聽得清楚。 但中國人千百年來經歷的苦難生活,又豈是一些虛無縹緲的、詩情畫意的文章所能改變或補償的呢? 第四位賢士 要大同夢、普天同慶夢得以實現,也許我們需要更多的因素--類似下面故事的因素。 聖經本來記載,耶穌降生時,東方有幾位賢士帶著貴重的禮物來朝拜耶穌,傳統認為是三位。但另一些傳說堅持還有第四位……。 賢士柯大鵬本來與東方其他三位賢士一起尋訪聖嬰耶穌。他預備了一塊青玉、一顆紅寶石和一顆珍珠獻給聖嬰。可惜,在途中,他為了救助一位垂死的傷者,耽擱了與三位賢士一同出發的時間。 柯大鵬只好變賣青玉,買了一匹駱駝和路上所需的食糧,再橫過沙漠匆匆趕路。 當柯大鵬抵達耶穌的出生地白冷時,黑落德王因要追殺聖嬰,下令搜捕全城男嬰以斬草除根。柯大鵬路過一間小屋,為了救屋內一位年輕母親懷中的嬰孩,他守著大門,以自己的紅寶石送給了那強行要入屋的指揮官……。 柯大鵬帶著他唯一的禮物——珍珠,繼續四處訪尋耶穌。一路上,他給飢餓者食物,給裸體者以衣著;他醫治病弱,安慰俘虜。輾轉間,三十三年過去了,(那剛剛是耶穌在世上的壽數)。柯大鵬也已變成頭髮斑白的老人。 一天,他來到耶路撒冷,當時全城一片緊張氣氛。原來人們正準備釘死耶穌。 柯大鵬十分激動,趕往刑場,希望及時獻上珍珠,給耶穌作贖金。豈料,途中卻遇上一位被人虐待的無助女子。最後,他用珍珠把那女子贖了回來。 這時,忽然發生地震,柯大鵬被路旁房子掉下的磚塊擊中倒地。 在奄奄一息間,柯大鵬為自己未能幫助耶穌和沒有禮物獻上而難過。這時,他忽然聽到有聲音傳來說:「柯大鵬,謝謝你一直的幫助:我在危難時,你救助了我;我飢餓時,你給了我食物;我口渴時,你給了我水;我赤身露體時,你給了我衣服……。你知道嗎?凡你對我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了。」(節錄自《遲來的朝聖者》) 天主教神學家奧斯定說:天主創造你時不需要你,但天主要救你時便需要你--需要你肯接受他的救恩,需要你和他合作。 我們也可以說:天主在創造世界時,並不需要人類,但天主要管理世界,使界和平、幸福,就需要人類--需要人類的合作,「贊天地之化育」。 剛離開我們不久的德蘭修女,最能明白和實踐上述精神;她正是這個世紀的第四位賢士。 如果有更多人肯做「第四位賢士」,普天同慶,就會指日可待。 相反地,如果我們只是躲在教堂中慶祝聖誕,無論我們的聖誕歌唱得多響亮,無論我們多麼渴望「普天同慶」日子的來臨,它是不會來到的。 各位同學,我們願意做第四個賢士嗎? 為回應上主給我們的啟示,讓我們再唱一首聖誕歌:「平安夜」(見第27頁) 講道及證道 普天同慶十誡 五個做 記著:「獨樂樂,不若與人樂樂」。 做第四個賢士:學習去愛一切有需要的人。 找尋聖誕節的靈性意義;有機會不妨參加聖誕子夜彌撒,感受聖誕節的神聖氣氛。 熱愛生命和生命中的苦與樂,就好像耶穌降生成人,樂於「做人」一樣。 利用聖誕節假期,增進與家人的關係。 五個「不」 小心不要樂極生悲。 不要誤交損友,或和陌生人去陌生的地方過聖誕節。 不可太追求物質的享受;想想聖誕節的主人翁耶穌,不過是誕生在貧寒的馬棚之中! 在慶祝聖誕節時不要太奢侈浪費。 不要製造太多垃圾,違反環保精神。 愛的許諾(全體起立誦念) 上主,你派遣你的唯一獨生子降生成人,教導我們如何去活出一個更豐盛、更喜樂的生命。 他的降生為全人類帶來了喜訊,也使天上、地下的一切都同感歡樂。 我們不單要自己快樂,也要使人人快樂,以達到聖誕節所要求的普天同慶。 求你在這個喜氣洋溢的慶節中,祝福我們,也祝福整個世界。亞孟。 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我們的學校該當是一個愛的團體,我們在這裡學習關心別人、關心世界。耶穌也是為了熱愛人類,才降生成人。 就讓我們用我們的祈禱,表達我們對世界的關懷,對人類的愛。 在每句信友禱詞後,請大家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藉著耶穌的降生成人,我們都成了天主的子女,我們彼此也成了兄弟姊妹。就讓我們用耶穌教導我們的經文,向天父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在聖經中,耶穌被稱為和平之王、平安的賜與者。就讓我們互祝平安,求平安之主,把我們最需要的內心平安,把世界最需要的和平,賞賜給我們。讓我們懷著喜樂之心,互相握手、互祝平安。(大家握手,互祝平安) 最後祝福和祈禱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我們衷心感謝你,你讓我們感受到聖誕的歡樂。但我們知道,世上有許多人,無論在精神上,或物質上,都是十分的貧乏,世人的遭遇,離開「普天同慶」的理想,十分遙遠。 求你祝福我們學校的每一位老師、工友和同學,使我們都能感受到這個節日的喜樂與平安,並幫助我們每人都樂於做第四個賢士,使我們能對有需要的人,多付出一分關懷與愛心,使我們的聖誕節,有一天能真真正正的成為「普天同慶」的聖誕節。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我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普世歡騰」(見第28頁) 第十八冊:善用傳媒 序 大眾傳媒是今日的天之驕子,而傳媒人更被視為是「無冕皇帝」,等閒得罪不得。一提到傳媒,有些人是又怕又恨;說到傳媒對青年人的影響,則更是不知該如何評價,有時更不知從何說起! 我們的社會已發展到騎虎難下的地步:我們一直在向著自由主義、放任主義進發。我們只有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沒有言論自律、出版自律;更不能用任何行政方法,由政府或由任何人士去「干預」這些神聖不可侵犯的傳媒的「自由」。 因此,如果我們要我們的子弟不受傳媒的傷害,唯一的辦法是加強他們的選擇能力和免疫能力! 本書旨在提醒學生們對傳媒有最起碼的警惕,也希望能增強他們對傳媒的免疫力。 一個全校性的大公祈禱聚會 導言 我們每日接觸大眾傳媒:我們看電視、看報紙、看電影、看錄像;我們閱讀雜誌、聽電台廣播;我們聽音樂、買CD、去流行音樂會、追捧我們心中的偶像,甚至上網……。 在不少人的家中,電視是他們家常便飯中的另一道菜餚,他們會一起吃飯,不過大家的眼睛都會朝著同一的方向看過去,那就是電視所在的方向! 我們不必崇拜大眾傳媒,也不必神化電視、雜誌、流行音樂等的力量;但我們卻絕對不要小看它們!如何能發揮傳媒的積極力量,又把它們的壞影響減到最低,這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 在禮儀開始前,讓我們先唱一首歌:「真光照著我」(第26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暑期即將來到,這是一個恩寵的時刻,但也可能是一個罪惡勢力在我們身上萌芽、滋長的時刻。我們要好好的預備一下如何去善用這樣一個漫長的假期。 我們特別要小心大眾傳媒的影響力。 世上絕大部分的東西都是中性的,用於好的方面就有好處;用得不當,就產生壞影響。 就是吃飯、運動、知識、武器,這些都可以產生好的影響或壞的影響。這就是我們中國人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人是萬物之靈,是說人有能力去善用萬物,讓萬物也因為人的善用而愈顯出它們本身的美善。讓我們在這個簡短的祈禱聚會中,祈求上主的祝福,使我們能善用他賜給我們的一切,尤其善用大眾傳媒所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好處。