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課 入門聖事 2014年01月19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若翰精神
讀經一:(依49:3,5-6):作上主的僕人
讀經二:(格前1:1-3):為基督而蒙召
福 音:(若1:29-34):若翰為耶穌作證
中國文化: 介之推不言祿;劉備三顧草廬;聖君賢人的禮賢下士。
若翰見耶穌走來,便說:請看!消除世界罪惡的天主羔羊。這就是我所說的那一位,他在我之後來到,卻在我以前存在。因他先我而存在,於是我作證:他就是天主子。(參考若1:29-34)
「請看!天主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這是我們每日在領聖體時所聽到的話??聖若翰的話。他被稱為耶穌的前驅,是一個向世界介紹耶穌的人。
若翰自己有很多門徒。在耶穌出道以前,他已經宣講、施洗,有相當高的地位和名譽。連耶穌也親自來到他面前受他的洗禮。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他曾經顯赫一時,有很多聽眾、很多追隨者。甚至黑落德王也佩服他。這樣的人,如何能容忍甚至主動介紹另一個人,並清楚說出,這人比他自己更偉大呢?
這象徵另一人將會取代他的地位,這預示聽過他講道的人要去聽另一位講道,跟隨他的人要跟隨另一位。他這樣做,無疑將會使自己很快就從眾人的焦點中消失。
若翰從不諱言:「他要長大,我要縮小;他要興盛,我要消退。」這簡單的說話,為今日很多人來說是致命性的。世上很少人能自願放下自己的權力、地位和面子。因為失去了權勢、地位,就是失去了一切。
這就是若翰精神。
「看!這位就是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你們去跟隨他吧,他是救主、天主子。我只是他的工具,他的僕人,他的前驅。我要做的已經做完,我站在台前的時間,已經到了落幕的時候。」
不以自己為中心,總是想到別人,這種「若翰精神」在中國的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有春秋時晉國介之推的不言祿、不貪功、不追求立功之後受賞;有劉備的三顧草廬,和許多聖君賢相的禮賢下士。他們可能不免有為自己打算之心,但對屬下的欣賞、肯定,卻不是所有在上者能人人做得到的。大多數的人是:有過諉於他人,有功自己獨霸。
若翰被揀選作為基督的前驅,其實我們每人都被天主揀選了。依撒意亞先知書第49章說:上主對我說:「以色列,你是我的僕人,我因你而自豪。」其實上主看中了我,他是我的力量。當我尚在母胎時,他便培養我作他的僕人。他對我說:「你要作我的僕人,復興雅各伯支派,領回以色列的遺民,還是小事,我更要使你作萬民的光明,使我的救恩達於地極。」
我們每一個人都已蒙召,都是上主的僕人,他看中了我們。當我們尚在母胎時,他已培養我們去復興雅各伯支派,領回以色列的遺民。遺民就是那些堅持信仰、不離棄上主的一小撮遺留下來的人。
我們也要復興教會,領回那些在教會內忠於上主的人。不單如此,我們更要成為萬民之光,使救恩達到天涯海角。我們要成為僕人,把耶穌介紹給人,這就是若翰精神。
有一段可以反映若翰精神的新聞:有一波音737飛機失事掉落河中。當時天氣嚴寒,河水結冰,救援工作很困難。遇難者中有一位年約50歲的男人,每次當他接到救生圈時,他總是遞給他旁邊的人。如此共五次。最後當直升機要救他時,他已消失在冰封的河水裡。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稱他為「水中的人」。
其實,當「水中的人」每一次把救生圈遞給其它遇難者時,他應該知道他有什麼命運與下場,但他卻做了。這位「水中的人」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訊息:「人」這個名詞,可以有大尊貴、大慈悲的含義。消失自己、成就別人,這是若翰精神的現代版。
今日的傳教士,很多都有這種精神。他們帶著三個英文字去傳教:begin, beget, be gone,就是開始、生產、離開。因為每當一位傳教士去到一個地方時,他就開始傳福音的事業。然後他培育地方教會,讓成熟的地方教會誕生。地方教會誕生後,他就功成身退。這是傳教士的「若翰精神」。
當我們要去幫助人時,也讓我們記得這種精神。重要的不是幫助人,而是與人同在。我們要支持及肯定他們,培養他們成長和自立,使他們不再需要依賴我們。他們要長大,我們要縮小;他們要站在台前,我們要退居幕後。我們的所作所為,完全是為別人的好處。這也是「若翰精神」。
「看,這是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讓我們介紹耶穌給別人,也將別人介紹出去。我們要成為別人背後的支持者、肯定者及欣賞者。
|
|