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人生講座講授

第20課 上主的召叫是一種喜訊 2019年10月13日

傳教節
 
福傳萬邦、天下一家
 
讀經一:(依60:1-6):萬民趨赴於天主
讀經二:(宗1:3-8):門徒們將藉聖神四處為主作證
福 音:(若17:11,17-23):派遣主的也派遣信徒
中國文化: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非大丈夫不能有此度量;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氣節;
珠藏澤自媚,玉韞山含輝,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蘊藉;
月到梧桐上,風來楊柳邊,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懷。
 
那時候,耶穌舉目向天禱告:「聖父啊!求你因你的名,保存你賜給我的人,使他們合而為一,如同我們一樣。我不但為他們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而信從我的人祈求。願眾人合為一體!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如同你在我內,我在你內一樣。我在他們內,你在我內,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若17:11-23節錄)
 
再過幾天,你們要因聖神受洗……當聖 神降臨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能力,並且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和撒瑪黎雅全境,直到天涯海角,為我作證。(宗1:5,8)
 
「為我作證」按思高版的翻譯是「為我作證人」。從字面來看,「作證」是針對一個事件,證明該事件是真實的,不是幻象,不是偽造,不是謠言,也不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作見證人」的重點則是指一個「證人」,他用自己的生命、人格、信譽和前途,去為這事件的真實性作擔保、作見證。
 
在教會初期的福傳大業中,宗徒們為福音作見證或作證人,相信是包含了上面的兩個層次:一方面是為耶穌的生平史實,為他所講的生命之言,為他所傳達的天主聖意,特別是為他的死而復活,作口頭的宣認和宣講,證明這一切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如假包換的事實;同時他們也用自己整個的生命,去為這歷史的真實事件而作見證,他們甚至為此而受苦、坐牢、流血和殉道。
 
但在今天這個傳教節中,我們又要為什麼而作見證呢?彌撒的讀經提醒我們應為「合一」作見證。
 
今天的福音說了很多「合一」的話。在耶穌要離開門徒以前,他心心念念的,就是他們的合一、教會的合一、世人的合一。耶穌為此而操心,為此而向天父作出了一次情詞並茂、情深意切的禱告。在這篇偉大的祈禱文中,耶穌好像在不斷的重複著合一這個主題,他希望眾人都能在父內和在他內合而為一,就好像他和聖父是合一的和成為一體一樣。
 
福傳,不是傳一個「教」,而是依天父的心意,讓眾人合而為一,成為一體。
 
合一是一個理想,但合一的構成,需要有極大的胸襟和度量。人類都有自我中心甚至自私自利的傾向。一個人固然會自我中心和自私,一群人、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教會,也會不知不覺地傾向於集體自我中心和集體自私。在這種集體自我中心和集體自私的誘惑下,最大公、最無私的行為,也會慢慢蛻變為侵略、壓迫和征服。
 
世界各大宗教,本來都有大公的胸懷,以天下蒼生為念,但一不小心,各宗教的傳教事業就會異化而演變為爭地盤、爭生意,和爭客源的明爭暗鬥。
 
今天天主教所強調的,不再是「傳教」,而是「福傳」,福傳就是「傳福音」,是向世界報告一件大喜事,即天主愛人,天主降生、贖人等等的大喜事。這轉變顯示傳教的目的已不再是一個以組織為主的「教會」,而是以福音為重、以天主為先。這種教會,這種傳道員,都要有很大的胸襟和氣量。
 
清朝的金纓說:
 
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非大丈夫不能有此度量;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氣節;
 
珠藏澤自媚,玉韞山含輝,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蘊藉;
 
月到梧桐上,風來楊柳邊,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懷。
 
這裡所說的大丈夫的胸襟和氣量,也應是傳教士或「天主的人」的胸襟和氣量。它寬廣如天空海闊,博大如高山長河,像珠玉藏在山澤一樣的內蘊光輝,像清風明月般蛟潔溫煦。有無限偉大的天主住在心中,有亦神亦人的基督與我們為師為友,我們有更豐盛的美麗生命,有今生來世的久遠長生。我們怎能不引吭高歌?怎能不高聲宣揚?怎能不與人分享?
 
有這種胸懷的「傳信者」,深知天主的神已充滿世界,天主的救恩已廣被人間、澤及萬物,所以他不單會把福音「傳」給人,也會努力發掘天主在世間各處的臨在,而從別人身上接受福音。因為聖神也可以在一些表面未信主的人身上行動,並透過他們的聖善生活,而傳遞上主愛的訊息。
 
這種福傳者在施與受中,正在和別人一起接受上主的召叫和轉化,而世間便是這樣地變成了在主內的一個大家庭。


2025年08月31日

第48課 一個基督徒的生活


2025年08月24日

第11課 聖經這本書


2025年08月17日

第15課 上主的召叫與人的回應 (短講)


2025年08月10日

第5課 耶穌教人面對憂慮


2025年08月03日

第12課 彌撒初探


2025年07月27日

第3課 不必再無奈


2025年07月20日

第4課 突破困境


2025年07月13日

第2課 挑戰人生之謎


2025年07月06日

第1課 互相認識——提昇生活的信仰


2025年06月22日

第53課 教會史綱要


 

徐錦堯@fr.luketsui.idv.hk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