請大家低頭祈禱: 上主,你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求你開啟我們的眼睛,照亮我們的心目,讓我們看到是非、明辨善惡,使我們在面對大眾傳媒的鉅大影響力的時候,能保持高度的清醒,並能作出最好的選擇。因我們的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也許你不知道 ? 下面是一些現代人對現代傳媒應有的認識,或許你已知道,又或許你還未知道: 1. 電視是一種被人操縱的工具,它其實是一種傳遞特別價值觀念的武器,它正在改變你的思想。 2. 電視及所有大眾傳媒其實都是商品,有求就有供。你無條件地接受大眾傳媒,就等於跳入茫茫人海中,淹沒了自己。 3. 電視是單向的灌輸工具,你在電視機前會變得愈來愈被動。 4. 各種媒體其實是大眾的資產,有提供正確資訊、健康娛樂、群眾教育的責任。 5. 絕大部分的廣告都是誇張的,它有時甚至誤導受眾、灌輸不良的意識。你有權批判廣告,甚至不看廣告。 6. 不少傳媒人都是有道德感的,但要求所有傳媒人都如此卻是緣木求魚;所以我們只能要求自己小心、辨別,作出正確的選擇。 7. 你有權關閉電視,你有權抗議不良的傳媒,你有權批判和監管大眾傳媒,你有權聯同其他的受眾和消費者,杯葛不良的傳媒和它們所刊登的廣告。 8. 當消費者集體而堅決地行使他們應有權利的時候,就是大眾傳媒肯認真負起責任的時候! * 你有想過要如何面對大眾傳媒嗎?或者你會任由大眾傳媒去把你完全的塑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想過要善用電視的開關嗎?你知道你完全可以,而且應該關掉那些圾垃節目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傳媒的影響力 梁啟超在他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中,曾指出小說對人的影響力有四種:熏、浸、刺、提;把這理論放在大眾傳媒上,也是十分適合的。他說: 「熏也者,如入雲煙中而為其所烘,如近墨朱處而為其所染。浸也者,入而與之俱化者也。刺也者,刺激之義也。熏浸之力利用漸,刺之力利用頓。熏浸之力,在使感受者不覺;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驟覺。刺也者,能入於一剎那,忽起異感而不能自制者也。提之力,自內而脫之使出,實佛法之最上乘也。」 以上的話,在說明小說或大眾傳媒對我們的影響力,雖是潛移默化,卻十分巨大。薰和浸都可以使我們在長期的習染中改變過來;刺則使我們產生明顯的改變;而提的作用更厲害,可以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之間,認同或甚至代入了小說或傳媒中的某個人物,因而使我們更徹底的改變了自己。 *你認為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或甚至抵消大眾傳媒對我們的影響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戴妃與德蘭修女之死--看傳媒所傳播的價值觀 一九九七年八月三十日凌晨時分,戴安娜在法國度假期間,因嚴重車禍去世。一星期後,德蘭修女亦因心臟衰竭而與世長辭。 戴妃生前與英國查理斯王儲的結合,曾被傳媒喻為「童話式的婚姻」,其後鬧致緋聞滿天,最後以離婚告終。德蘭修女則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獻上一生的精力,為窮人中最窮的人服務,使他們「縱然活得不像人,但至少死得像天使」,使最受歧視的人亦能重獲他們本有的人的尊嚴。 單從對世界的貢獻來說,德蘭修女的貢獻肯定比戴妃的來得深遠,她的逝世不是該受到傳媒更多的重視嗎?但為何實際上卻不是如此呢? *這是不是「市場導向」下的大眾傳媒必然有的表現、必然有的悲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眾要什麼,傳媒就給什麼」:你認為這個原則對不對?大眾傳媒要配合觀眾的口味,或者也要引導、培養、提昇觀眾的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一個受眾,你對傳媒有什麼要求?你會不會支持一些媚俗的傳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聖經說什麼? 人為萬物之靈,所以人一定有一些與動物不同的地方。這不同,不單只是因為人的大腦組織較精密而複雜,更是因為人可以懷抱理想、追求「卓越」--追求一切屬於真、善、美、聖的東西,即聖經所謂「凡是高尚、可愛和光榮的事」,我們都會,而且應該追求。 但人也是活在一個社會中,受群體的影響很大,加上人本身就有罪,而且有犯罪的傾向,所以我們亦很易把一切真善美聖的東西置諸腦後,只追求一些膚淺的、甚至有害的東西。 在人要追求甚麼東西這個問題上,大眾傳媒對我們的影響極大。有些強而有力的廣告,實際上正在塑造我們的喜好和「口味」,甚至正在潛移默化之間改變我們的思想和信仰。 這些傳媒和廣告,究竟那些好?那些壞?我們一時也許不易判別。不過,如果從它們影響的好壞來看,我們便可知道它們的好壞。這就是耶穌所說的「好樹結好果,壞樹結壞果」。 就憑這兩個標準:是否高尚?是否有好結果?我們可以判斷傳媒的好壞,而知所取捨。 現在,就讓我們留心聆聽這兩段聖經: 弟兄們!凡是真實的,凡是高尚的,凡是正義的,凡是純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榮譽的,不管是美德,不管是稱譽:這一切你們都該思念。(斐4:8) 你們或者說樹好,它的果子也好;或者說樹壞,它的果子也壞,因為由果子可認出樹來。毒蛇的種類哪!你們既是惡的,怎能說出善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瑪12:33-34) 講道及證道 為回應上主給我們的啟示,讓我們一起再唱一首歌︰「賜我一個心」(第27頁) 善用傳媒十誡 五個「做」 做個主動的受眾:面對傳媒,以我為主。 善用傳媒,以遨遊四海、增廣見聞、深入生活。 學習「拆穿」傳媒影響人的技倆,以對傳媒產生免疫能力。 善用電視的開關掣,在必要時立刻關機! 發揮消費者的智慧,以抗衡不良的傳媒文化,監督傳媒的運作,投訴不良的傳媒。 五個「不」 不吃傳媒「垃圾」。 不要低級趣味。 不盲目附和「大眾口味」。 不購買不良媒體。 不必常看廣告。 愛的許諾(全體起立誦念) 上主,感謝你賜給我們大眾傳媒,給我們提供快捷而廉價的資訊、娛樂和教育。我們願意善用你賜給我們的這些禮物,去改善我們的生活質素。 但亦求你給我們一個分辨的心,去看出那些有害的傳媒的真正面目,讓我們有力量去抗拒一切對我們身心有害的傳媒。亞孟。 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大眾傳媒確實是現代人的一種財富,但它們亦能敗壞我們,把不良的意識灌輸給我們。 讓我們為負責傳媒的人祈禱,也為暴露在傳媒威力影響下的廣大青年人祈禱,求主使我們都能因善用傳媒而得福。 在每句禱詞後,請大家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天主是我們的父親,我們都是他的小兒女,他關心我們現在和未來的幸福,讓我們誠心向他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平安是上主的恩賜,也是只有良心清潔的人才能擁有的禮物。