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聖三節: 與基督同甘共苦 2024年05月26日


聖三主日

承先啟後

讀經一:(申4:32-34,39-40):上主是唯一的神
讀經二:(羅8:14-17):信徒是天主的兒女
福 音:(瑪28:16-20):吩咐門徒因聖三之命施洗
中國文化: 先意承志。

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全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施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瑪28:18-20)

門徒在這裡接受的是一種「完全的」任務,即要使「萬民」成為門徒,不分種族、膚色、國籍、性別、階級,也不論智、愚、貧、富。總之,是要使「萬民」成為門徒。

他們從前也曾被耶穌差遣,不過那是一種「有限度」的任務,只限於向以色列人傳報喜訊。耶穌甚至曾經吩咐過他的門徒:「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黎雅人的城,你們不要進。」(瑪10:5)。

其實當時連耶穌自己的任務,也有一段時期是有限度的:「我被派遣,只是為了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瑪15:24)

今天,耶穌在世上的任務已經完成,他就要回到天父那裡,向他的父覆命了。到了這時候,耶穌的權柄已經是絕對的和普遍的,因此他交給門徒的任務,也是普世性的,再不局限於以色列,而是要使普世的「萬民」,都成為門徒。

傳福音、向普世傳福音,必須超越一切種族和疆界;這是耶穌交給門徒的任務,也是交給整個教會的任務。教會要向普世萬民,傳播福音的喜訊。

在耶穌的最後交託中,除了「萬民」這個普遍的特質外,還包含了三個重要因素:
一、成為門徒;
二、施洗;
三、遵守耶穌的教訓。

教會除了遵照耶穌的命令給人施洗外,最重要的不是使基督徒成為「信徒」,而是要使他們成為「門徒」。

「成為門徒」象徵他們因為景仰師傅的一切,而願意追隨師傅,觀察師傅的為人,聆聽師傅的訓導,並要效法師傅,和師傅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奮鬥。

耶穌召叫最先的那兩個門徒,就是因為接受了耶穌的邀請:「你們來看看吧」,所以便和耶穌一起生活,一起「住下了」(參看若1:35-39)。

耶穌的門徒和耶穌一起生活,傳播福音;孔子的門徒和孔子一起周遊列國,傳揚仁愛;墨子的門徒和墨子一起,度一種十分刻苦的生活,推廣兼愛;在各種武術的傳承中,徒弟們都是因為和師傅相處久了,而能夠繼承和發揚師傅的武功。

這些都是門徒,而不單單是信徒。

有些門徒甚至可以透過高度的專注,和艱苦的鍛鍊,而青出於藍、勝於藍。光耀了師門,發揚了道統。

門徒的另一特質,是要專心聆聽師傅的話,全心按照師傅的吩咐去生活:「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

童話故事阿拉丁神燈中的那位巨人,一顯現出來就會向神燈的「主人」恭敬地說:「主人,你的意願,就是我的命令!」(Master, your will is my command!)

孔子認為最好的孝子要「先意承志」,即是說,要有能力在父母未表達意願以前,便已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執行。

按師傅的話去生活,這是做門徒最重要和最必要的條件。

我們彌撒的前半部是聖言的宣讀,這要求我們專心去聆聽上主的話,以了解他的聖意;後半部是祭祀的舉行,這要求我們以生命去作奉獻,不單奉獻我們自己,也奉獻我們所有的一切,包括我們的時間、金錢、才能和愛心,以表達我們對上主至高無上的欽崇。

沒有聆聽和對天主聖言的實踐,也就沒有對天主的敬禮和欽崇。不按耶穌的話去生活的人,也不能做耶穌的門徒。耶穌並不需要口頭的侍奉,或是嘴巴的敬禮。

我們先要自己做了耶穌的門徒,按耶穌的教訓而生活,然後才能使別人也做耶穌的門徒,按耶穌的教訓而生活。這就是信仰上的承先啟後。

我們無論是作神父的、作修女的、作父母的、或作老師的,都有承先啟後的責任。用信仰去啟發信仰,用生命去引起生命。教會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現場講道(粵語)

神父講道


現場講道文稿

主日八分半(彌撒講道)

粵語講道


普通話講道



 

徐錦堯@fr.luketsui.idv.hk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