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堯論盡天下

為消除誤會而努力 2011年02月07日

 

美國天主教中國會議後記
 

美國天主教中國辦事處於九六年三月中,舉辦了一次有關中國教會問題的會議,目的是要找出九七後,中、港、台各教會間的新關係,及他們可以如何為福音服務和作見證,並涉及北美國家教會在這方面可以扮演的角色。

會中發言的主要包括有香港、大陸、台灣、美國和加拿大的代表。在美國留學的中國神父、修士、教友,也有十二位參加,其餘參加者來自美國各地,全部約一百人。

會議期間我有機會和所有大陸的參加者深入談了一個晚上,可說是會議中的一個意外收獲。

會議的基調相當積極,而且很有前瞻性。

來自蘇州教區、留學美國的徐宏根神父,他不單對大陸的教會加以客觀的分析,辨認教會的優缺點,指出大陸教會自七九年來的變化、限制、進步和未來發展的無限空間,他更肯定了自己未來在教會中的角色:就是首先要以梵二的教導和精神,去培育自己的教友,然後希望使教友們意識到自己的傳教使命,並組成「傳信組」,還有就是要培養接班人。他最後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需要的是懷著無畏的心去學習。」

台灣的李玲玲修女也從她的具體經驗出發,說出她、她的修會和台灣教會如何「帶著禮物」去關心大陸的姊妹教會一個仍然是充滿活力而非瀕臨死亡邊緣的教會。

我的論文則環繞著三個重點:

第一、我認為我們必須肯定,中港兩地原來就是「一個」大家庭,中港教會原本就是屬於「一個」大公的教會,我們互相依存、唇齒相依。而且中國本身的發展是香港前途的所繫。只有透過中港間的良好關係、互相了解和合作,才能有助於兩地的互補和互相提昇。在這方面我個人是樂觀的,因為我相信中國自七九年改革開放以來,過去十七年的發展,是中國過去二百年來最好的發展;而且還在繼續發展下去。我還從我自己過去在中國從事教會活動的經驗去指出,中國過去十七年在宗教自由的變化上也是巨大的、深刻的,朝著良好方向而發展的。

第二、我主張和大陸展開全面的對話和交流。我特別指出我們教研中心過去在這方面努力的成果,尤其是我們在中港兩地和中港兩教會間的重新聯繫、重新了解、重新認同方面所作的工作。

第三、在國際的層面上,我主張國際關係應參考人際關係的金科玉律,即以易地而處的心,平等地互相交往,尊重對方的現實,期待和協助對方自由地、自主地去自我改變。我們要以合作取代對抗,以溝通代替猜疑,以尊重代替高壓。我更認為,中國教會一如美國教會,一定要在與普世教會共融的大前提下,成為百分之百的地方教會,因為越是本地化的教會,也越是普世化的教會。

在大會中,我十分欣賞負責亞洲區事務的瑪利諾副會長瞿格神父(James H. Kroeger,M.M.)的論文。他認為中美兩地教會的關係應是如同「姊妹地方教會間的互贈禮物」。這句話所強調的有三點:地方教會、姊妹教會、互贈禮物。是地方教會,所以能各展所長,多釆多姿;是姊妹教會,所以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要互贈禮物,所以能互相補足、互相提昇。他的主張和我論文的結論不謀而合。我說:「假如世上沒有國家或教會自充為救世者,這個世界就會和平和安全得多。」

2011年02月07日

世界胸襟是什麼?


2011年02月07日

聖父年的省思


2011年02月07日

答有關李洪志


2011年02月07日

李洪志的法輪功和他的神通大法


2011年02月07日

歐洲福傳之旅雜感


2011年02月07日

德 遊 記 (上)


2011年02月07日

為消除誤會而努力


2011年02月07日

多極世界與世界大同


2011年02月07日

再見了,美國!


2011年02月07日

西方國家的自大與貪婪


 

徐錦堯@fr.luketsui.idv.hk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