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3:誰真信耶穌? 2021年03月07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十字架的愚妄

讀經一:(出20:1-17):頒布十誡
讀經二:(格前1:22-25):基督是猶太人的絆腳石,外邦人的愚妄
福 音:(若2:13-25):首次上耶京潔淨聖殿
中國文化: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中庸之道。


的確,猶太人要求的是神蹟,希臘人尋求的是智慧,而我們所宣講的,卻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這為猶太人固然是絆腳石,為外邦人是愚妄,可是對那些蒙召的人,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智慧:因為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總比人堅強。(格前1:22-25)

這段經文充滿了兩極化、矛盾、對立的思想。事實上,耶穌本身便是一個矛盾的記號。他在出生後第四十天被獻於聖殿時,西默盎已經預言了:「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路2:34)

連帶地,那些和耶穌最親密的人也要面對相似的命運,一個被矛盾和對立所煎熬的命運。所以西默盎隨即對她的母親說:「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路2:35)

因為基督是人們反對的記號,所以十字架也成了一個矛盾的記號。

在我們討論對基督的信仰以前,讓我們也看一看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事實:有理想的人是不是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作中流砥柱的人是不是會有更大的危險?在同輩中說出不同的、另類的話,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會不會受到自己朋友的排斥?如果一個人在有權勢的人面前說出不中聽的話,是不是會更有可能受到迫害?

基督成了人們反對的記號,因為他與眾不同:他的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模式,都和當時的人,尤其和當時的權貴們大不相同。


耶穌所宣講的天主,和當時的宗教家所相信的天主不同;耶穌心目中的宗教,不是他們所奉行的宗教;耶穌的倫理、道德標準,也和他們所信守的大大不一樣。

如果生命充滿了矛盾,基督徒就要經常在兩極中學習找到平衡,在矛盾中找到統一;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中庸之道」。「中庸」並不是指站在中間,更不是指不冷不熱;中庸是指恰到好處的平衡,在兩極中找到適當的平衡。

老子也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的意思是,所謂禍和福,都沒有什麼絕對的準繩,二者還有可能互相轉換,在禍中蘊藏著福,在福中潛伏著禍。所謂盛極而衰、否極泰來,就是這個意思,這也是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常常見到的現象。

在宗教生活中,更是充滿了這種兩極化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因素:天上和地下,現世和來世,精神和物質,靈魂和肉身,動與靜,在信賴自己和信賴天主之間……。這些都似乎是兩極化的事物,我們都需要在這裡找到平衡。這是我們信仰上的兩條腿,我們必須用這兩條腿走路,要讓這兩條腿均衡地發展,不能一大一細、一粗一幼。

不過,客觀的事實是,在教會的生活實踐中,不同的人對待這兩種元素,總是會有所偏執。有些人是輕今生而重來世、輕物質而重精神。相反地,有些人卻是只信有今生,不信有來世,只強調物質,而把精神擱在一旁。

然而,十字架的矛盾特質卻還不止於此,它比上述的現象要深刻得多。因為這個矛盾就在十字架本身之內;就在十字架中,已包含了矛盾的兩極。十字架本身就是一個至大的矛盾。

當基督徒瞻仰十字架和在它上面的苦像時,他是在耶穌這個已死的人身上「看到」復活??不是死後的復活,而是在死中相信、肯定復活。復活的基督就在十字架的苦像上;看到死去的基督,我們相信他正活在我們中。

將以上的神學化為生活,就是我們要在肯定地下、現世、物質、肉身的同時,亦肯定天上、來世、精神和靈魂的價值。亦在肯定天上、來世、精神、靈魂的同時,肯定地下、現世、物質和肉身的價值。我們要在信賴自己時,信賴天主,也在天主內,信賴自己。更準確一點說,正因為我們肯定天上、來世、精神、靈魂,所以我們比其他人更肯定地下、現世、物質和肉身。

我們在具體生活中活出信仰,在信仰中提昇具體生活。這就是十字架的矛盾。

猶太人追求的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天主;希臘人以為天主是在高超玄妙的哲理中,所以那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不可能是救主天主。對他們來說,這個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簡直是愚妄中的愚妄。

我們相信的,又是一個怎麼樣的基督呢?

現場講道(粵語)

神父講道


現場講道文稿

主日八分半(彌撒講道)

粵語講道


普通話講道



 

徐錦堯@fr.luketsui.idv.hk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