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堯論盡天下

世界胸襟是什麼? 2011年02月07日

當有些香港人強調留港、愛港、愛國,或主張培養民族感和推動母語教育時,另一些人會質疑這些香港人的視野不夠廣、心胸狹窄、沒有世界胸襟。

其實「世界胸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是否我們這些活在第三世界中,或以第三世界為鄰的人,就很難有世界胸襟;而那些活在第一世界中的人,他們擁有豐富的資訊,能從很高的角度去俯瞰世界,他們就容易有世界胸襟呢?

根據《明報》上月初的報導,一位美國坦普爾大學的地理教授,就曾經感嘆不少美國大學生對世界地理知識極度貧乏的現象。對他系內某些大學生來說,印尼(Indonesia)就是印度(India),馬來西亞(Malaysia)是瘧疾(Malaria)的一種,而日本就是香港的首都!

這位教授還感慨地說,當亞洲發生許多政治和經濟動亂時,在這些學生的眼中,娛樂和電視休閒節目,都比這些消息更有吸引力。

從前我和一位美國神父閒談時,也談到這個可笑又令人無奈的現象,我們都說出了一些我們聽過或經歷過的笑話。例如:一次有一位美國大學生碰到一位從台灣(Taiwan)回來的舊同學,他竟問他會不會泰國文(Thai)!他們不單對亞洲無知,就連和他們同膚色的歐洲人的國家也不例外,他們有些人竟會把希臘當作是羅馬的首都!

說出這些例子,並不在於挖苦美國或美國的大學生。事實上,任何國家達到或接近達到世界的頂峰時,其人民都不會太注意那些對他們沒有太大影響力的其它國家。美國如此,將來的中國(假如她會變成「強國」的話)也會如此。

數年前,我應邀到美國參加一個研討會並發表談話,我在演講末臨時加上了這番話:「朋友們,你們的美國確是一個『很大』的國家,但你們能否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就要看你們有什麼樣的胸襟而定。我希望你們能夠和其他不如你們的國家同行:別人行得快,你們也要行得快;別人慢了,你們便要放緩腳步;在別人跌倒的時候,你們還要嘗試蹲下來……。」

這種態度其實就是基督的態度。他和我們在一起,與我們同行,他感受了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梵二的《現代》憲章要求教會對世界的一切,都「感同身受」,也是這個意思。

一個有世界胸襟的人,應扎根信仰、投身社會、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這也是胡樞機於一九八四年《有關香港前途聲明》中所說,我們有「香港人、中國人、基督徒」三重身份的基本精義。

世界胸襟,說易行難。曾經聽一位研究梵岡歷史的朋友說,連梵蒂岡都不易有世界胸襟,因為在裡面的人,很易只用自己的固有思想去看世界,並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別人身上,而責令別人應有「世界胸襟」!

我有時不怕中國教會或香港教會沒有世界胸襟,也不怕中國人或香港人沒有世界視野,就怕我們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和「有」什麼!

2011年02月07日

世界胸襟是什麼?


2011年02月07日

聖父年的省思


2011年02月07日

答有關李洪志


2011年02月07日

李洪志的法輪功和他的神通大法


2011年02月07日

歐洲福傳之旅雜感


2011年02月07日

德 遊 記 (上)


2011年02月07日

為消除誤會而努力


2011年02月07日

多極世界與世界大同


2011年02月07日

再見了,美國!


2011年02月07日

西方國家的自大與貪婪


 

徐錦堯@fr.luketsui.idv.hk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