讓我們真心互相祝福,互相握手,互祝基督的平安。(互相握手) 最後祝福和祈禱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我們感謝、讚美你,你在過去的一年中,給了我們無數的祝福,使我們在一個和諧友愛的校園中,一直快樂的生活。 我們就快要面對一個悠長的暑假,這是一個恩寵的時刻,但也可能是一個令我們跌倒的時刻。求你祝福我們,保守我們,使我們能在你的大能保護下,平安地渡過這個暑期,在下一個學年中,重回母校,更愉快地求學。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眾心的太陽」(第28頁) 第十九冊:慶祝國慶,為國祈福 序 自從胡振中樞機在一九八四年的《有關香港前途聲明》中提出香港基督徒有香港人、中國人、基督徒這三重身分後,我們都醒覺到自己是「中國人」。可是不少香港人一直都對這重中國人身分不熱衷。 我忽然想起了中國藝術名歌中「天倫」裡的一句歌詞:「人皆有父,而我獨無?」我們也不禁要問:「人皆有國,而我獨無?」 有國了,自然就有國慶;但國慶與政權無關。國家屬於我們所有人和每一個人,慶祝國慶也是屬於我們所有人和每一個人的事。 本小冊子要傳遞的就是這個思想,我們有權慶祝國慶,更應為國祈福。因為「人即使建造水塘,但使之下雨的,卻是天主。」 讓我們把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國家,都交在上主的手中。 (一個全校性的祈禱聚會) 前言 有國的地方,就有國慶。 我們通常把國和家連在一起,似乎在說明:國和家是互相依存的,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家,國也不成國。 國和家都是我們在其中生活、成長的地方,所以我們必須建設我們的家、建設我們的國,愛我們的家、愛我們的國。 慶祝國慶,就是愛國家的一種表現。 但國慶除了放假、閱兵、放煙花,或在電視、電台中加插一些與國慶有關的「特備」節目外,還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我們應該積極參加國慶嗎?我們又應以什麼樣的態度和心情去參加慶祝國慶呢? 今天我們也舉行開學禮,在回答上面問題前,讓我們首先唱一首歌:「爾眾萬邦」(見第27頁)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如果我們要問:「我應該怎樣慶祝國慶?」我們就應問:「國家對我有什麼意義?」我為什麼要愛我的國家?是我要為國家存在嗎?或者是國家要為我和為所有的國民存在? 今天也是我們的開學禮。開學禮是我們為未來一年定出一個方向的好時機。我們今天特別思考國家的問題,因為我們確實有一個國家,一個屬於我們的國家--中國。 中國古人有一副對聯:「心存千秋,方能面對目前;胸懷全局,始可經略一方。」這是說,如果我們能有更大的志向、更遠的目光,我們就能更認真地面對今天的生活,更熱誠地從事今天的工作。 我們努力求學,其中一個重要目標,也是為了要服務國人、貢獻國家。 我們有權愛我們的國家,我們也有權為自己和為自己的同胞,建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美麗家園。 今天,(在這個國慶日裡),就讓我們靜默片刻,誠心為這個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國家祈禱。(大家低頭默禱片刻) 上主,你給了我們生命,也讓我們在這個國家中生活和成長,發揮我們的生命,展現我們的才華。我們感謝你。 我們(今天)特別求你,使我們的國家繼續走上富強之路,並且在各方面,無論是自由、人權、民主、民生,以及在生活的各種質素上,都能繼續發展。 讓我們共同享受國家的繁榮,也使我們的國家,在全球的發展上,作出應有的貢獻。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青少年重個人輕國家? 一九九七年九月,香港一項有關公民教育的調查發現,青少年大多關心個人自由和權利,家國觀念卻擱在一旁。 該調查發現,青少年認為加強對自由、人權、香港的認同和增強思想批判力,遠較加強對中國的認同、民族教育等重要,且最輕視推廣國家象徵——國旗和國歌教育。 香港雖然已回歸中國,但青少年的身分認同未因此而改變。有六成六(66%)的受訪者仍然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而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不足三成。 有些人因此認為,在青少年仍未全然認同國家民族觀念時,政府不宜急於推行愛國教育,否則只會出現反效果。讓我們就上述現象,思考一下: ★現在距去年的調查已有一年了,你認為青少年「重個人輕國家」的態度有改變嗎?他們今天對中國的認同是多了還是少了? ★ 你認為你自己對中國的認同又有多少?是十分認同?頗認同?普通?少少?絕少?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什麼慶祝國慶? 以下是一些慶祝國慶的理由,你贊成多少?請你圈出你自己的答案: | 贊成 不贊成 | 1.國慶是我們國家誕生的日子,所以值得慶祝。 | 1 2 3 4 | 2.國慶可以凝聚國民的心。 | 1 2 3 4 | 3.孫中山先生說中國人是一盤散沙,國慶可以補救這毛病。 | 1 2 3 4 | 4.國慶是一種大規模的國民教育,提醒市民對國家的責任。 | 1 2 3 4 | 以下是我們個人參加慶祝國慶的理由,你贊成多少?請圈出你個人的答案: | 贊成 不贊成 | 1. 這是「我的」國家,參與慶祝國慶是我的權利。 | 1 2 3 4 | 2. 我可藉參與國慶而加深我的愛國情懷。 | 1 2 3 4 | 3. 我的參與,甚至我的臨在,都可以帶動別人的參與。 | 1 2 3 4 | 4.如果我因對國家不滿而不參與,也於事於無補,不如藉參與而製造某些改變。 | 1 2 3 4 | 愛國的情懷 以下有三段文字,可以幫助我們獲得較正確和較均衡的愛國態度: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平生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明‧楊繼盛:就義詩) 萬象陰霾打不開,紅羊劫運日相催; 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 (孫中山:無題)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 慶祝國慶,因為我們深愛這個屬於我們的國家。但愛國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所以要愛得恰當。 楊繼盛是一位愛國者,以直諫而名聞天下。但亦因為他的敢言,所以遭受毒刑並被殺害。他死前留下這首就義詩,希望自己的浩然之氣能夠留在天地之間,以自己的丹心和忠魂去報答國家的恩澤。 孫中山先生革命多次失敗,直覺上感到這真是一種「紅羊劫運」,它所帶來的國難,十分令人喪志。但他還是百折不撓,要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把乾坤扭轉過來。 但愛國亦絕非只是一種感情,它要求理性、智慧、反思和具備批判的能力。就像我們看歷史上的秦國和六國,他們都是因為自己內部出現了問題而被消滅的。如果我們為他們悲哀,自己卻學不到任何教訓,那最終的結果是,我們也要犯上他們所犯的錯誤,而後人亦要為我們的錯誤而悲哀了。 