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主受難紀念(聖週五) 2020年04月10日


聖週五
 
肩擔古今愁
 
讀經一:(依52:13-53:12):受苦之僕
讀經二:(希4:14-16:5:7-9):基督同情人的弱點
福 音:(若18:1-19:42):耶穌的受難始末
中國文化: 足踏塵世路,肩擔古今愁。
堅貞為民、精誠為國,獨往寧擔天下謗;
淡泊忘貧、憂勞忘疾,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在我們紀念耶穌受難的這一日,我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耶穌心情的一些領會。
 
耶穌的生命充滿了愛,是一種大慈、大悲的愛。他愛這個世界,愛他碰到的每一個人,並願意背起整個世界的重擔。他好像先知依撒意亞所預言的上主之僕:「受盡侮辱、被人遺棄,真是一個苦命的人。他飽嘗痛苦,被人鄙棄,我們都視他如無物。但他所肩負的是我們的痛苦,所受的是我們的痛楚。我們還以為他受了懲罰,給天主擊傷及貶抑。但是他被刺透是因為我們的叛逆,他被打傷是因為我們的罪惡。因為他受了懲罰,我們才得到安全,因為他受到創傷,我們才得到痊愈。我們都好像迷途的羔羊,各走各路,但是上主卻將我們的罪過加在他的身上。」(參考依53章)
 
我想起的一句話,就是「足踏塵世路,肩擔古今愁」,這就是耶穌。他來到這個世界,背負了古往今來所有的罪惡、所有的哀愁。有一首描寫陸游的對聯,表達了詩人也有這種情懷:「堅貞為民、精誠為國,獨往寧擔天下謗;淡泊忘貧、憂勞忘疾,但悲不見九州同。
 
陸游非常愛國,一心希望國家能收復失去的領土。他的堅持,許多人是不了解的;能夠偏安不好嗎,管它什麼還我河山?因而許多人毀謗他,他只好獨自承擔這一切。他窮,但他不怕過淡薄的生活;他忙,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病痛。他最擔心的只有一個問題:國家民族的統一。所以他死前寫了一首《示兒》詩給他的兒子當作遺囑:「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我想這些先聖先賢的心境與耶穌的心境都是一樣的,都充滿了愛,大慈、大悲、大願的愛;對世界、對蒼生、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充滿了愛。不過,這個充滿了愛的耶穌,他面對的生命卻是可悲的,甚至比陸游的命運更可悲。
 
為甚麼人們要把他置於死地呢﹖除了他的仇人和那些想把他除去而後快的人外,還有老百姓。這些老百姓在我們讀的受難始末中,曾瘋狂地喊叫:「釘死他,釘死他!」其實,這些人不少在過去三年是曾經聽過耶穌講道理,受過耶穌恩惠的。他們當中可能有些本來是啞的,耶穌治好了他們,現在他們卻辱罵耶穌;有些可能是跛子,被耶穌治好後,現在卻走來,握著拳頭,大聲的嚷著要除掉他,要把他釘在十字架上。
 
他們寧可要一個江洋大盜巴拉巴,都不要耶穌!
 
當耶穌披著紫紅袍,頭帶茨冠,血流滿面,望著這些群眾對他的審判、定罪、侮辱時,我們能領會到他的心情於萬一嗎?如果我們是活在二千年前的巴肋斯坦,我們又會不會握著拳頭高喊「釘死他」呢!
 
即使在今天,耶穌的死又是否與我們沒有關係呢? 我們犯過的罪、做過的錯事,不也是耶穌被釘死的原因嗎?
 
耶穌的表現還有一樣是令我們十分驚訝的,就是當他身懸十字架的時候,他頭戴棘冠,不能望天,只能低頭望著那些恥笑他的、咒罵他的人。那些人說:「你下來吧!」當然是用諷刺的口吻說:「你下來吧!讓我們可以信你。」
 
我小時候讀到這一段時,我很焦急,我在想:「耶穌,你為什麼不下來﹖你下來吧!讓這些惡人啞口無言,讓所有人看到一個大奇蹟,然後他們就要跪下叩首,稱你為王!」
 
但這畢竟只是我幼小心靈的天真期望。耶穌沒有下來,他望著這群人,講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父,寬恕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甚麼。
 
耶穌自己當時的感受又是什麼呢﹖眾叛親離固然痛苦,但更令他傷心欲絕的,是他感到連天父也無影無蹤,所以他大聲呼喊:「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甚麼捨棄了我?」當他懸十字架,上不到天,下不到地的時候,他滿以為至少還有一個父親可以照顧他、幫助他,但那時候的天主,卻是靜默無聲。耶穌的吶喊,顯得十分空洞,一點回音都沒有,他只是在自言自語,是完全無助的自言自語,他的天父,保持著絕對的沉默。
 
這就是我們的救主,一個身為天主的人,孤獨地死去的救主。我們今日默想耶穌受難時,要記著這個事實:一個無罪的人,一個不該死的人為我們死了,承擔了我們的罪過。
 
耶穌基督,我們真的願意感謝你,感謝你承擔了我們的罪,為我們犧牲了你自己。你贖回了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屬於你的,今天我們要完全為你好好地活出我們未來的生命、整個的生命。

現場講道(粵語)

神父講道


現場講道文稿

主日八分半(彌撒講道)

粵語講道


普通話講道



 

徐錦堯@fr.luketsui.idv.hk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