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2016年10月23日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效稅吏的謙卑,學無趾的務全

讀經一:(德35:15-17,20-22):天主俯聽被壓迫者、謙卑者的祈禱
讀經二:(弟後4:6-8,16-18):保祿賴主之力而宣講
福 音:(路18:9-14):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
中國文化:叔山無趾:吾雖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孔子:弟子勉之!夫無趾,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

  有兩個人上聖殿祈禱:一個是法利塞人,另一個是稅吏。那個法利塞人站著,心裡禱告:「天主,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別人那樣不義……也不像這個稅吏……」那個稅吏卻遠遠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膛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我告訴你們:這個稅吏回家,成了義人,而那個法利塞人卻不然。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自謙自卑的,必被高舉。
(路18:10-14節錄)

  耶穌要向那些自鳴清高、自滿自足、自充為義人,而又輕視別人的人,說一個比喻。

  比喻的主角是一個法利塞人和一個稅吏。聽眾一聽,就知道這指的不單是兩個人,而且是兩類人、兩個典型。法利塞人代表的是博學、虔誠、正義、人格高尚。他進到聖殿,可以昂然矗立,充滿自信,無愧地面對他人、面對天主、面對一切。他嫉惡如仇,為人間的敗類而嘆息。他還承認自己的一切好處都是來自天主,所以他不忘讚美和感謝。

  他的祈禱內容由衷而真實、客觀而不誇張,在某個角度下,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誠懇而得體:「天主,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別人那樣勒索、不義、淫亂、放蕩;也不像這個稅吏。我每週守齋兩次,所得的收入,都捐獻十分之一。

  稅吏代表的是另一個典型:貪婪、不知恥、甘作外國人的走狗,沒有道德感、正義感和民族感 。對他來說,金錢就是生命,金錢就是天主,金錢就是一切。為了金錢,可以勒索和不義;有了金錢,可以生活奢侈、揮霍和荒唐。

  他的祈禱只有一句:「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他不敢走近祭壇,只能遠遠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因為他知道,在天主的殿中,他不會有任何的位置,在天主的眼中,他不會有任何的價值。這是他從小就學到的想法和看法。

  耶穌在描寫完這兩個人以後,說了一個很令人意外的結局:「我告訴你們:這個稅吏回家,成了義人;而那個法利塞人卻不然。」他還要我們記取下面的教訓:「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自謙自卑的,必被高舉。

  今天選讀的德訓篇,亦正好為耶穌以上的話,作了一個有力的註腳:「謙卑人的祈禱,穿雲而上,不達到目的,決不罷休;除非至高者答應,為義人伸冤,執行正義,他決不停止。」(德35:21)

那位法利塞人的問題不是他的善,不是他的善行或他的善舉,而是他因自己的「善」而自高自大,用他的「善」去攻擊別人,由於他的「善」而鄙視他人。這是典型的「善霸」:以善作為打壓別人、踐踏別人的武器和工具。

面對不義,我們在譴責之餘,有沒有同情和諒解?有沒有深入的分析和找出原因?我們有沒有與他們同行?我們相不相信,一切的罪人或惡人,都有可能同時也是「受害者」,是一些值得我們同情的人,是一些需要我們去幫助和鼓勵的人?我們如何負起他們的重擔、感受他們的無能、分擔他們的憂慮、扶助他們的軟弱?

  那位稅吏的蒙恩當然也不是因為他的惡行,而是因為他的認罪和悔改。他不諉過、不掩飾;他直截了當承認自己有罪。他祈求寬恕,決意定改。

  莊子在《德充符》中,說了一個沒有腳趾的人的故事。魯國的叔山無趾因犯罪而被斬去腳趾。他去拜見孔子時,被孔子奚落。叔山無趾說:「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他承認自己犯了錯誤,所以才招致被懲而致身體傷殘、被斬去腳趾。但他這次來,卻是因為知道有比雙腳更為可貴的生命和道德。他已經失去了腳趾,不能再失去生命和道德的完整。

孔子見了他的真誠和勇氣,便向弟子說:「弟子勉之!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孔子要向弟子指出的是,這個無趾是個被砍掉腳趾的人,還知道要努力補救先前的錯事,何況道德品行乃至身形體態都沒有什麼欠缺的人呢?

身體傷殘而心靈不廢,曾經犯罪卻努力補過,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面對著這位殘而不廢的人,我們身心健全的人更當如何加倍努力呢?讓我們向這位稅吏和叔山無趾學習吧!

 

現場講道(粵語)

教友證道


神父講道


現場講道文稿

主日八分半(彌撒講道)

粵語講道


普通話講道



 

徐錦堯@fr.luketsui.idv.hk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