愛國,要結合上面所說的一切;這些思想,也值得我們在未來的一年中,反覆思量,使我們在求學上有更廣的視野、更大的使命感。 聖經的愛國者 猶太人--當我們坐在巴比倫河畔,一想起熙雍,即淚流滿面。(詠137) 保祿--他們是希伯來人?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我也是!(格後11) 耶肋米亞先知--我要為群山號咷痛哭,為原野高唱哀歌,因為全都被焚毀了。(耶9) 耶穌--耶穌臨近的時候,望見京城,便哀哭她。(路19) 聖經中有很多愛國家、愛民族的思想。 以色列民充軍異地時,不斷緬懷祖國;耶肋米亞先知的愛國熱情,可以比美中國的屈原;保祿時代,猶太人已經亡國了,但他仍以作為一個猶太人為榮;甚至耶穌自己,也曾為了自己的民族、同胞而流下「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的眼淚。我們又應怎樣培養我們愛國的情懷呢? 當然,上述的聖經章節還有更深的含意,就是假如人不忠於天主,不肯按照上主的計劃去活出生命中的真、善、美,那麼國不成國,家不成家,甚至國破家亡,都將是必然的結果(猶太人認為這是天主的懲罰)。 講道及/或證道 為回應上主給我們的啟示,讓我們一起再唱一首歌:「主慈頌」(見第28頁) 慶祝國慶十誡 五個「做」 常常以嚴肅的態度,並帶著一份敬意聽奏國歌或唱國歌。 有機會就爭取參加適量的慶祝國慶活動。 趁機會緬懷中國先賢對創建國家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勞,並為祖國誠心祈福。 為祖國的未來而準備自己,尤其要好好的掌握求學的機會: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扎根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五個「不」 不要有狹隘的、排他的國家主義。 不讓國慶日只是一個放假的、吃喝玩樂的空洞日子。 不逃避作一個現代中國人的責任。 不要單單問國家能為我作什麼?還要問我能為國家作什麼? 對國家不要只懂責難,也不盲目歌功頌德。 愛的許諾(全體起立誦念) 國以民為本。我們是怎樣的人,就有一個怎樣的國家。今天,在這個學期開始的時候,我們願意在上主面前許諾,要成為中國的好兒女,並要加倍努力求學,為國家的前途,為同胞的幸福而作出貢獻。讓我們一起誦念: 上主,感謝你賜給了我們一個國家,讓我們可以在國家的保護下,快樂、平安的生活。 這個國家是屬於我們所有人和每一個人的,我們求你使我們國家裡的公僕們能忠心為國,真誠地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同胞能奉公守法,以國家的利益為重;我們的青年人有遠大的理想,能夠為人民而獻身。 我們許下,要好好的求學,要不斷的努力,今日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將來創建一個更美好的國家。求你幫助我們達成我們的願望。亞孟。 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中國有五、六千年的歷史,曾經走過一條十分漫長的路。在這路上曾經出現過無數有名的和無名的人,他們都是創建這個國家的功臣。 我們相信在上主的護佑下,祖國仍要繼續走下去,而且越來越能在人類的歷史上發出她的光芒。就讓我們(在今天的國慶日裡)為我們的祖國祈禱,求上主繼續護佑她。並求上主讓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在來年中更努力地求學,以使我們自己能夠成為國家、民族的「祝福」。 在每句禱詞後,請大家一起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一個國就好像一個家一樣,裡面的人需要彼此相親相愛、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彼此補足。天主教相信上主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彼此都是兄弟姊妹。就讓我們懷著這種良好的願望,一起同聲的向我們的天父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感,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平安自天賜,也是人努力的成果。我們互祝平安,也祝願活在這個國家內的人,人人都有平安,人人都能安享太平的生活。就讓我們懷著這種希望,互相握手,互祝平安。 (互相握手) 最後祝福和祈禱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你創造了我們,也讓我們能建立國家,在裡面平安地生活。 我們(今天慶祝中國國慶,)感謝你感召和福佑了我們的先賢,為我們建設了這個美好的家園。 求你以你無限的慈愛,繼續保守她,讓我們的國家能在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上,與時並進,並讓我們全國人民,在發揚文化,促進倫理,建設民主,維護人權、自由和公義上,都能不斷地努力。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齊唱國歌或肅立聽奏國歌) 第二十冊:耶穌的母親;我們的母親 序 你喜歡一個人,也會接受他的母親;我們信仰耶穌,本來也很自然會喜歡他的母親。但也許由於基督教朋友對我們的一些看法和影響,我們,尤其是那些重視合一運動的人,對聖母的敬禮,總有點不大自然。 我們這一次趁聖誕佳節,這個「耶穌誕生於童貞女」的日子,特別看一看瑪利亞和耶穌的關係。並從這裡,也檢視一下我們和我們自己母親的關係。 但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希望我們能效法瑪利亞的精神,特別是她的「貞女」與「母親」的雙重特質,並在生活上培養對信仰和理想的忠貞,對別人和對團體的承擔。 願聖嬰和他的母親,祝福善用這本小冊子的學校和同學。 (一個全校性的祈禱聚會) 前言 聖誕節是耶穌誕生的好日子,也是一個讓我們有機會默想、感受和分享愛、生命、福、樂的日子。 下面我們就根據上述的愛、生命、福和樂這四點,提出一些簡單的概念,給各位同學參考,以準備大家的心情,參與今天的禮儀。 愛--這是指天主的愛、耶穌的愛;也是指人間的愛、瑪利亞的愛;還有母親的愛,子女的愛,親子之間的愛。 生命--在聖誕節,我們想到的是生命的誕生、生命的傳承;我們看到嬰孩的生命是可愛的,也是柔弱的;還有生命的發展,生命的滿全;亦包括生命的欠缺,生命的包容。 福--能夠愛是有福的,有幸被愛也是有福的,有能力使不可愛的變為可愛,就更加有福了。天主愛我們,這是福;我們愛天主,我們彼此相親相愛,這也是福。 樂--有福就有樂,有幸福的生命,才有快樂的生命。聖誕節是普天同慶的快樂日子,我們要學會把快樂建基於真、善、美、聖之上,而不只是吃喝玩樂而已。 儘管外面的世界已經把聖誕老人、聖誕咭、聖誕禮物、聖誕派對和聖誕大餐,當作是聖誕節的主要內容,甚至是唯一的內容,但我們還是沒有忘記:耶穌才是聖誕節的主角!能活出聖誕的精神,才不負這個聖誕節的佳日。 所以今天,我們除了慶祝耶穌的誕生外,也特別聯想到和耶穌緊緊相連的一個人--聖母瑪利亞、耶穌的母親。 我們也想起我們自己的母親,和那些把生命帶到世上來,茹苦含辛地、孕育生命的所有母親。 