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群教徒的責難(讀者心聲) 2011年02月07日
看完了八月廿四日讀者心聲「一群教徒」的《有感》, 我啞然失笑:世界真的很多元化。 我昨晚剛從大陸分別為神父、修女講完大避靜回來,雖非載譽而歸,卻也有點自豪。講了許多香港人、中國人、基督徒三重身份的理論,竟然有機會去實踐,這是天主的大恩。這種蒙恩的感覺,是我去台灣辦講座,去星、馬主持佈道大會時也有的感覺--以能夠為華人做點事而自豪。 可是,自豪感未完,這邊卻看到「一群教徒」對我的批評,認為我曾寫過的一篇短短文章,就有六大段有問題;而本人更是「言論不客觀,憑空臆測,不負責任。以自己的偏見誤導,刻意武斷。」連帶本中心的《教研之聲》也被他們稱為「清算之聲,胡說八道,抹黑他人,抹黑自己的良心」;而我這人「偏偏就欠缺做人的修養,聰明反被聰明誤。」 其實,這樣的我早已不該作神父,甚至連做人也有問題。還好,他們說我「寫宗教方面的文章是佳作,我們讚美。」 本人不擬回覆上文,只想指出幾點: 一、我主張信仰和生活、宗教和社會、聖經和中國文化都要結合。欣賞我的宗教著作而否定我的其它主張,是未能看出其中的聯繫。 二、《教研之聲》由教研中心各同工分別執筆,請責難我的人勿殃及池魚。 三、前曾有讀者指出公教報過多刊登我的文章,不過也有另一位讀者認為「徐神父的文章能指導青少年,多看他的文章也獲益良多」,並「懇請編輯多登徐神父的文章。」可見公教報讀者的多元化。 四、公教報能刊出上述對我「人身攻擊」的文章,也許亦是香港言論自由的一種吧? 五、我主張「信仰一致,政治多元」,大家不妨多說、多討論。多說,包括不必害怕為中國說句欣賞的話;否則,這已非言論自由的香港。 六、在這個大時代中,每人有不同的經驗、感受和政治取向,因此會抗拒不同的主張,這是正常的。但「存而不論,和而不同」,道不同、「正好」為謀等人生態度,正是我們該學習和發揚的精神。這就是教會。 七、每次在我被人身攻擊時,我的腦海裡總會閃出屈原、司馬遷、文天祥、秋瑾、德日進神父、聖多瑪斯、聖女貞德,甚至耶穌的影像。我在想,他們在面對同樣情況時會怎樣﹖梁啟超的「十年以後當思我,舉國猶狂欲語誰」的心境,又是怎樣的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