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六主日 2020年02月16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基本抉擇,生命方向
 
讀經一:(德15:16-21):只要人願意,就能遵守上主的誡命
讀經二:(格前2:6-10):天主的智慧使人得光榮
福 音:(瑪5:17-37):山中聖訓之:新法律成全舊法律
中國文化: 南轅北轍: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耶穌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成全。我告訴你們: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
 
你們一向聽人說:不可殺人,但我告訴你們,你們要尊敬你們的弟兄,不要叫他們「傻瓜」或「白痴」。若你到祭壇前要獻上祭品,在那裡忽然想起你的弟兄有什麼怨你之事,就把你的禮品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禮品。
 
你們一向聽人說:不可姦淫。我卻對你們說,連心內也不應想這事。別人告訴你們不要發虛誓,我卻對你們說,什麼誓也不要發。你們的話該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參考瑪5:17-37)
 
在「山中聖訓」中,我們聽到耶穌說話的語氣很特別,他不單是說一些教訓、倫理原則,或做人的道理,而是說一種選擇。我們要在「別的人」所說的話,和耶穌所說的話之間,作出選擇。
 
今日《德訓篇》也說:「只要你願意,便能遵行上主的誡命,你是否忠信,完全出於你的自決。上主在你面前放置了水與火,生死與善惡都放在你面前。」(德15:16-18)
 
基督徒要走的路並非只是「做」一些好事,「躲避」一些壞事。信仰要求我們選擇一個「方向」。正如一個人要向東走或向西走,要住在山上或住在海邊,要移民他國或留在本地,這都是一種選擇、一個方向。
 
這些選擇,在我們生命中有很多。小型的選擇,例如今天吃什麼早餐?穿什麼衣服?看什麼電影?買哪本書?有些較大的選擇:如結婚、移民、選擇職業等。此外更有些大得多的選擇,例如做人的原則:要為朋友赴湯蹈火?或為自己的利益而出賣朋友?至於認為生命有意義或無意義?要信天主或不信天主?這就是所謂的「基本抉擇」了。
 
《戰國策》有一則故事,叫「南轅北轍」,很能表明「抉擇」是什麼。它說:有一個人在北方的太行山遇到一個駕車的人。他問駕車者去哪裡。那人答說去楚國。他告訴那人,楚國是在南方,這是朝北方走,走錯了。但那駕車者說:不怕的,因為「吾馬良」,我有一匹好馬。於是他繼續往北行,又遇到第二個人。那人問駕車者去哪裡。他說:往楚國。那人說:你正在向北方行,但楚國卻是在南方呢,你走錯了!但那駕車者又說:不怕的,因為「吾用足」,我有很多旅費。於是他繼續往北走,又遇到第三個人。那人又問他要往哪裡去。駕車者答說往楚國。那人又告訴他走錯路了。但駕車者還是說:不怕的,因為「吾御者善」,替我開車的人技術高明。
 
其實,若這個人的馬兒好、旅費足、駕車技術高超,這些因素愈好便愈會帶他遠離楚國,即所謂「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因為他走的方向不對頭。
 
傳說由意大利到法國的一條鐵路,要經過阿爾卑斯山,所以要鑿一條很長的隧道。這條隧道從兩邊一起同時進行開鑿,希望到中間二者能會合連接起來。但到了中間時,卻差了一點點而接駁不上。為補救這個錯誤,工程師傾家蕩產也不成功,最後唯有自殺。
 
只有開山的高科技是不足夠的,重要是能把接口駁上。這就是方向。我們有最好的車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知道往哪裡走。這就是基本的選擇。
 
只要你願意,便能遵行上主的誡命。」要不要上主,願不願意聽上主的話,這是基本的選擇。這是「水與火」的選擇,「生死與善惡」的選擇。這就是「基本抉擇」。
 
耶穌說:「我來不是為廢除法律,我不是來廢除,而是來完成。你們要超過經師與法利塞人的義德,才能進天國。」
 
不殺人是不足夠的,要尊敬他們。獻禮品是好的,但要先與弟兄修好,才有資格向上主獻上禮品。不要以為是教會及法律禁止犯姦淫,而是要手潔心清,連思想也要聖潔。不要再強調發真誓或發虛誓,而是連誓也不要發,因為我們的說話要「是就說是、非就說非」,要用自己的人格去擔保說話的真實無妄,而不是靠發誓去保證。
 
這就是「山中聖訓」的重點。我們要從今日開始,基本選擇天主,選擇天主的法律,選擇天主作為我們生命中的標準、步履前的明燈,然後度一個聖潔的生活,活出聖潔的生命。

現場講道(粵語)

神父講道


現場講道文稿

主日八分半(彌撒講道)

粵語講道


普通話講道



 

徐錦堯@fr.luketsui.idv.hk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