就讓我們今天擴闊慶祝聖誕的範圍,讓耶穌的母親和我們各人的母親,也進到我們的感謝、思念和祈禱中。 在正式進入禮儀前,讓我們首先唱一首聖誕歌:平安夜(第26頁)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有母親,而且有慈愛的母親。 我們的母親未必是世上最好、最能幹、最漂亮、最仁慈的女人,但我們可以相信,她們是世上最愛我們、最接受我們的其中一位。 耶穌也有自己的母親。 如果我們大部分作子女的,都愛自己的母親的話,耶穌一定也很愛自己的母親。 也許我們早已忘記了母親在我們仍然「懵懂」時,曾經為我們作過的一切:懷胎九月,哺乳多時;很長的時間用雙手抱著我們,為我們花掉了她們最青壯的歲月……。 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母親不會忘記這一切。因為我們的生命早已深深地烙印在她們的生命之中。 耶穌是真天主,也是真人,是人中之人、至情至性的人,所以,即使他普愛天下萬民,但他也一定十分愛自己的母親,並以最獨特的愛,去愛自己那位獨一無二的母親。 其實所有人的生日,都應該同時是母親日,因為正是母親把我們帶到世上來。而且,母親不單要忍受生孩子的痛苦,還有一些母親因此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事在古代時有所聞) 因此,在聖誕日感念聖母瑪利亞的辛勞,是適當的。所以不單在聖誕的馬槽中有聖母像,聖誕歌中也有不少讚美瑪利亞的篇章。 就讓我們今天在這個短短的禮儀中,把耶穌、聖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母親,全部連結起來,構成一幅充滿溫馨之愛的圖畫。 現在請大家靜默片刻,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我們今天懷著歡欣的心情,慶祝聖誕節,感謝你為救贖我們而派遣了你的獨生子,降生成人,居我人間。 在聖嬰的身旁,我們看到他的母親。 她不單把耶穌帶到世上來,還和他一起渡過了他在世上三十三年的歲月,直至在十字架下,陪伴耶穌走完他塵世最後的一段旅程。 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我們不單接觸到一位降生的救主,還在他身旁,看到一位偉大的母親。 今天,我們也同樣地記起了我們出生的日子,和那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我們的母親。 天父,求你使我們不單歡欣地慶祝這聖誕佳節,也為聖母瑪利亞和一切的母親而感謝,感謝你賜給我們的一切。並求你使我們的母親、和所有的母親,都充滿你賜予的豐盛的祝福。你是天主,永生永王。 全體:亞孟。 世上只有媽媽好? 歌頌媽媽的慈愛,唱出「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謠,無疑是很美麗而動人的。 但世上的媽媽不見得全部都好。下面的一些或真實,或根據事實而虛擬的故事,也許你也曾略略的聽說過: 一、在中國古代帝王繼承的鬥爭中,也有母親牽涉於幫助這個兒子,而殘殺另一個兒子的事例。權位可以把親情扭曲,當事人又怎能不萌生「為何要生於帝王之家」的悲嘆呢?香港不是也有為爭家產而致母子、母女對簿公堂的嗎? 二、一個母親因為女兒出生不久,丈夫便死了,於是認定是這個女兒為家門帶來不幸,而一生仇恨女兒。 三、某太太因為沉迷打麻將,而完全不管教兒子,而且十分放縱他。兒子長大後作奸犯科,因而被捕入獄。他在獄中思前想後,覺得自己的一生是「毀」在自己母親手中的,因而對母親懷著滿腔的怨恨。 * 你也看過有十分不好的母親嗎?你自己是否也經驗過母親對你不好?為什麼會有這種母親的存在?是這個母親生來不好?是我們誤會了母親?還是另有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現代人生活要面對的挑戰、磨難,著實不少,而現代母親要面對的問題也許更多:工作、育兒、家務、經濟困境……也許還有丈夫的婚外情、子女的不聽話和不成材。這一切都可以令她們灰心喪志。她們不是完人,所以她們在過大的壓力下也許會不理性、鬧情緒,甚至會虐兒……但真正了解她們的,又有多少?你又會怎樣看那些「不好的」母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上只有媽媽好! 上面的例子並不普遍,「母親是慈愛的」想來應是大多數人的共識。我們大概都會唱下面這首歌吧?(如果可能,不妨一起唱)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 是的,媽媽對我們是很好的,她對我們也實在付出了很多、很多。媽媽真好! 孔子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我們都曾經在父母的懷中,尤其是在母親的懷抱中,渡過了我們人生中最脆弱,和最寶貴的「三年」時間。事實上,我們整個幼稚園和小學的階段,幾乎都不能沒有媽媽的關心、操勞和照顧。而報酬呢?有時卻只是我們的不諒解、不欣賞、嫌囉囌……。 * 你欣賞你的媽媽嗎?你為什麼有時會覺得媽媽很煩?很囉囌?請你舉出你最欣賞你媽媽的三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你的媽媽有令你生氣、難堪的地方,但你做子女的,能否體諒到媽媽的困難、接納她的不足?並能成熟地從有缺點的媽媽身上,看到她是孕育、撫養、栽培自己的、世上獨一無二的母親?請你舉出一些你能接納一個不足的媽媽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的媽媽 瑪利亞是耶穌的媽媽,耶穌一定認為自己的媽媽很好,不單單因為瑪利亞本來就很好,更因為耶穌懂得欣賞媽媽的好、懂得感謝媽媽所作的一切,即使遇上不如意事,亦能從瑪利亞的不足之中,看到她的愛和善意。 而瑪利亞呢?因為她心中充滿了愛,她有一個十分細緻而敏銳的心靈,她愛天主、也愛人,又能承行天主的聖意,所以她一定也是個最愛耶穌的人。 瑪利亞的細緻、敏銳和充滿愛的心靈,在她探訪表姐依撒伯爾,和她在加納婚宴中請耶穌變水為酒這兩個事件中,已表露無遺了。 她以天主之母的身分,居然在自己有身孕時,卻不辭辛勞,主動去探訪也是在懷孕中的表姐,這是多麼利他和無私的愛! 在加納婚宴中,人人都興高采烈,誰也沒有發覺缺了酒,只有瑪利亞發覺了。她是一個多麼充滿關懷和有敏銳觸覺的女性! 這樣的兒子,配上這樣的母親,又怎能不產生了世間最美的親情? *你是否覺得,耶穌這位人而天主的絕對完人,配上瑪利亞這位完美的女性,必然會有最好的親子關係?如果你要改善你和你母親之間的關係,你認為你可以從這裡學到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法耶穌的媽媽 天主教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有一份重要文件叫《教會憲章》,認為我們可以效法瑪利的,是她的「貞女與母親」的雙重身分。 貞女,因為她忠貞、忠於天主;母親,因為她有生育的能力、她生了耶穌。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而且應該成為「貞女與母親」。 我們要做貞女--忠於理想、忠於信仰。對別人、對自己的另一半(丈夫或妻子)、對國家、對工作、對朋友、對天主,都忠貞不二、盡忠職守。 我們要做母親--有生育能力、有創作力,能夠培育新生命,可以啟發和感染別人,能夠為別人帶來朝氣和新生。 *不論你的性別如何,你都可以、而且應該成為「貞女」和「母親」。但你要怎樣作才能達到這目的呢? 貞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聖誕夜(路2:6-14) 他們在那裡的時候,她分娩的日期滿了,便生了她的頭胎男兒,用襁褓裹起,放在馬槽裡,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在那地區有些牧人露宿,守夜看守羊群。有上主的一個天使站在他們身邊,上主的光耀環照著他們,他們便非常害怕。天使向他們說:「不要害怕!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這是給你們的記號:你們將要看見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忽有一大隊天軍,同那天使一起讚頌天主說:「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講道及/或證道 為回應上主給我們的啟示,讓我們一起再唱一首聖誕歌:小白冷城(第27頁) 耶穌的母親;我們的母親十誡 五個「做」 效法聖母對天主的忠貞,對理想的執著。 效法聖母作「母親」,用自己充實而活潑的生命,去引發起另一些充實而活潑的生命。 學習去欣賞母親為我們所作的一切,從她的外在行為,看出她內心至熱和至誠的愛。 接納母親的不足之處,因為世上並沒有完美無缺的人。 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去欣賞和愛護世上所有的母親。 五個「不」 恭敬及孝愛聖母而不拜聖母,因為她不是神,她只是受造物之一。 不半途而廢,不見異思遷。 不自我封閉,不自滿自足。 不嫌媽媽的囉囌,在朋友前不怕和媽媽在一起,也不拒絕媽媽的照顧。 絕對不做壞事以令媽媽傷心。 在以上「十誡」中,請你圈出你最喜歡的兩點。並請你在「做」上另作一點,在「不」上也另作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愛的許諾(全體起立誦念) 天父,感謝你派遣你的獨生子降生成人,住在我們中間。耶穌生於一個女人,這是他在世上和人建立的第一個關係。我們的母親也是和我們建立關係的第一個人。 我們今天慶祝聖誕節。求你幫助我們效法聖母熱愛耶穌,也幫助我們像耶穌愛聖母一樣地愛我們自己的母親。 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聖誕節是一個愛的節日,現在就讓我們以我們的祈禱,去表達我們對世界的關心、對人類的熱愛。我們尤其要為所有的母親祈禱,並使所有人都能像聖母一樣去愛。 在每句禱詞後,請大家一起回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天父派遣他的獨生子,藉童貞女瑪利亞降生成人,是為使所有人都成為他的子女。所以耶穌在教門徒祈禱時,便直接了當地要他們稱天主為父。 現在我們就以耶穌當時所教的經文「天主經」,向天父祈禱: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聖誕節是和平的節日,耶穌是和平之王,我們也應以促進和平,當作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目標。 我們現在要作的「互祝平安」,就是這樣的一個記號:我們要為和平而努力,尤其要努力使我們的家,成為一個和平之家。 懷著這種精神,請大家互相握手,互祝平安!(互相握手) 最後祝福和祈禱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請大家低頭祈禱(全體默禱片刻): 上主,我們衷心感謝你,你讓聖母瑪利亞把耶穌帶給我們,也讓我們的母親把我們帶到世上來。我們為此而讚美你! 求你幫助我們能效法聖母瑪利亞貞女與母親的芳表,使我們一生忠於我們的信仰,忠於我們的理想,以及忠於我們做人的原則與操守。並使我們一生能開放自己,願意與人溝通,有能力激發別人的生命力,可以為未來而塑造新人類、新公民。 求你也祝福我們的母親,她們為我們付出了極大的辛勞,為我們而花了最大的心力。求你親自報答她們,也讓我們活出一個成功的生命,一個愛主愛人,對社會有貢獻的生命。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成就,我們的成材,就是我們母親最大的光榮、快樂和幸福。 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我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是何嬰孩(第28頁) 第二十一冊:基督徒與社會主義 序 提起社會主義,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抗拒。 想起中國大陸仍然實行社會主義,我們會覺得這是違背世界的大潮流,因為我們會以為今日的世界,已經是一個資本主義的世界,而資本主義所代表的,是民主、自由、公義、平等和人權。我們又會誤以為,社會主義所代表的,正是不民主、不自由、和對人權無情的踐踏……。 如果我們繼續懷著這種心情活在這個一國兩制的香港中,我們對於中國肯定不會有什麼歸屬感,這對「一國兩制」的運作,並無幫助。 這本小冊子的目的,不在探討「社會主義」的政治上的內容,只在幫學生明白「廣義的」社會主義,即社會主義「精神」。這社會主義精神,就是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也是今日許多「福利國家」所奉行的福利政策的基礎。 天主教雖然並不認同某些社會主義國家所用的方法,但近百年來的社會訓導,卻也有很多「社會主義精神」的色彩。這本小冊小要探討的,就是這個社會主義的「精神」。 (一個全校性的祈禱聚會) 前言 提起社會主義,不少香港人都會有少許怕怕的感覺。 他們會聯想起共產政權、無神主義、文革、落後的鄉村、希望工程、長江水災,甚至貪污、腐敗、走後門、茅廁……。 換句話說,在香港人的潛意識中,社會主義並不是什麼漂亮的東西。 但香港現在已進入「一國兩制」的階段,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內地實行社會主義。這個社會主義就在中國大陸中運作,而中國大陸就在香港身旁,她已經是香港人的祖國! 如果香港人對社會主義一無所知,或者對社會主義存在種種不必要的誤會和偏見,那麼這個「一國」就很難在香港人心中植根,更不要說有什麼感情了。 對基督徒來說,社會主義更讓人產生另一重隔膜,就是因為社會主義中國的整體環境給人以一種不信神的感覺,人們便在不知不覺間,把社會主義和無神主義連在一起了。基於這個原因,香港的基督徒對社會主義中國,便更有一種格格不入的疏離感。 今天,在這個聚會中,我們會仔細地看一看,社會主義究竟是什麼?它和基督的信仰又有什麼關係? 在進一步探討這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唱一首歌。「何處有仁」(見第27頁) 主禮: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全體:亞孟。 主禮:願主與你們同在! 全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主禮:各位同學,我們今天聚在這裡,是要祈禱,也是要反省。我們反省一下,究竟社會主義是什麼樣的一回事。 按照《辭海》和《辭源》這兩本具有相當權威的中國辭典的解釋,社會主義的基本意義是「以社會為本位」,主張個人的行動,皆應從屬於公共的目的和利益,並要達到社會財富的平均分配,勞動者各得適當的報酬。 如果單純從這個角度去看「社會主義」,它根本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也不令人覺得可怕。相反地,它還與我們天主教的教義有相當一部分的重要共通點。 耶穌教我們愛人,而且要愛最小的兄弟姊妹,愛那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而他們正是社會主義中所說的無權無勢的勞苦大眾。所以基督徒本來就有社會主義的「精神」。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恐懼,可能是來自前蘇聯政權的錯誤政策,或過去中國大陸政權的表現,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所給人的不幸經歷。 蘇聯和中國大陸都實行過社會主義,而且產生過流弊,這是千真萬確的歷史事實,但無論如何,這兩個國家並不就等於「社會主義」,正如我們也不能只看到實行資本主義的印度的落後情況,便認定資本主義就等於「落後」一樣。 我們今天對社會主義精神的探討,可能會引起一些人情緒上的反應,所以我們特別祈求上主的光照,使我們能以一個求真的心,去作出客觀的反省,以幫助我們去創建一個更人道、更合理的社會。 請大家靜默片刻,低頭祈禱。(全體靜默片刻) 上主,你是我們的大父,你愛我們所有人,也愛我們每一個人。你願意我們活在一個物質豐裕的世界中,也希望我們能共同分享這個世界的豐裕。你要這個世界得到全面的發展,也希望這些發展能惠及我們所有人和每一個人,尤其那些無權、無勢、無力,甚至一無所有的人。 我們求你祝福我們,使我們的社會一方面能照顧每一個人的權益,也能顧及大眾的權益,讓我們大家都能快快樂樂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猶如活在你的大家庭內一樣。因我們的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全體:亞孟。 天主教社會訓導的柱石 一九八六年,美國天主教會曾公佈一分文件《經濟上的公義為所有人》,把天主教會近代有關社會訓導的精神,歸納成十大原則。下面我們反省一些特別和「社會主義精神」有關的幾點: 一、人性尊嚴原則 該文件綜合了天主教訓導的精神,指出最重要的第一點就是:「每一個人都是按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並為耶穌基督所救贖;因此每個人都是無價的,是人類家庭應受尊重的一員。」 這裡的每一個人,指的是所有人和每一個人,不分種族、性別、年齡、國籍、宗教、階級、教育程度、智愚賢不肖,或任何人為的劃分。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 不是我們的所作、所為、所有,或是我們的成就,使別人能尊重我們。我們受尊重,只因為我們是「人」。 只要我們是「人」,就值得受到尊重。 但天主教的訓導由「人」開始,卻絕不主張「個人主義」,也不容許自私自利,聖經更厭惡和嚴厲譴責那些只求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別人死活的人。 反省 首先,請你按你日常的觀察,給下面各有關人士打一個分數,1代表最低分,6代表最高分。表中所說的「尊重所有人」是指「尊重所有人和尊重每一個人」。 | 否 是 | 1.你的同學尊重所有人 | 123456 | 2.你自己尊重所有人 | 123456 | 3.香港的教育制度尊重所有人 | 123456 | 4.香港社會尊重所有人 | 123456 | 5.中國社會尊重所有人 | 123456 | 6.歐美等先進國家尊重所有人 | 123456 | 7.這是一個尊重所有人和尊重每一個人的世界 | 123456 | 如果你已經為上述人士打了適當的分數,請你也回答下面問題: 1.香港人是不是把新移民當作一種威脅?為什麼? 2.你自己怎樣看新移民?你有沒有把新移民當作朋友?如果你的學校有新移民,你會否主動去接觸和關懷他們? 3.你自己是怎樣看中國農村中的貧窮人?你尊重他們嗎? 4.你以為歐美等國家的人民是怎樣看第三世界人民的?他們認識他們嗎?尊重他們嗎?把他們看作是兄弟妹妹嗎?為什麼? 5.你認為我們今日的世界離開互相尊重的理想仍有多遠?你會做什麼去為一個互相尊重的世界而奮鬥? 6.經過上述反省後,你會不會修正上面問卷的分?為什麼? 二、參與原則 上述文件說:「我們相信人有權利和義務參與社會,共同尋求公益及大眾的、特別是窮人和弱者的福利。」 這裡所說的參與,特別是指參與一切能影響我們自身命運的事件。例如公民對政治的參與,工人參與和他們勞力有關的事宜等等。 這個「參與原則」特別適用於公民的投票權利和義務,及工人對他們工作方面的參與。 政治的參與,尤其是參與投票,已經是我們香港人的共識,下面我們談談工人的參與。 其實,工作不只是一條求生之路,而且還是參與天主繼續創造的方式,也是一個人完成和發展自己人性的重要方法。天主教還認為工作本身就是一種靈修,人可以藉工作而達到聖德的高峰。 要想維護人的尊嚴,維護工作的尊嚴是一個重要的條件,這包括要尊重工人的一些基本權利,例如公道的工資、組織和參加工會、私產權,及經濟方面的主動參與權等。 對於社會上的不平事,我們也要參與,至少要表達我們的意見。 反省 請按上面第一條的方法,為下面各問題打分數,表達你同意的程度(1是最不同意): | 否 是 | 1.工人有權利參加工會 | 123456 | 2.工人有義務參加工會 | 123456 | 3.學生應該參與學校事務 | 123456 | 4.我本人是經常參與學校事務的 | 123456 | 5.市民有義務投票 | 123456 | 6.對憲法給予我的權利,我會盡一切力量去爭取 | 123456 | 7.我認為在敬業樂業中,我可以獲得人性的尊嚴,完成做人的使命 | 123456 | 請你說出你對上面選擇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管家原則 「天主教傳統堅持,我們須以管理受造界的姿態,向造物主顯示尊敬。」 只有天主才是大地的主人,我們不過都是管家;我們是要為我們所作的一切,向造物主天主負責的(Accountable)。 在這個角度下,我們可以這樣說:美國這片土地並不屬於美國人,美國是天主交給美國人,請他們去為世界的好處而耕耘、管理這片土地。 同樣,中國的美麗河山也不是屬於中國人的,而是天主把她交給了我們,要我們為世界的益處而好好的加以耕耘和管理。 如果相信聖經的人,能夠真心的相信上述真理——基督徒信仰的核心——,今天世界貧富懸殊的現象,應可大為改善。 反省 1.你相信人類不過只是大地的管家嗎? 2.你有霸佔東西的傾向嗎? 3.你對一切的物件,會有一種珍惜的態度嗎?你明白甚麼叫「惜福」嗎? 4.你有沒有浪費的習慣?你會不經意地隨手丟掉東西嗎?想想你是如何吃「自助餐」的?你又如何處理BBQ過後的用具和剩下的食物? 5.你努力讀書,是為了出人頭地、吐氣揚眉、多賺點錢,還是也有要做個「好管家」的抱負? 四、公益原則 這是指在尊重個人的同時,也要顧及社會整體的利益和發展。教會主張要有保障個人的「私產權」,但亦明確的主張「私產權從屬公用權」,要為大眾的福利而善用自己的所有。 天主教還認為公益的原則要指向「國際的結構,這些結構跨越地區及國家的界限,能推動人類家庭的公道發展。」 換句話說,天主教主張:個人的私產、公共的利益、國際組織的公道結構、人類大家庭的建立,這四者要取得平衡,並要均衡地發展。 反省 下面有些主張和現象,要求我們認真的反省和回應,請你逐一回答: 一、天主教在梵二的《現代憲章》中這樣說:「天主曾經欽定,大地及其所有是供人人使用的,所以應能公平地惠及眾人。任何形式的所有權,常應注意天主欽定的這條法律。故此,當人使用合法擁有的財富時,不應將財富單看成是自己專有的,而應視作公有的,意即這些財富應能惠及他人。」(現代69) 請你用這原則去衡量下面現象: 1.在知識產權的爭論中,個人的利益和社會的利益應如何平衡? 2.你認為香港在討論知識產權時,有沒有考慮公益的原則?我們應否視知識產權除了是屬於個人以外,它本身也是人類共有的資產? 3.你知道嗎?今日世上最有錢的三個人,其財富的總和等於世上最窮的四十八個國家財富的總和,這是名副其實的「富可敵國」。於是產生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而今天世上「凍死骨」的人就有八億左右。你認為這個現象健康嗎?原因在哪裡? 4.今天用來減低污染的科技,十分昂貴,發展中的國家絕對沒有足夠資金去購買這些高科技,所以唯有重走上個世紀發達國家走過的「污染之路」,去發展自己的工業。這是全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要責備今天的第三世界國家,還是要責備以高科技去賺大錢的國家?為什麼? 二、天主教的一位主教聖盎博認為,施捨窮人就是「完璧歸趙」,即是「把原屬於他們的歸還給他們。」 1.你認同聖盎博的話嗎? 2.當你施捨時,你是怎樣看待接受你恩惠的人?你有點高高在上,充滿優越感,儼然一位善長人翁的架勢嗎? 3.你認為能夠幫助人,是一種責任?或者其實是一種權利?光榮?幸福? 4.屬於你的,有時間、金錢、才能、愛心。你準備怎樣善用它們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中國智慧點滴 中國文化中有很多關心人民、強調公益的精警名句。下面是一些較出名的例子: 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杜甫所希望的是天下人人都可以安居,不再流離失所。 2.苟無濟世心,獨善亦何益?(李白)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白居易)--李白和白居易的抱負,都是要普施濟眾而非獨善其身。 3. 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白居易)--白居易希望天下人人都穿得溫暖。 4.但願眾生皆溫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李綱)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李綱借病牛之口,于謙借煤炭之口,都是希望能用盡一己的力量,為人民謀得豐衣足食。 聖經的啟示 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彼此相愛(若13:34)。你們愛,不可只用言語,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若一3:18)。人啊!已通知了你,甚麼是善,上主要求於你的是甚麼:無非是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天主來往(米6:8)。在天父前,純正無瑕的虔誠,就是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和寡婦(雅1:27)。天主是友愛外方人,供給他們食糧和衣服的天主(申10:18)。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基督)所做的(瑪25:40)。 天主是一個愛世人的主。凡信天主、愛天主、與天主結合的信徒,都應該和天主同心同德,學會用天主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天主的心去愛世界,愛所有人和每一個人。 講道及證道 為回應天主給我們在生活上的訓示,讓我們一起再唱一首聖詩:「播種仁愛」(見第27頁) 基督徒與社會主義「十誡」 五個「做」 我相信個人的幸福和全體人的幸福是分不開的。 我要多留意社會事、國家事、世界事,以得悉我周圍的真實情況,便於我對周圍作出具體的關懷和回應。 我要掌握機會參與義務工作,增強我的社會感和對他人的責任感。 我要由身邊事做起,學習對別人的遭遇感同身受。 我要為世界而善用上主賜給我的時間、金錢、才能和愛心,並視之為上主給世界的祝福。 五個「不」 我不會只顧自己利益而忽略別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不會排斥非「我」族類。(例如新移民、外籍僱工、社會上的邊緣人) 我不會自視過高,因為我的所有成就也是經過別人而獲得的。 我不追求霸佔世界上的東西,因為分享才是快樂的泉源。 我不會只求獨善其身,因為我會因此而遲早嚐到唇亡齒寒的滋味。 愛的許諾 上主,你願意我們愛所有人和每一個人,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光榮和我們快樂的泉源。能夠去愛是幸福的。 我們許下,要努力求學,為不幸的人、為我們最小的兄弟姊妹而工作,讓所有人,不分種族和階級,不分性別和信仰,都能快快樂樂地生活在一起,猶如在一個大家庭內一樣。因主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團體祈禱(信友禱詞) 天主教是一個熱愛人類、關心世界的團體。我們現在就將我們所愛的人,和所關心的事,都交託在上主的手中,求他仁慈地照顧我們,並俯聽我們的祈禱。在每個祈禱意向之後,請大家一起回答:「求主俯聽我們!」 天主經 如果要問,天主教中最重要的道理是甚麼?我們大概可以回答說:那就是我們只有一個天父,而我們所有人,不分種族、階級和信仰,都是他的子女,我們彼此都是兄弟姊妹。這是我們每次唸或唱天主經時,都應牢記在心的。 就讓我們懷著這種心情,一起唱天主經: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亞孟。 互祝平安 平安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感受,也是一個安定、繁榮、自由、公義、仁愛的社會帶給我們的一分禮物。我們祝願彼此內心都有真實的喜樂和平安,也求上主把這平安賜給我們的社會、國家和世界。 請大家以彼此握手的方式,互祝平安。(大家可向自己前後左右周圍的人互相握手,互祝平安) 最後祝福和祈禱 上主,你要我們愛所有人和每一個人,這不單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權利。能夠發揚自己的愛心去愛人、使人人快樂,那是多麼光榮而幸福的事! 我們希望在我們的社會中,人人可以安居樂業,人人獲得充分的快樂和自由,人人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希望所有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好像是活在你愛的大家庭內一樣。並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亞孟。 最後歌詠:「有一新誡命」(見第2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